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地区传统文化||景泰打铁花

发布时间:2023-02-17 16:44

来源:市博物馆

浏览次数:

弦歌不辍  思接古今

“寒铁熔炉,化灼水,滚滚烈焰。举目去,流火似金,精彩绝伦。但见匠夫一挥臂,冲天铁花飞寰宇”。这是对“打铁花”场景的形象描写。而在白银市博物馆一楼民俗展柜里展示着一件件浸润过时光味道的“打铁花”所用的老物件,似乎向我们诉说着曾经的绚烂。白银市景泰县芦阳、红水两乡的“打铁花”又称“花会”,是五、六十年代老百姓“苦中寻乐”的产物,是当地群众春节期间喜欢的传统节庆形式。现为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铁花源于明代,盛行于明清,从外地传来,它与冶铁业有关联。打铁花的器具有风匣、铁炉、铁块、打火棍、火罐、陶勺、干锅、木锨、锯、铁钳、煤块等。

春节期间,夜幕降临时,花师傅(当地人把打铁花的匠人称为花师傅)择一地势平坦的开阔之地,鼓匣燃炭、开炉消铁,数位壮汉持板以待,成百上千的百姓四周围观,欢声一片。

手脚利索的年青小伙,每人手端一把木锨,在木锨前端的小窝里放上一些锯末,压平后到炉前盛铁水,炉匠将一小勺铁水倒在锯之上(锯立即起伏,但不伤木锨),打花者快速离开火炉,平端着盛上铁水的木锨跑出四五步远,将铁水和锯向上抛起二、三十公分高,然后快速用力迎打下落的铁水,铁水被打散成倒喇叭形的火星花簇,纷纷呈伞状下落。

几个匠人往复接续,空中火花飞散。在约两个多小时的“花会”活动中,熟练的匠人们以不同的力道、角度,风向、环境,打出一朵朵流星闪耀、美轮美奂、炫目绽放的“铁花”。由于其花样繁多、寓意美好、场景壮观,深受大家的喜欢。百姓通过“打铁花”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富贵吉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