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之韵’研学课堂——品节气之韵 传文化之美”走进白银区第八小学

发布时间:2024-12-26 15:32

来源:白银市博物馆

浏览次数:

“‘凤之韵’研学课堂——品节气之韵 传文化之美”走进白银区第八小学

12月24日下午,白银市博物馆“‘凤之韵’研学课堂——品节气之韵 传文化之美”走进白银区八校。教室黑板上醒目的欢迎词、绽放的腊梅花、浓绿的树叶,映衬着馆校结合培育学生的美好生机。博物馆社教老师何佳从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涵义、习俗、诗歌、价值等方面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内容丰富的研学课,全校线上直播。

一 节气的由来

何老师利用PPT,结合图片和文字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形成过程以及用于中国历法的特定节令的发展脉络。

她讲到,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祖先们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夏商时期确定了冬至、夏至,西周时期确定春风、秋分,春秋时期确定八节,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基本形成,一直流传至今;古人依据斗转星移、奎表测影、太阳黄经这三种方法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结合博物馆一楼民俗展厅里与农耕相关的藏品,何老师对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的交接时间、相对应的农事活动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欢迎同学们有空到博物馆参观学习。

二 节气的涵义

每个节气都有其寓意及相关的物候现象,何老师以“大雪”“冬至”这两个节气给同学们进行了讲解。“大雪”时节寒号虫停止鸣叫,老虎开始求偶,荔(一种药材)因感受阳气而萌动;冬至时节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三 节气习俗

何老师利用丰富的内容、精彩的画面、活泼有趣的视频,绘声绘色地给同学们讲解了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民俗传统、饮食文化和养生智慧。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表现出对传统文化浓浓的兴趣和爱好。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可爱的同学们声情并茂地跟老师一起朗诵了这首诗,抑扬顿挫声中讲课结束。

社教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奖品很有创意,是一罐罐种子盲盒,画得快、画得好的同学可以得到这样的奖品,争强好胜的同学们笔下描绘着春天的希望、夏季的浓郁、秋日里的收获。

画板上顿时春暖花开,杨柳依依,燕子飞来;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春雨贵如油,花儿乐悠悠;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立秋树叶黄,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悠闲地看着落叶,吃着竹子;冬至的饺子,大雪天里的雪花......盲盒里的种子发芽了,开花结果了,一场研学活动,同学们收获满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