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 第137号提案的答复 | |
发布时间:2021-09-23 00:00
浏览次数:
|
|
|
|
刘克先、孙辛园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规范我市农民工劳务市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将农民工的增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实施就业帮扶、强化技能培训、广泛开展劳务协作等,加快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工作推进。 一、加强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做好各类人员的就业服务工作,我们加强了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在白银区的5个街道39个社区设立就业公共服务窗口,5个乡镇设有劳务专干,常年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免费企业用工信息,免费职业介绍。市局有白银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专门从事各类人才招聘,解决市辖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每月要召开“15日专场招聘会”“28日人才集市日”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参加企业均在35家以上,可提供5000多个岗位。零工市场劳动力等群体人员均可以去以上单位了解用工信息,免费填写求职意愿,免费提供就业岗位。 二、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将农民工再就业培训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特点开展上门培训,结合市场需求免费开展中式烹调师、育婴师、焊工、保健按摩师等多项技能培训。建立“培训+输转+就业”的培训就业一体化机制,促进脱贫人口就业。致力打造“会宁厨师、靖远德隆焊、景泰铁花焊、平川手工编织、平川中式面点师”等劳务品牌,以品牌促输转、稳岗位、占市场。目前,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5万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11357人。开展劳务品牌培训,在抓好会州厨艺师、芦阳金瓦刀、祖厉建筑焊等8个劳务品牌的基础上,继续创建“会宁厨师、靖远德隆焊、景泰铁花焊、白银益美、平川手工编织、平川中式面点师”等新的劳务品牌。 三、强化劳务信息对接。2021年,我们采取“主动走出去、快速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外省市劳务协作。“走出去”,赴苏州市、西安高新区等地考察对接,开展人力资源合作交流,实地走访重点用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20余份。“请进来”,邀请山东滨州市、苏州昆山市企业到我市合作交流,争取各类就业岗位1万多个。在与昆山市的劳务协作中,获“昆山市20+20人力资源合作计划优胜奖”。 四、加强宣传引导。依托微信群、公众号、网站和直播平台等渠道,建立市县乡村社五级信息网络宣传体系,积极开展“稳岗留工”网络直播带岗活动和举办“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等,及时推送省内外用工需求。积极引导和鼓励全市40多家劳务中介机构、200多名劳务带头人、经纪人等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乡村招聘会和直播带岗等活动,搭建岗位供需平台,促进城乡向外输转。 我们也深入胜利街农民市场开展宣传,但他们普遍年龄偏大,喜欢空闲时出来干点临时活,人员流动性较大;同时,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受场地、资金、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限制,成立规范的劳务市场条件还不够成熟,我们会继续向上争取,争取早日建成规范的零工交易场所。 今后,市区两级人社部门,在各乡镇、街道的配合下,对市区内零工开展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实现由“体力型”劳动向“技能型”劳动转变。一是举办招聘活动。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层次务工人员的就业需求,积极组织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白银区春季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白银区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和“15日专场招聘会”“28日人才集市日”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不断拓宽供给渠道,动员各乡镇、街道及时通过村民群、社区群推送就业信息,让贫困劳动力第一时间掌握用工信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找到工作。二是推行“培训券”式培训。为实现农村劳动力自主选择培训项目的意愿,大力开展“培训券”式培训服务方式。由县区将培训机构、培训项目信息和“培训券”同时提供给群众,群众在自愿选择完成培训后交付“培训券”,培训机构凭“券”结算。三是开展劳动维权。认真宣传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畅通人社官方网站、12333电话举报、农民工工资实名制信息系统等劳动维权渠道,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资双方关系和谐稳定。 白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1年9月23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