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语惟石言”——白银市中小学生黄河岩画研学旅行再出发
岩韵如诗,悠悠千载;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7月30日由中共白银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教育局主办,市博物馆承办,白银区拓美艺术培训学校协办的“岁月无语惟石言”——白银市中小学生黄河岩画研学旅行成功举行。
夏日的酷热挡不住白银学子的研学热情。清晨7点半,拓美艺术培训学校的五十名同学,佩戴学员证、身穿鲜艳的研学马甲在艺校门口集合。简单的开拔仪式结束后,蹬上大巴车,开启了“岁月无语惟石言”白银黄河岩画研学旅行。
大巴车一路前行,沿路高低起伏的山上开着小花,地里成片
的庄稼郁郁葱葱,村舍错落有致,美丽的田园风光也是研学旅行一道靓丽的风景。
下车后,艳阳高照,前面是一条蜿蜒小道,杂草丛生,需步行二十分钟才到达研学第一站靖远信猴沟岩画。
岩画点上,市博物馆张自娟馆长给同学们讲解了岩画的起源、岩画与书画的共性、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及岩画凿刻的几种常用方法。“岩画、陶绘是介于绘画与雕刻之间人类表达艺术的最早形式,也是最早的艺术品.....”张馆长深入浅出的讲解,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宗诗琳老师则从美术的角度讲解了岩画的线条勾勒和整个画面的美感,其中蕴含的艺术价值和白银地区岩画的分布都给同学们做了阐述。
跨越时空,站在山腰,同学们仿佛看见了数千年前,天蓝云白,满山葱茏,先民们甩着响鞭,赶着一群羊,在脚下这片土地上放牧。近处,羊在吃草;远处,鹿在奔跑,还有一只狼在张望。牧羊人想把这一幕留存下来,于是用简陋的工具在岩石上凿刻描绘出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些岩画。
沧海桑田,因缘际会,深藏在大山深处、悬崖绝壁上的岩画被当今的牧羊人发现。接着就有了文博人一次又一次不辞辛苦前往考察研究。每一幅岩画都质朴、生动、充满了生命力,让人遐想和沉思,它如一部无字天书,讲述着先民们千年前的生活故事。
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精心制作了岩画图案卡片,让同学们按图索“画”。热情高涨的同学们拿着手中的卡片在岩石上找相应的图案,当纸上的图案跟岩石上图案相吻合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同学们都很珍惜这次研学机会,在山下的空地上细细临摹岩画图案,画一只羊、一只鹿、一辆车,跟古人来一次心灵的对话。
随后又开展了“百步穿‘羊’”沉浸式体验活动。同学们手持弓箭瞄准远处的一只“羊”,弓出“羊”倒,现场一阵欢呼。
中午,在农家乐享受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稍作休息,又赶赴靖远吴家川岩画和山水沟岩画。
吴家川岩画又称刘川岩画,位于刘川乡境内的吴家川一带,是白银地区最早发现的岩画。岩画刻于一座红砂岩山丘的断面上,有大角羊、鹿、马、狗等动物形象,还有头戴饰物的人体画像,骑马奔驰,呈狩猎之状。整体画面粗犷雄浑,栩栩如生。同学们认真地看着,思考着,古人以崖壁为纸,用简单的绘画手法创作出了一幅幅内涵丰富的图案,留存了数千年前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及精神追求。
山水沟岩画也在靖远刘川境内,位于山体中间凹陷处。道路崎岖,同学们发扬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沿着陡峭的山路一步一个脚印向岩画点走去。当看到巨石上清晰的鹿、羊、图腾等图案时,兴奋不已!
岩画承载着远古的文明,一笔一划都是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印证。它不仅是文字的母体,更是思想与文化的呈现,朴素哲学里蕴含着生与死,灵与魂,情与理,具有深厚的艺术与历史价值。
研有所学,研有所思。回去的路上,收获满满的同学们认真填写了自己的研学心得,对白银黄河岩画产生了浓浓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