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化工园区生产经营、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相关情况的公示

发布时间:2023-03-01 17:40

来源:白银高新区管委会

浏览次数:

白银高新区管委会

关于化工园区生产经营、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相关情况公示

 

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2002年7月成立,是中科院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0年9月,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兰州高新区和白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后被确定为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园区、国家级绿色园区。规划面积82.4平方公里(银南26.8平方公里、银东55.6平方公里),建成面积20.29平方公里(银南17.2平方公里、银东3.09平方公里),从业人员1.2万余人。

一、生产经营情况

白银高新区银南工业园化工产业集中区和白银高新区银东工业园化工产业集中区于2021年2月5日经甘肃省工信厅等6部门认定为省级化工产业集中区。其中,银南片区:规划面积17.7平方公里,北至G6高速、西至白榆公路、东至沿黄快速通道、南至合作六路。主要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农药医药及中间体、煤化工、光气化)等产业。现有危化生产企业5家(三泰、银泰、银环、良友、刘化),涉及重点监管工艺企业6家(阿尔法、青宇、利亨、三泰、鑫富润、刘化),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5家,重大危险源10个(一级3个、二级2个、三级2个、四级3个)。目前已经入驻企业30家,2022年生产总值为40.73亿元。其中化工企业22家,2022年生产总值39.38亿元,占比为96.69%。银东片区: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北至白宝铁路、西至东外环路、东至白银靖远县界、南至产业路。主要发展无机新材料、新能源化工材料、精细化工(农药医药及中间体)等产业。现有危化生产企业2家(昌元、伊博),涉及重点监管工艺企业1家,涉及重大危险源企业2家,重大危险源6个(三级3个、四级3个)。目前已经入驻企业16家,2022年生产总值为33.71亿元。其中化工企业11家,2022年生产总值为32.93亿元,占比为97.69%。

2022年化工园区实现产值75.34亿元,其中化工企业产值73.20亿元,占比为97.16%。2022年化工园区综合能耗为36.15万吨标准煤。

二、安全生产情况

(一)扎实推进隐患排查整治。一是突出重点领域开展大检查。坚决落实国家、省、市各项部署,围绕危化品、建筑工地、工贸、特种设备和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百日攻坚和安全生产“大检查、大督查”等专项整治行动,共计检查企业554家次,排查问题3602个。二是全面加快隐患闭环清零。对国家和省市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部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建立台账、跟踪督办、整改清零,有效降低事故风险。三是聘请第三方开展专业化整治。聘请第三方专业服务团队,深入生产现场对一些深层次、根源性的问题开展排查整改。其中,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专家组指导检查化工企业20家,发现问题599个;省化工园区危化品专家服务组指导检查6次,反馈问题173个;恒邦“安全管家”指导检查化工危化企业20家,反馈问题202个;恒邦“安全管家”指导检查工贸及其他行业企业43家,反馈问题502个;第三方工程咨询公司复查建筑工地13处,反馈问题142个,下发问题整改通知书12份。

(二)加快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一是压紧压实监管责任。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全生产15条、省委省政府35条和市委市政府43条措施和各项重大决策部署,成立高新区危化品安全专业委员会,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一园一班、一企一策、责任到岗到人,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监管体系,全面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谋划部署和监督管理。二是严格项目准入。严格落实禁限控目录和联合审批制度,严控化工高风险区规模,杜绝落后产能项目及不符合安全政策项目落地;充分发挥自创区先行先试政策导向作用,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整体提升产业安全系数。三是提升从业人员能力。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对象进行了调查摸底,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包保责任人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分行业、分领域、分批次参加专业轮训,帮助从业人员熟练掌握岗位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内容,提升全员管控风险、消除隐患和有效应对初起险情的能力水平。四是强化企业本质安全。联合专业机构对4家东部转移项目和3家本地非转移的化工项目完成安全设计诊断,对所有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从总图布置、化工工艺、电气仪表自动化、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和消防等6个方面进行了全覆盖安全诊断工作;邀请安元科技公司对农升化工、昌元化工等6家重大危险源企业“一对一”开展双重预防体系数字化系统培训,全面推动系统建成投运。

(三)推进安全风险防范提质提效。一是全域开展风险防范培训。面向园区企业印发《开停车期间易发事故资料汇编》,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活动,指导帮助企业开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等演习演练86场次,人员应对风险隐患管控能力和初起险情处置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二是全面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紧盯“二十大”、“两会”、春节及国庆等重点时段,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局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保障专责工作组,推行领导干部24小时在岗带班和“三三制”值班值守制度,分行业、分领域、分片区开展巡查检查。及时分析研判重点时段易发风险,“日调度、日研判、日上报”,实时掌握企业安全生产疫情防控和应急值守情况,以快制快抓好区域协查、规范管控应急处置三是全力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加大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资金支持力度,全力保障专家服务、设备升级、灾害防治、物资储备等。建立应急储备物资共享管理制度,统筹在册消防战斗服、空气呼吸器、红外热成像仪等物资4000多件。

三、环境保护情况

(一)认真落实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针对中央环保督察暗访组对银南污水处理厂、昌元化工指出的2个问题,第一时间聘请环保专家现场指导,并制定问题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省级环保督察反馈涉及高新区的6个问题,根据《白银市贯彻落实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方案》,制定《白银高新区贯彻落实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计划》目前6个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二)全面开展雨污管网排查工作。按照“雨污分流”、“一企一排口”的原则,对银南工业园区孵化路、张江路等14条道路雨污管网、甘肃青宇等43家企业排水口进行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排查,共封堵园区雨污混接及雨污未分流管网4条、企业雨污排口115个,督促白银良友等18家企业实施雨污分流和排污口规范化改造,基本实现“一企一污排、一企一雨排”目标,有效消除高新区水环境安全隐患。完成银南排污口论证报告的审核和银东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工作。

(三)大力加强政策法律宣传教育工作。白银高新区召开2022年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环保专工开展环保专题培训会,提高了企业负责人环保法律意识和环保管理水平,为企业环保领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利用6.5世界环境日组织园区企业参加宣传活动,挂宣传横幅8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册,广泛宣传落实《环境保护法》及5个配套办法相关法律法规。

(四)持续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全面排查整治工作。按照边查边改、即知即改的要求,检查企业81家,累计下发《督办函》156份,检查反馈问题425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全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第六督察组共指出问题85个,并对企业问题整改情况进行了复核,现已全部整改完成。为着力补齐高新区生态环境短板,加快整治历史遗留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消除环境安全隐患,持续改进生态环境质量,高新区根据《白银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零”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里涉及的5个问题,制定高新区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五)严格落实排污许可管理工作。按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版)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做好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及时开展专题业务培训,通过视频会议和个别辅导的方式对相关企业填报人员开展培训,督促企业及时填报季报与年报,及时公示自行监测信息,认真答复填报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企业填报工作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2022年至今共计核发排污许可证8家,均为简化管理。其中油气仓储1家,机动车燃油零售2家,粘土砖瓦及建筑砌块制造1家,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1家,环境卫生管理业1家,防水建筑材料制造业1家,塑料零件及其他塑料制品制造业1家。

(六)积极开展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行动中,重点检查化工行业9家,危废经营单位4家,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1家,实验室6家,机动车维修3家,共计23家。存在问题24项,下发督办函6份,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七)严格落实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和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工作。督促高新区所有工业固体废物产废单位及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按期完成填报工作并备案。对产废量大、与往年数据变化大的企业着重审查,通过查阅企业环评文件、危险废物台账、统计危废转移联单数量等方式,对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废产生情况年度申报和危废管理计划中相关数据进行审核,确保上报数据的真实性。截至目前共督促完成2021年度固体废物申报登记33家,申报产生量23278.59吨,上年度遗留量629.4268吨,委外转移量21947.046吨,本年度贮存量1370.9702。完成2022年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50家,计划产生量26597.184吨,计划委托量27115.7743吨,计划自行处置704.4吨,计划贮存量47397吨。截止10月31日,实际产生6917.9021吨,委外处置利用量6767.741吨,库存量2683.8736吨,联单省内转出6471.131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白银三峰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承担白银区、景泰县医疗废物的应急协同处置工作,截止12月5日,共处置医疗废物844.46吨。

(八)稳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挥发性有机物清理整治,对高新区涉VOCs的16家企业开展了专项排查,建立了问题整治台账;对工业炉窑和燃煤锅炉进行了专项整治,建立工业炉窑清单(甘肃东方钛业2台、泰山石膏1台)和燃煤锅炉企业清单(中昱热力有限公司、白银银北能源有限公司、靖煤集团白银热电有限公司);完成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的核查工作;加大建筑施工现场扬尘管控,对建筑工地落实“六个百分百”不到位的单位下发督办函,共计下发督办函8份,向大气科报送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周报9份;制定下发《白银高新区2022-2023年度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禁止在白银高新区化工园区焚烧树叶杂草等垃圾的通知》,并安排了3个高新区大气污染冬防巡查督查组对园区进行巡查。

(九)持续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完成了白银银泰创科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白银龙铭化工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高风险关闭地块信息核实的工作;2022年新增重点监管的5家企业,目前3家企业完成了《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报告》,2家正在编制中。对重点监管的10家企业进行了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排查出问题27条,现已全部完成整改。

(十)积极完成信访举报答复工作。2022年,共接到市局转办受理单24件,其中12345热线环保举报21件,微信举报1件,办结率100%。接到举报问题后,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调查,将调查处置结果及时向举报人答复。

(十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环境应急承载能力。白银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提标改造项目建成稳定运行已验收,银东工业园污水处理站有机无机废水处理系统已正常运行,银南工业园应急池已完成建设;一般固废填埋厂和危废处置中心已建成,并投入运行,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有效的提升园区环境应急承载能力。

(十二)积极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及验收工作。2021年白银高新区清洁生产审核企业10家(2022年审核/验收),其中省级审核5家,3家审核通过,1家因数据缺失申请延期至2023年6月提交,1家申请2022年11月提交资料,市级审核5家(2家强制开展,1家自愿开展),验收1家(2021年名单所列企业),4家企业审核/验收通过,申请延期1家。2022年白银高新区清洁生产审核企业8家,省级审核2家(1家申请下一轮开展审核),市级审核6家,截至目前审核报告报高新分局企业数1家,其余5家资料正在编制中且已按照市局调度督促相关企业提前完成报告提交工作,确保审核顺利开展。

(十三)及时完成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编工作。按照《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督促企业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修编《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方案》,并在市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完成备案2022年10月27日,在甘肃科隆环保有限公司举办了高新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活动,有效提升了园区和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能力。

根据《甘肃省化工园区建设标准和认定管理办法》要求,现对白银高新区化工园区生产经营、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情况予以公示。

 


白银高新区管委

2023年2月28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