城市里,葱郁的绿色连绵不绝;城市外,苍翠的树木层峦叠嶂。走进白银,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宛如置身于一幅清新多彩的山水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以加快建设美丽白银、构建“两屏两廊四区五基地”生态功能区域布局为总目标,聚焦生态短板弱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努力擦亮美丽白银的生态底色。
绿化廊道,绿水林带环城绕
近年来,我市突出沿黄两岸绿色生态建设,东西以国道109线为主轴,南北以国道247线、省道217线为主轴建设城乡一体发展示范带,多点布局、串点连线,全力打造“一横两纵”生态经济廊道。
沿着省道217线一路蜿蜒前行,刚种下不久的云杉和河北杨昂然挺立,点点新绿沿着道路平铺开来,在和煦的阳光下散发出勃勃生机。景中高速正路段沿线的荒坡上,新栽的常青树和文冠果树在风中摇曳。在省道217线白银段,大型机械来回穿梭,绿化工人挥着铁锹平整土地,一块块经过修复治理的山体展露新颜,一排排标准化的植树平台如丝带般环绕山间,给曾经的荒山荒坡带来孕育春意的新希望。
“2022年,景泰县以生态保底线,瞄准‘双碳’目标和储备林建设机遇,实施百公里生态长廊建设项目,计划完成7.5万亩的种植任务,着力构筑中西部重要生态屏障,打造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县。”景泰县自然资源局张麟玉告诉记者。
国道109线作为白银市建设的3条生态经济廊道之一,从2021年起就开展拆违治乱和植绿补绿工作。白银市园林管理局局长刘弘告诉记者,目前,国道109线白银东城区段已经完成近20万平方米的绿地种植,总共种植苗木3万株,已经进入收尾工作。
点面结合、统筹联动。在会宁县,“祖厉河+”生态建设模式开启了国道247沿线国土绿化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高潮,通过“治城、治河、治山、治污、治村、治田”六治齐抓,推动祖厉河—国道247线绿化总量持续增加,使得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质量大幅提升。
“2022年春季,会宁国土绿化以祖厉河生态廊道建设为主体,以国家储备林为载体,辐射全县28个乡镇主干道路绿化、村庄绿化,计划完成营造林8.2万亩。着力把祖厉河—国道247线打造成生态建设的示范点、城乡融合的示范点、乡村振兴的示范点,为加快建设‘一带五色、多彩会宁’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会宁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维军说。
绿化荒山,改善生态环境
机械车辆来回穿梭,一棵棵树木被栽入泥土……在平川区王家山镇、水泉镇和靖远县刘川、糜滩、三滩等乡镇区域的荒山荒地,植树工人转运苗木、挖坑栽植、浇水培土、覆膜保墒,展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植树造林场面。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平川区‘十四五’期间共谋划45万亩国家储备林,其中包括苹果、大枣、梨、文冠果等经济林5万亩。目前,已完成造林地块平整6.5万亩,供水管网布设4.8万亩,新建水源工程蓄水池8个,共计55万立方米。”平川区林草局大环境绿化中心副主任万康介绍说,作为省市重大项目,45万亩国家储备林总投资约55亿元,采用“投资人+EPC+0”的模式,争取国家储备林贷款30年。
在靖远县糜滩乡绿化项目现场,同样可见绿化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小心翼翼扛着苗木,往来行走在山岭沟壑间,挥锹铲土、栽植苗木,同心合力将种树的每一环节做到位,一株株树木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泛出浓浓绿意。
“2022年,全县将以黄河流域生态建设为契机,持续推进生态廊道建设,促进城乡环境整治,计划投资6520万元,完成国土绿化面积78096.1亩,努力打造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活更美好的美丽靖远。”在植树现场,靖远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金海龙对记者说。
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绿水青山生态屏障
白银市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两屏两廊四区五基地”生态功能区域布局,围绕“一屏三带”国土绿化发展规划,持续组织实施国土绿化倍增行动,立足强化森林资源培育、林业改革深化、富民产业驱动等,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2022年,全市计划完成以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治理、城郊大环境绿化、村庄绿化美化等为重点的国土绿化面积35万亩。”白银市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白银市将紧紧围绕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在“十四五”期间建设5个10万亩以上的碳汇林基地。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凝练储备造林绿化及配套项目49个,概算投资103.46亿元。
新的起点上,我市将紧紧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好国家和省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压实各级林长责任,以林长制工作成效推进全市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