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GSD0101/2019-04943 生成日期: 2019-11-20
文       号: 关键字: 医疗,健康,互联网,服务,发展
所属机构: 市政府办 发布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白银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信息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9-11-20 10:07
浏览次数:
  一、政策背景和意义
  为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8〕148号),推进健康白银和智慧白银建设,创新发展医疗服务质量,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研究起草了《白银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征求相关部门单位意见建议,报市政府同意后印发。
  《方案》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原则上按照国办、省政府办文件规定,结合我市医疗信息化建设实际,明确了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鲜明态度,突出了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政策导向,明确了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支撑体系,也划出了监管和安全底线。政策出台有利于深化“放管服”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需求。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方案》对我市“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实施健康中国、健康白银战略,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以信息化推动医疗卫生现代化,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探索服务新模式、培育发展新业态,全面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为健康白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明确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便民惠民。突出健康医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进管理方式,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堵点,提升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医疗需求。二是坚持包容审慎、安全有序。根据国家信息标准规范,完善医疗卫生领域信息标准和建设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安全保护制度。三是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推动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与信息惠民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注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新技术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推广应用,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思路、新应用、新模式。
  《方案》明确2019年完成全行业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标准与安全体系,大力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管理和便民服务水平,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有序发展。2020年,积极推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健康管理的一体化电子健康服务,基本普及“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求。
  三、主要内容
  一是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从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推进居民电子健康卡应用,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标准规范体系,提升医疗机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具体举措。
  二是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结合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实际,从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推进“互联网+”健康扶贫服务,促进“互联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优化“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推进“互联网+”医保结算服务、加强“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推进“互联网+”管理应用服务、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10个方面,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服务融合,涵盖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诸多方面。
  三是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对强化医疗质量监管和保障数据信息安全作出明确规定,依法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严格执行信息安全和医疗健康数据保密规定,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智能医疗设备以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应用服务的信息防护保障“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四、主要创新举措
  《方案》主要是着眼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对社会比较关注、各方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作了回应,提出了有关具体的创新举措。同时,通过健全和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服务和支撑体系,更加精准对接和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可以让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健康红利,在看病就医时更省心、省时、省力、省钱。
  一是释放政策红利、激发各类参与主体创新发展活力。《方案》提出了一些鼓励性政策措施。比如,在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方面,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可以在现机构名称后加“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在实体医院基础上,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允许在线开展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医师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允许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鼓励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机构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促进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互认共享。推进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市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
  二是充分利用“智慧医疗”化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借助于移动互联网等“互联网+”应用,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2019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在线监测、智能医学影像识别、家庭监测等服务。医院通过不断拓展医疗服务的时间空间,患者可以在线完成包括候诊、缴费、报告查阅等多个环节,不用多跑路,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慢性病、老年性疾病可以在家护理、在家康复,极大提升了老百姓的医疗服务获得感。
  三是利用“互联网+”手段促进医疗资源整合共享。依托市、县(区)级综合医院,建设市、县(区)两级远程医学诊断中心,包括远程会诊平台和检验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配备同质化、数字化心电、影像、检验、病理设备和统一的信息化系统,面向基层提供远程会诊服务,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和老百姓家门口,促进医疗资源上下协同、市域内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信息互通共享,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是强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监管。“互联网+医疗健康”是新业态,服务行为发生在虚拟空间,与以往监管实体医院不太一样。在这方面,坚持鼓励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既加大油门又备好刹车,区分不同情况,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监管方式,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又防范可能的风险。 严格依据国家和甘肃省关于规范互联网诊疗行为的管理办法,明确监管底线。按照属地化管理,实行线上线下统一监管,做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产生的数据应全程留痕,可查询、可追溯,同时保证访问、处理数据的行为可管、可控,创新监管机制、提升监管能力,满足行业监管需求。
  总之《方案》的出台,既鼓励创新又包容审慎,积极释放政策红利,进一步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