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就推动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科技实力大幅跃升作为二〇三五年三大远景目标之一,确立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白银市多重发展机遇的叠加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弥补基础短板的突破期、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缩小发展差距的窗口期;也是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新格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兰白“两区”)的关键时期。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积极落实省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省十三届人大六次全会、市委九届一次会议和市人大十届一次会议安排部署,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编制《白银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二、编制依据
依据《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等发展规划,结合实际,编制了《白银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三、主要内容
该规划分三大部分,共9章、36节、28万余字。
第一部分包含一、二章,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期间全市在创新环境、科技投入等方面的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梳理“十四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的国际、国内及当前形势,提出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第一章内容为我市发展成效和面临形势。“十三五”期间,全市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核心指标有了新突破。全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8%;技术市场交易额达到6.22亿元;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6项、资金5830万元。
第二章内容为发展目标。总体目标为:到“十四五”末,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市、县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2%、1%以上,白银高新区达到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100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4件;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达到10亿元;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6.02%。
第二部分包含三至八章,提出了“654”战略重点及重要任务,即:六大行动、五大工程、四项机制、四大载体、四项计划。
第三章内容为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行动。以“两区四基地”产业布局为统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实施五大工程:传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水平提升工程、数字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工程、现代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工程、现代服务业能力水平提升工程。加快提升有色、化工、能源等传统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发展壮大生物医药、稀土、碳纤维、电池、光刻胶、凹凸棒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智慧城市,培育发展数字产业。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科技前沿的优势技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
第四章内容为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健全完善四项机制:科技企业成长培育机制、基础研究扶持机制、企业研发投入引导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和“小升高”计划,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行业小巨人”。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大型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第五章内容为建设特色创新载体,实施创新创业平台升级行动。建设四大载体:加快推进兰白“两区”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动产业“园中园”特色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载体建设、加快创业孵化载体建设。共同推动“丝绸之路”科技走廊建设,将白银打造成为“一带一路”西部科技创新重要节点城市。
第六章内容为推动创新为民,实施科技惠民普惠行动。以保障改善民生、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为切入点,加大民生科技计划项目投入力度,在乡村振兴、公共安全、生命健康、绿色低碳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与综合示范,推进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建设、加强公共安全技术研发、构建生命健康服务新模式、支持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
第七章内容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施创新人才引育行动。实施四项计划: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本土人才提升计划、创新型企业家扶持计划、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培育壮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等各类人才队伍,形成结构合理、有机衔接、支撑有力的人才布局。
第八章内容为优化创新生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增效行动。深入推进科技管理改革,加快形成科技投入新机制,实施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用足用活自创区政策,健全科技创新综合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政策与园区、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有机衔接,集聚成果、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
第三部分为第九章,强化组织领导,全力推动规划任务落实。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科技工作全过程,通过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形成财政资金、企业资金、金融资本等多元投入新格局。不断强化科普宣传,营造创新氛围,为实现全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