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祖厉清水 护黄河安澜 探索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祖厉方案”

发布时间:2023-11-14 17:22

来源:市发改委

浏览次数:

日前,甘肃祖厉河流域被国家选为先进试点,在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现场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这是继2021年祖厉河流域纳入全国试点以来,国家对祖厉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成效的再次认可与肯定。

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现场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甘肃省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受限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全省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脆弱、水旱灾害频发,水安全支撑保障能力不足。

作为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首倡之地,甘肃省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彰显上游作为,深入实施祖厉河流域水资源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国家试点工作,使流域内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环境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筑牢了守护黄河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内外各级各类媒体陆续报道,探索治理的相关经验被广泛推介,形成了“祖厉方案”。

为什么是祖厉河?

发源于华家岭北麓的祖河和厉河在白银市会宁县城南汇合后形成了祖厉河,过去,这里沟壑纵横,夏季流水,冬季干枯,两岸的盐碱地寸草不生,流域内干支流常年为劣V类水质,水土流失严重,年注沙量居全国之冠,水少、沙多、碱大是流域治理的根本性问题,是黄河流域水环境治理、水土保持的“硬骨头”。

作为全省唯一列入全国试点的流域,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发改委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祖厉河流域建立“两市三县”(白银市会宁县、靖远县,定西市安定区)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以构建“一屏两带三区”的综合治理空间结构为目标,集中一切力量,采取一切措施,凝练试点攻坚项目53个,总投资57.87亿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推动祖厉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城依水存,水随城在。经过一区两县10余载接力治水,祖厉河这条曾经的水患之河、城市之殇,如今安澜清波、风光旖旎,成为了造福人民、泽被乡里的生态之河、发展之河。

探索善治之路,构建全流域长效综合治理新模式

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打破传统流域治理中条块分割、多头治理的单要素单目标治理模式,实施流域统筹的多主体、多要素协同治理模式。祖厉河流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出台了《白银市祖厉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祖厉河综合治理规划》《祖厉河流域国家试点实施方案》等,建立“省级统筹、两市联动、部门协同、三县区抓落实”工作机制,实现了从河道整治拓展到全流域治理、从一河治理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从城市治水到全国流域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先行探路者的升级。

祖厉河在会宁县穿城而过

坚持系统观念治水,关键是用系统思维统筹水的全过程治理。祖厉河流域全面推进“祖厉河聚水+淤地坝集水+坡改梯拦水+水保林蓄水+小流域治水”的“1+N”全流域综合治理模式,新建淤地坝13座,配套拦沙坝78座;治理坡耕地改造梯田260.03万亩,培育水土保持林191.4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350平方公里,初步实现了“土不下山、泥不出沟、生态改善”的目标。

在定西市安定城区东山上,云杉、油松、刺槐整整齐齐的耸立其间,层林尽染浓浓绿意,从高空俯瞰像手指螺纹一般神奇壮观。这里是陇中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东西协作“青岛生态林”,也是祖厉河流域一个生态亮点项目。

安定区东西协作“青岛生态林”项目

擦亮生态底色,方能筑牢绿色屏障。祖厉河流域全面落实林长制,深入实施“绿满陇中”行动,持续加强林草植被修复治理和生态保护,加大水源涵养林建设区封山禁牧和封育保护力度,稳定并提高了区域植被覆盖度。试点以来,完成造林绿化36.32万亩、植树1793.2万株,安定区、会宁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8%以上。

会宁县推进国储林碳汇林建设

河道是水环境的“血管”,治理好河道,能最直观地改善流域生态。祖厉河流域遵循“治理一条河、发展一座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按照“城区段-城乡结合段-乡村段-支流段”治理路径,统筹规划岸线资源,推进生态缓冲带、生态隔离带建设,逐步提高河道生态自净能力。试点以来,累计治理河道35.76公里,提升改造河道两岸土地3000多亩,新增生态护岸21.1公里,配套生态绿地24.66万平方米。

治水先治污,治污重在标本兼治。祖厉河流域大力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沿线“一厂四站”、工业企业技改等项目,持续整治沿岸“四乱”问题,纵深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22年祖厉河井沟国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由劣V类升至IV类。

人水和谐共生,走实以水兴城绿色发展新路径

如今,走在会宁县祖厉河畔,河岸两边宽阔的柏油路、韵味独特的中华灯,映照着错落有致、典雅素洁的“汉时街市、唐时里坊”汉唐文化商业街熠熠生辉,天光水色绿茵交融,人文生态景观兼备,祖厉河及其沿岸已成了会宁靓丽的风景线、产业的聚集线和发展的引领线。

会宁县汉唐二十四节气文化休闲商业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治水引来百业兴,祖厉河流域依托流域综合治理,整合生态农业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寒旱、高效、节水特色优势产业,采取“围追堵截拦、长藤结瓜蓄”等措施,全力推进“坡改梯”“旱变水”“小变大”,打造黄河上游丝路寒旱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4.155万亩,沿岸水患“洼地”蜕变为经济发展“高地”。

会宁县丁沟镇线川田园综合体

修山、增绿、固沙、整地、扩湿、治污,一个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系统治理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让曾经破损山体蜕变成连片绿洲,沉疴已久的水系焕发新生,沟壑纵横的土地变为良田。223公里祖厉流长,17条支流潺潺而行,共同写就了和谐共生的生态底色,这是祖厉河流域120万河畔人家翘首以盼的理想生活,也是祖厉河流域交出水资源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答卷。

“清河款款绕城流”。祖厉河流域将抢抓试点机遇,立足资源禀赋,持续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以水为媒、协同共护、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一幅“水清、岸绿、景美、河畅”的美好画卷正徐徐铺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