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博物馆2024年立夏线上社教活动——夜薰风带暑来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阳气渐长,夏收作物进入生长的关键阶段,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此时节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因此又称“春尽日”。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是“大”的意思,指春日远去,夏季开始,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立夏。《历书》有言:“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立夏后,白昼渐长,气温骤升,炎暑将临,冰雹、暴雨、雷电等天气陆续到来,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大自然一片繁荣景象。
立夏三候:
一候蝼蝈鸣: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随着蝼蛄的鸣叫,夏天的味道也浓了。
二候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
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习俗:
1.称人:立夏当天民间有“称人”的习俗,即称一下体重,希望夏天过得顺利。立秋后体重不减,说明身体健康。
2 挂蛋:在民间,有“立夏吃蛋,石头踩烂”的说法,人们相信在立夏当天吃蛋可以确保整个夏天都不会生病。
3尝三鲜:江南一带素有“立夏尝三鲜”的习俗,即品尝新鲜的时令食物。由于地域和气候的不同,各地的“三鲜”略有差异,但一般都以味道清淡的新鲜时令食物为主。
4 吃立夏饭:在安徽等地,人们会用嫩蚕豆或豌豆,与鲜笋、肉一起煮成糯米饭,以此来庆祝立夏的到来。
5 斗蛋:孩子们各自拿着煮熟的鸡蛋互相撞击,比谁的鸡蛋更加坚固。蛋壳破者为输,输者把蛋吃掉,让孩子们在欢快的氛围中度过立夏。
6 迎夏仪式:古人十分注重立夏礼俗,在立夏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7 喝立夏茶:立夏后,天气逐渐炎热,人们容易上火、情绪急躁。此时,喝一些茶有助于清热解暑,提神醒脑。
8 祭祀祖先:立夏祭祀祖先是中国传统民俗之一。据《清嘉录》所述,一些地方会将樱桃、青梅、麦等新鲜的水果作为供品,以“立夏见三新”之名供奉于神坛上。
立夏养生小提示:
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更应注意此节气开始防暑降温,确保身体健康。
1. 合理安排活动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或长时间户外活动。
2.穿着合适: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
3. 饮食调整:
•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
• 多吃新鲜蔬果,补充水分和营养。
4.保持环境通风:室内保持通风,降低温度。
5. 使用降温设备:如风扇、空调等。
6.注意防晒:外出时使用遮阳伞、帽子等防晒用品。
7. 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疲劳。
8. 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等。
9.控制情绪: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心情平静。
10.关注身体状况:如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及时休息或就医。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意》宋·苏舜
立夏带来了夏天的气息,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活力和美好。人们的生活也会随之发生变化,饮食会倾向于选择清淡、凉爽的食物,穿着更加轻薄的衣物,参与户外活动,享受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