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白银 > 白银概览

白银市情简介


白银因矿设企、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素以“铜城”闻名遐迩。1956年震惊世界的白银矿山大爆破,拉开了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序幕,1958年升格为地级市,1963年撤销,1985年恢复建市。现辖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和白银区、平川区“三县两区”,69个乡镇9个街道,157个社区693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2.01万平方公里,有回、东乡、藏、满等38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48.81万人。白银处于腾格里沙漠和祁连山余脉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海拔在1275-3321米之间,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9.2℃,年平均降雨量255.2毫米。

去年以来,白银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历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工业强市、创新发展,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实现新突破”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全省现代工业产业集聚地、沿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示范地、兰白经济圈协同发展重要增长极“三地一极”发展格局,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市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42.87亿元,同比增长5.5%,总量全省排名第6,增速全省排名第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8%增速全省排名第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3%,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4.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亿元、增长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13亿元、增长4.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1586元、14783元,增长5.4%7.5%


白银是丝绸之路的枢纽要地。位于甘宁蒙三省交汇处,距省会兰州69公里,距中川国际机场40公里。包兰、干武铁路穿境而过,京藏、青兰、定武、乌玛高速及国道109247309312338341和省道217209等公路纵横交错,贯通南北的S35景礼高速已纳入甘肃省“三大高速公路新通道”建设。银兰高铁2022年全线贯通运营,境内设白银南站、靖远北站、平川西站、北滩站4个站点,白银通用机场竣工投运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海铁联运“一站式”国际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进境铜精矿目的地检验试点顺利运行,白银集团、甘肃稀土等7家企业入选全省外贸联盟企业,2024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66.8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2强力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2024年,全市新签约项目114个、签约资金340.64亿元、到位资金269.93亿元,资金到位率79.24%其中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引进500强企业项目8个。




白银是兰白经济圈的核心之地。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兰州西宁城市群重点开发区,全省“一核三带”发展布局中“兰白一体化”的核心城市和“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的重点区域,先后被评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居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第122位,是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和兰白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白银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营,市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第7次获得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优秀(A类)评价,全市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3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1家。白银工业集中区“一区六园”总规划面积29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2.7平方公里,入驻企业671家。大力开展项目攻坚行动,2024年全市20个省列重大项目、160个市列重点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25.2亿元、358.9亿元,投资完成率109.7%105.2%




白银是藏金聚宝的资源富地。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官方在此设立办矿机构“白银厂”,曾有“日出斗金,积销金城”之记载。境内发现矿产45种,金属矿藏有铜、铅、锌、金、银等30多种,煤炭、凹凸棒、陶土等资源富集,被列为国家级地质找矿整装勘察区。同时,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通道,西气东输、西电东送主干线横贯境内,“陇电入鲁”首批1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建成并网,平川区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东方钛业、中瑞铝业17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获批实施,全市火电422万千瓦、水电50万千瓦、风电221万千瓦、光伏97.5万千瓦、垃圾发电1.2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18.5万千瓦,总装机容量达到791.7万千瓦,成为甘肃第二大电网。



白银是享誉全国的工业重地。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能源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内聚氨酯产业和含能材料生产基地,曾创造了铜产量、产值、利税连续18年全国第一的辉煌。具有年产各类有色金属103万吨、稀土5万吨、煤炭1800万吨的生产能力,光化、氢化、硝化、氟化技术国内领先。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12条重点产业链和42条子产业链,全省首条50吨精碲产品生产线建成投产,建成国内最大的电子级氟化锂生产基地,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入围国家产业集群,白银集团入选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中天新材料首批进入世界一流企业省级培育库,甘肃稀土、靖煤能源等6户企业获评全省优秀链主企业,12户企业入选全省民营企业100强,2024年全市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



白银是绿色高效的农业基地。依托贯境258公里占黄河甘肃段总流程28.3%黄河资源优势,建成被称为“中华之最”的景电等31处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现有耕地791.7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673.11万亩),其中旱地595.54万亩,水浇地195万亩,构建了“肉牛、肉羊、生猪、瓜菜”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文冠果、枸杞、马铃薯、小杂粮”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片带化发展,“林果业、中药材等”县域特色产业差异化发展的“四集群+四片带+N”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会宁小杂粮”、“靖远羊羔肉”等享誉全国的农产品品牌。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358.94万亩,畜禽饲养量达到2209.81万头(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0家、合作社7053家、家庭农场5866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有效期内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达188个,“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个,“甘味”企业商标品牌50个,被命名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




白银是绚丽多彩的旅游胜地。黄河、红色、丝路、工矿等文化在白银交融共生,黄河风情游、红色教育研学游、工矿遗址观光体验游、乡村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独具特色、亮点纷呈。黄河石林4A级景区是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中华自然奇观”;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被纳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会宁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城市”;白银区水川镇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高标准建成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白银市荣获“优秀魅力城市”称号。白银曲子戏、会宁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安万秦腔”火爆出圈,“黄河之上·多彩白银”文旅品牌效应持续显现。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443.22万人次、增长42.44%,实现旅游花费207.04亿元、增长64.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