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白银市“十五五”及中长期 铁路网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8-12 10:29

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浏览次数:

各县、区人民政府,白银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中央、省在银有关单位:

《白银市“十五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8月8日

(此件公开发布,有删减)

白银市“十五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

铁路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为科学合理规划我市“十五五”及中长期铁路建设,依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发〔2021〕5号)、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改基础〔2016〕1536号)和《甘肃省“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甘发改交运〔2021〕755号)、《甘肃省铁路专用线发展规划(2025—2030年)》(甘发改基础〔2024〕846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十五五”规划期为2026-2030年,中长期展望到2045年。

一、规划基础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1.地理位置及区划人口概况。我市位于甘宁蒙三省交汇处,东西宽147.75公里,南北长249.25公里,总面积2.01万平方公里。北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定西市,东与平凉市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固原市接壤,西邻兰州市及武威市,距省会兰州市69公里,距中川国际机场40公里。现辖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和白银区、平川区,2024年常住人口148.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0.01万人,占比60.81%;农村人口58万人,占比39.19%。

2.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概况。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42.8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0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6.0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3.7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6∶38.5∶44.9;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28.53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8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158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4783元。

(二)综合交通发展现状

1.铁路发展现状。“十四五”时期,中兰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市正式接入全国高速铁路网,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截至2024年底,我市共有包兰铁路、干武铁路、中兰客运专线三条国铁干线和红会支线一条地方铁路,线路总里程385.5公里,其中:普速铁路255.3公里,高速铁路130.2公里,路网密度191.8公里/万平方公里,电化率70.4%,复线率35.5%。铁路专用线22条,线路总里程255.1公里。

2.公路发展现状。“十四五”时期,我市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5个县区全部通高速公路,69个乡镇全部通油路,702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沥青)路,公路网“外联、内畅、互通”程度不断增强。截至2024年底,公路总里程12404.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22.77公里,一级公路132.97公里,二级公路926.27公里,三级公路724.61公里,四级及以下公路10298.18公里。

3.航空发展现状。“十四五”时期,白银通用机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国家电网在西北地区布局的首个直升机电力作业基地,也是我市首个通用航空枢纽。建成白银景泰黄河石林临时起降点,为黄河石林空中游览等商业飞行提供直升机服务。

白银市铁路现状统计表

序号

线路名称

线路里程(公里)

技术标准

全线

市内

牵引种类

正线数目

1

中卫至兰州铁路

431

130.2

电力

双线

2

包头至兰州铁路干塘至兰州段

217.7

134.8

电力

单线

3

干塘至武威铁路

172

6.5

电力

双线

4

红会支线铁路

114

114

内燃

单线

白银市铁路专用线现状统计表

序号

线路名称

线路里程(公里)

接轨线路

接轨站

1

白银市白银区国有资产经营中心专用线

0.024

红会支线

白银市站

2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用铁路

150

红会支线

白银市站

3

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专用铁路

3.5

白银有色专用线

白银公司站

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白银销售分公司专用铁路

0.024

红会支线

白银市站

5

甘肃双赢化工有限公司专用铁路

0.35

红会支线

白银市站

6

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景泰发电厂专用线

10.5

包兰线

长城站

7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王家山煤矿专用线

54.06

红会支线

长征站

8

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专用铁路

5.45

红会支线

长征站

9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大水头煤矿专用线

1.84

红会支线

长征站

10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物资供应公司专用线

1.09

红会支线

长征站

11

甘肃远辉物流有限公司专用线

2.08

红会支线

东湾站

12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煤炭运销公司专用线

4.78

红会支线

红会站

13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红会第一煤矿专用线

1.39

红会支线

红会站

14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机务段专用线

4.41

包兰线

白银西站

15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兰州西机务段专用线

1.26

红会支线

长征站

16

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魏家地煤矿专用线

2.43

红会支线

近会站

17

景泰景云石膏有限公司专用线

0.075

包兰线

景泰站

1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白银销售分公司景泰油库专用线

1.39

包兰线

景泰站

19

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专用线

7.44

红会支线

靖远站

20

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用线

0.081

红会支线

吴家川站

21

白银综合物流园项目(内含专用线)

1.98

白银有色专用线

白银有色专用线

22

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搬迁改造)项目配套铁路专用线

0.97

银光公司专用线

银光公司专用线

(三)铁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路网结构尚不完善。截至2024年底,我市铁路网密度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5.2公里/万平方公里),但路网结构尚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与兰州市主城区的高效便捷通道。连接我市与兰州市的高速铁路中兰客运专线需要绕行兰州新区后引入兰州西站,不但距离长,且与兰州市主城区兰州站未直接联通,影响群众出行体验;二是会宁县至今未通铁路。革命老区会宁县铁路建设尚为空白,群众出行和货物运输主要依赖公路,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与庆阳市资源富集区无直通铁路。作为老工业基地,我市对煤炭需求量较大,但与煤炭资源富集的庆阳市尚未直通铁路,不利于两地产业协同发展。

2.运能和技术标准有待提高。我市主要产业集聚区“一区六园”,虽有包兰铁路和红会支线承担货物运输,但技术标准低,运输能力有限,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包兰铁路干塘至白银西段为单线,线路最高允许速度在70-100公里/小时之间,技术标准低,同时干塘至白银西段能力利用率达89.4%,白银西至水源段能力利用率更是达到97.7%,运能接近饱和;二是红会支线于上世纪70年代建设,牵引种类为内燃,沿线小半径曲线密布,技术标准低,运能已饱和。

3.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机遇与挑战。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我市位于黄河上游地区,黄河穿境而过,流经白银区、靖远县、平川区、景泰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务繁重。铁路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符合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有助于推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二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关于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有关要求,铁路专用线原则上应纳入铁路相关规划,并按程序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未按要求纳入规划和信息系统的项目不得组织实施。我市工业基础雄厚,厂矿物流潜力巨大,铁路专用线需求旺盛,在新政策下,为打通“公转铁”最后一公里,提升铁路运输市场份额,需要科学合理布局铁路专用线,做好规划设计引领,促进铁路专用线与产业协同发展。三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铁路集团关于疆煤外运铁路通道布局建设的实施方案,我市地处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及规划建设的环县至褚家湾至长征铁路的交会区,具备承接疆煤与陇东煤炭落地的突出区位优势。为此,需尽快启动新一轮铁路网规划,加快推进相关铁路建设,畅通疆煤和陇东煤炭运往兰白经济区的运输通道,以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铁路发展形势要求及铁路规划情况

展望2030年,全国铁路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纳入的我市铁路有新建定西至平凉铁路、惠安堡至同心至红会铁路及包兰铁路干塘至兰州段扩能改造。

展望2035年,全省初步形成“一心两廊多放射”铁路网格局,加快形成“快速客运网+大能力货运网”,全面实现对内成网、对外辐射、内通外畅、点线协调的路网布局结构。到“十五五”中期,实现市市通高速铁路。到2035年,90%的2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实现铁路覆盖,未通铁路的县级行政中心能够在陆路交通60公里或1小时车程内享受到铁路运输服务。兰州至省内市(州)、各市(州)之间便捷通达。货运能力基本满足省内及跨区域能源、资源等物资运输需要,铁公、铁水等多式联运比重大幅提升。《甘肃省“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纳入的我市铁路有新建定西至平凉铁路、环县至褚家湾(红会)铁路、兰州至白银城际铁路、白银至会宁铁路及包头至兰州铁路银兰段扩能改造工程。

二、规划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适度超前、不过度超前的原则,完善和优化路网结构,构建安全经济、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绿色发展的铁路运输网络,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层次清晰,紧密衔接。明确境内主要铁路在铁路运输体系中的定位,加强国铁干线与铁路专用线之间的互联互通,提升铁路网络整体效能,充分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优化布局,提升运力。立足新发展阶段,以优化铁路网布局为重点,打通对外连接通道,推进既有铁路扩能改造,扩大铁路覆盖范围,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有效满足客运和货运需求。

安全集约,绿色发展。始终将安全作为铁路发展的生命线,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性;把绿色发展贯穿于铁路发展全过程,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绿色的铁路发展网络。

统筹规划,分期实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明确铁路建设规模和建设时序,分期实施铁路项目。

(三)规划导向

战略导向。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疆煤外运等国家战略及国家利好政策,推进我市铁路规划建设。

问题导向。聚焦我市铁路网布局结构单一、南向和东向铁路通道建设不足、运能有限等问题,优化和完善铁路运输网络。

需求导向。立足我市产业发展现状,以货物流通、人口流动、区域协调、产业协同等实际需要,完善对外通道布局,提升铁路通道集疏运能力。

发展导向。以保障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进铁路与关联产业深度融合,通过补链、强链和延链,打破既有产业边界,大力发展“铁路+”的新业态、新模式。

(四)规划依据

1.《“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国发〔2021〕27号);

2.《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1〕27号);

3.《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发改基础〔2016〕1536号);

4.《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甘政发〔2021〕18号);

5.《甘肃省“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甘发改交运〔2021〕755号);

6.《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市政发〔2021〕25号);

7.《白银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市政发〔2024〕43号)。

三、铁路客货运输需求预测

(一)客货运量现状分析

高铁对我市铁路客运量带动作用显著。我市2021年铁路运送旅客62.59万人次,占全社会客运量16%;2022年铁路运送旅客198.87万人次,占全社会客运量58%;2023年铁路运送旅客228.3万人次,占全社会客运量39%;2024年铁路运送旅客261.3万人次,占全社会客运量的45%。随着高铁线路的陆续开通和运营,铁路客运量不断增加,高铁已成为我市旅客出行的重要选择。

铁路货运在我市全社会运输中占比不足10%,所占份额较小,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我市2021年铁路货运量1135.6万吨,占全社会货运量9%;2022年铁路货运量1118.9万吨,占全社会货运量9.6%;2023年铁路货运量857.3万吨,占全社会货运量7.2%;2024年铁路货运量782.1万吨,占全社会货运量6.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铁路货运量占比力争提高至11%左右”,我市铁路货运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亟待提升。

2021—2024年白银市铁路客货运量现状构成表

                  年度

类别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客运量(万人次)

62.59

198.87

228.3

261.3

分担率

16%

58%

39%

45%

货运量(万吨)

1135.6

1118.9

857.3

782.1

分担率

9.0%

9.6%

7.2%

6.3%

(二)客货运量需求预测。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等相关资料,经模型测算,预测2030年我市全社会综合交通运输客运量800万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387万人次;全社会综合交通运输货运量14960万吨,其中铁路货运量2379万吨。预测2045年我市全社会综合交通运输客运量1035万人次,其中铁路客运量520万人次;全社会综合交通货运量18185万吨,其中铁路货运量4783万吨。

铁路客运量预测表  

                类别

年度

客运量(万人次 )

分担率

年均增长率

2024年

261

45.02%

--

2030年

387

48.3%

6.75%

2045年

520

50.2%

1.99%

铁路货运量预测表

              类别

年度

货运量(万吨 )

分担率

年均增长率

2024年

782

6.35%

--

2030年

2379

15.9%

15.7%

2045年

4783

26.3%

4.77%

四、铁路网发展目标

到2030年,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80公里,路网密度237.6公里/万平方公里,电化率和复线率分别为100%和67.3%。展望至2045年,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10公里,路网密度352.3公里/万平方公里,电化率和复线率分别为100%和59.5%,实现工业产业中心、人口集聚区、重点旅游区等运输需求旺盛点铁路全覆盖,对内、对外客运和货运通道得到补强,我市由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铁路专用线组成的综合铁路网络和“沟通南北、连接东西、客货兼备”的“三横两纵”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五、铁路网规划布局

根据我市城镇化空间格局、产业布局以及铁路运输需求,依托既有铁路,规划“东联南通西捷北扩”铁路项目,构建“三横两纵”路网骨架,与相邻路网形成“田”字形路网格局。

东联:新建褚家湾至长征铁路,东向联通宝鸡至中卫铁路和褚家湾至马福川铁路,构建我市与陇东地区铁路运输直通通道,降低运输成本。

南通:新建定西至平凉铁路、白银(靖远)至会宁铁路,填补我市南部路网空白,扩大路网覆盖面。

西捷:新建兰州站至中兰客运专线联络线,构建我市与兰州市主城区的快捷通道,促进兰白一体化发展。

北扩:实施包兰铁路干塘至兰州段扩能改造,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满足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需求。

三横:一横是包兰铁路迎水桥至长城段

          二横是褚家湾至长征铁路与红会支线

          三横是陇海铁路兰州至定西段与定西至平凉铁路

两纵:一纵是包兰铁路长城至兰州段

          二纵是中兰客运专线与白银(靖远)至会宁铁路

六、重大铁路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时序

根据“三横两纵”铁路网骨架,我市“十五五”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按照分期分段有序实施。

(一)“十五五”规划项目

1.褚家湾至长征铁路。该项目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境内,线路整体呈东西走向,线路自宝中铁路褚家湾站引出,经海原县城进入我市平川区引入红会支线。本项目是一条以煤炭、化工品、建材等货物运输为主兼具路网联络线功能的普速铁路。新建铁路长度138.3公里,铁路等级国铁Ⅰ级,正线数目单线,速度120公里/小时,工程投资约122亿元。

2.兰州站至中兰客运专线联络线。该项目位于兰州市境内,线路自兰州站引出,经东岗、什川、皋兰,在土龙川设置线路所引入中兰客运专线。本项目是国家“八纵八横”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呼银兰”大通道的主干工程,也是兰白城际客流及区域中长途客流专线铁路。新建铁路长度65.2公里,铁路等级高速铁路,正线数目双线,速度250公里/小时,工程投资约97.76亿元。

3.红会支线扩能改造。该支线是工业园区产品及原材料运输为主的市域内干线铁路,同时还为沿线居民提供客运服务。工程建成于1980年,现设备陈旧,技术标准低,信号系统、轨道设备老化,难以适应现代化铁路运输需求,亟需扩能改造,提升铁路运输能力。扩能改造工程线路长度103.9公里,铁路等级国铁Ⅰ级,正线数目单线,工程投资约49.9亿元。

4.包兰铁路干塘至兰州段扩能改造。该铁路是西北地区与华北地区客货交流的主要通道之一,是疆煤外运通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客货并重的干线铁路。现状允许速度为70-100公里/小时,速度较低,且线路运输能力逐渐饱和,亟需扩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本项目扩能改造增建二线工程整体上呈南北走向,线路自包兰铁路干塘站引出,与既有线路并行,过景泰站、兴泉堡站后,跨乌玛高速,过红岘台后接入白银西站,过皋兰县、接入青白石站,最后引入陇海铁路兰州东站。新建铁路长度217.7公里,铁路等级国铁Ⅰ级,速度160公里/小时,正线数目双线,工程投资约153.2亿元。

5.定西至平凉铁路。该项目位于定西市、白银市、平凉市、固原市,是一条以普速客运为主、轻快货运为辅,兼顾区域协调发展与革命老区振兴的干线铁路。线路于陇海铁路定西站接轨引出,经定西市安定区、白银市会宁县、平凉市静宁县、固原市隆德县后翻越六盘山至宝中铁路安国镇站接轨,利用既有铁路至平凉站。线路全长221公里,其中新建铁路长度197公里,利用宝中铁路24公里,铁路等级国铁Ⅰ级,速度160公里/小时及以上,工程投资约277亿元。

6.白银西站提升改造。白银西站位于我市白银区,是包兰铁路与红会支线交汇站,为客货二等站,隶属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管辖。始建于1956年,于1958年建成启用,2007年车站改造后站房面积2600平方米,站台2座。该站建筑年代久远,部分结构、设备(如消防系统、电力系统)老化,存在安全隐患。主要对站房内外装饰装修及相关设备设施、站台附属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完善无障碍设施、母婴室、智能引导系统等现代服务设施,提升旅客体验,改造后的火车站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对外吸引力。工程投资约1亿元。

(二)中长期规划项目

1.白银(靖远)至会宁铁路。该项目位于我市靖远县、会宁县境内,是一条填补会宁县铁路空白,带动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的区域内干线铁路。主要承担白银与会宁城际交流和兰白都市圈与陇东地区间的快捷客运任务,同时,本项目将定西至平凉铁路与中兰客运专线有效连接,拓展了国铁干线的服务范围,对织密白银乃至陇中地区铁路网,推进一体化、同城化进程,拓展市际多向连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线路自中兰客运专线靖远北站、红会支线靖远站引出,跨越黄河,经过大芦镇、郭城驿镇、汉家岔镇、柴家门镇接入定西至平凉铁路会宁站。新建铁路长度130.8公里,工程投资约51.4亿元。

2.武威至白银(景泰)至中卫铁路。该项目位于武威市、白银市境内,是新疆经河西走廊至宁夏的快速通道,也是一条高标准的区域高速铁路。线路自兰张三四线武威东站接轨,沿东南方向走行,跨越干武铁路后并定武高速北侧,以隧道穿越群山至景泰县设景泰北站,后沿G247走行,跨越黄河、G247、S308至北滩镇接入中兰客运专线北滩站。新建铁路长度182.6公里,工程投资约290.7亿元。

七、铁路专用线项目规划方案

(一)拟建专用线

1.白银热电有限公司二期铁路专用线。该项目位于白银区,是一条为白银热电有限公司运输煤炭为主的铁路专用线。线路自白银公司站点接轨引出后折向南至白银热电有限公司二期西侧站,新建铁路长度2.55公里,工程投资约2.08亿元。

2.白银景泰白岩子矿区铁路专用线。该项目位于景泰县,是一条为景泰白岩子矿区提供煤炭外运的铁路专用线。一期在兴泉堡站扩建装车站,铺轨长度3.92km,投资约3.35亿元;二期从兴泉堡站接轨引出,新建直达矿区铁路专用线,新建铁路长度10.5km,工程投资约4.36亿元。

3.白银市平川区煤炭储运交易铁路专用线。该项目位于平川区,是一条为平川区煤炭储运交易基地提供煤炭运输为主的铁路专用线。平川区煤炭储运交易基地位于红会支线原挺进站东侧,红会支线扩能改造工程拟建挺进站,本项目自挺进站南引出,至平川区煤炭储运交易基地北侧装卸站,新建铁路长度1.1公里,工程投资约1.6亿元。

4.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搬迁改造)项目配套铁路接发站。该项目位于白银区,是为靖远煤业集团刘化化工有限公司提供铁路运输车辆停放、车辆调度和应急保障功能的基础设施。线路与银光公司铁路专用线接轨,从银光站既有7道引出,在银光站东侧新增2股道,即8道、9道,有效长度均为200米,新建连接线50米,实现到发场与成品线连通,工程投资约0.45亿元。

5.刘川工业集中区配套铁路专用线。该项目位于靖远县,是一条为刘川工业集中区企业提供货物运输服务的铁路专用线。线路自红会支线吴家川站接轨引出,并红会支线北侧走行,后折向北上跨109国道,下穿西环路后至综合货运中心综合货场站,出站后至稀土材料园北侧装卸站。新建铁路长度10.6公里,工程投资约4.29亿元。

6.平川区既有铁路城镇段外迁工程。该项目位于平川区,是为城市发展腾移释放城区土地资源的铁路向外迁移工程。线路自新建挺进站引出向东延伸,后沿S308线南侧布线并行5.6公里向东上跨S308线,在红会支线近会站西侧接轨。废除挺进站至近会站铁路及长征车站,并在红会支线小里程K88+500处新开挺进站,改建铁路长度10.12公里,工程投资约7.98亿元。该工程可与褚家湾至长征铁路统筹规划建设。

同步对王家山铁路专用线进行改线,改线工程自红会支线东湾站北引出,与红会支线并行3.2公里后折向西北上跨G341、G109与靖远电厂铁路专用线接轨,新建铁路长度10.6公里,工程投资约5.93亿元。

7.白银区诚信路与银光公司铁路专用线立交疏解工程。该项目位于白银区,是提高铁路运营效率的交叉口优化工程。白银区诚信路与银光公司专用线为平交,待平改立后,拟采用诚信路上跨银光公司专用线,上跨桥梁路面采用双向四车道,在诚信路南北两侧设置辅道后上跨银光公司专用线桥头设掉头车道。改移诚信路长度1.2公里,工程投资约2.3亿元。

8.白银市站扩能改造工程。该项目位于白银区,是提高列车到发、会让及部分列车甩挂、专用线取送车作业能力,保障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货物运输的扩建工程。车站现有到发线10条(含正线1条),牵出线1条,货场1处,货物线2条,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东端接有5条专用线,西端接有3条专用线。主要工程措施为:在既有车站北侧新增2条股道,股道有效长度均按650米设置,项目工程总投资约0.5亿元。

9.白银高新区银东公铁联运综合物流项目铁路专用线。该项目位于白银区,主要服务于元和煤炭储备基地及高新区银东二片区,包含赵家窑站开站工程和煤炭储配中心项目配套铁路专用线工程。赵家窑站开站工程设到发线6条(含正线),货物线2条,牵出线1条,铺轨长度8.1公里,车站西侧预留白银公司站东联络线接轨条件,东侧预留煤炭储配中心项目配套铁路专用线接轨条件,工程投资约2.5亿元。煤炭储配中心项目配套铁路专用线工程新建铁路长度3.2公里,工程投资约2.2亿元。

(二)储备专用线

1.平川经济开发区配套铁路专用线。该项目位于平川区,是一条扩大物流园区运输范围,提高货物运输能力的园区配套铁路专用线。线路于红会支线扩能改造工程拟建的挺进站西端接轨,向西行至开发区物流园区站。新建铁路长度1.1公里,工程投资约1.4亿元。

2.白银公司站与红会支线东联络线。该项目位于白银区,是一条提升白银有色铁路运输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铁路运输效率和减轻红会支线西端运输压力的联络线。线路自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专用线区间出岔,并行红会支线走行接入赵家窑站。新建铁路长度2.25公里,工程投资约1.56亿元。

3.东方钛业二期配套铁路专用线。该项目位于白银区,是一条为东方钛业二期项目提供运输服务保障的铁路专用线。线路地处红会支线南侧,大致呈南北走向,从既有东方钛业专用线K2+073处区间出岔向南沿东方钛业厂区西侧走行,跨越G109国道后至产业基地站。新建铁路长度2.29公里,工程投资约2.77亿元。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协作保障。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保障,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重点工作督办和难点问题协调,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各县区政府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积极落实资金、土地等要素,认真做好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营造优良的建设环境;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积极配合开展各项工作,确保项目按照时间节点完成。

(二)完善工作机制。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协调市域内铁路项目规划及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清单管理制度,制定重大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清单,各责任单位负责具体落实。项目法人负责组织项目审批所需文件及专题报告编制工作,铁路沿线县区政府积极为咨询及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环境敏感区、矿产资源分布、城市规划等资料和现场保障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按时限完成涉及的行业审查和审批要件,做好向上级对口部门的汇报和跟踪落实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工作方式,平行交叉作业,实行并联审批,缩短办理时限。

(三)分层分类推进。针对不同属性的铁路建设项目实行分类投资建设。干线铁路要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铁路沿线县区政府和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建设;支线铁路以沿线县区政府为主导,由铁路投资平台公司及相关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由国铁集团所属公司提供支持和保障;铁路专用线根据资源开发和企业发展需要可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投资方以股权合作方式参与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开发,也可通过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等重点企业共建共享,降低建设成本,多措并举保障建设资金。

(四)加强规划衔接。切实加强《规划》与国土空间、重大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的衔接,充分考虑铁路建设发展要求,做好用地和通道预留工作。将《规划》与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规划进行统筹研究,做好铁路建设与公交车、出租车等各类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方便群众换乘和货物转运。

九、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措施

(一)环境影响评价。《规划》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有效衔接,深入分析了我市铁路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路网规模、布局方案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需求,符合国土空间开发、重大产业布局、城镇发展和综合交通等相关规划及国家运输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政策,与各类环境敏感区相协调,对气环境、声环境和水环境的影响均在可控范围之内。

(二)环境保护措施

1.统筹规划选址。选线选址从“保护优先、避让为主”的环保原则出发,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充分体现工程“环保选线”理念,尽量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及人口密集居民区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和环境敏感区。铁路建设尽量共用交通廊道,适当提高桥隧比例,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国土资源集约利用和能源节约。选线选址完成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铁路建设安全红线,避免重复选线造成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2.落实保护措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合理选择取土场、弃土(渣)场、大临设施的位置,减少水土流失和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针对临时施工场地制定复垦措施,固体废物及时整理和清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施工场地、施工营地、取土场、弃土(渣)场等临时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对沿线学校、密集居民区等敏感区域尽量予以绕避,如无法绕避要采取设置声屏障、加装隔声窗等噪声治理措施。减少废水排放,振动影响相对突出时采取增加防振垫、包覆和隔声罩等有效措施减轻影响。充分考虑野生动物密集分布和繁殖地的位置与范围,尽量避免对其生存环境的干扰。对跨越黄河的线路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应急预案及应急保障措施。

3.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未通过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有关部门要定期对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穿越生态环境敏感区、水源保护区等特殊地段的项目。

附件:1.白银市“十五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项目表

          2.白银市铁路专用线规划项目表

          3.白银市“十五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示意图

          4.白银市“十五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铁路专用线专项示意图

       附件3

     附件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