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秃岭变身生态美区——白银市平川区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工作纪实

近年来,平川区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美区”不懈怠,聚焦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大主题,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全力构筑黄河沿线生态防护屏障。



平川区山多地少,根据这一实际,选择在低矮丘陵、集中连片的王家山、水泉、宝积、共和、黄峤片区内建造45万亩国家储备林,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合理搭配”原则,创新实施“国储林+N”模式,大规模推进全域植绿覆绿。



走进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冯园片区,草木葱茏,清风徐徐,空气清新。山间,平川区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冯园片区苗木管护员窦一航正在养护树木,黝黑的皮肤、憨厚的笑容是这林间最美的风景,他每天来回穿梭在4个山头,为近8万棵苗木灌溉、松土、除草。



“刚来这里的时候是一片荒山,现在树都长起来了,山也绿了。”窦一航告诉记者。

“三分栽,七分管”。这句话也牢牢印刻在了苗木管护员的心里,各片区管护队伍细化任务分工,定期查看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灌溉,及时跟进修枝整形,清理树穴杂草,科学精细开展绿化管护工作,使得每一棵树苗在他们的悉心呵护下茁壮成长,让昔日的荒山逐渐变身为“绿色银行”。

“现在这风景过去做梦也不敢想”,晌午的太阳当空,62岁的农民马占清放下铁锨,取下系在脖子上的毛巾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



马占清家住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玉碗泉村。资源富集的“煤城”平川地处黄河上游,多年开采导致当地出现了大量采煤沉陷区。这两年,依托国家储备林等项目建设,当地探索“地下挖煤、地上储碳”的发展新路径,昔日的荒山和沉陷矿山逐渐开始了绿色蝶变。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通过提灌设施、蓄水池等工程建设,有关部门从低处引来了黄河水。从清晨到傍晚,马占清和村民们忙着修路、平整土地、栽种林木、埋设滴灌管道……在他们的细心呵护下,从今年夏天开始,山沟沟渐生新绿,周边环境逐渐向好,参与当地国储林建设的农民月均能收入3000多元。



“今年全区完成春季造林绿化任务9.2万亩,在各乡镇、施工单位和林草局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各片区的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我们将继续加大管护力度,抢抓秋季造林的有利时机,进行补植补造,全面完成今年10万亩的造林任务。”平川区林草局副局长黄兴多告诉记者。

山河秀丽,风光正好。从一域到全局,平川区正以实际行动实践“无山不绿、有水皆清”的美丽画卷,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让绿色更加牢固、更加夺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