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曲子戏
你知道吗?白银藏着个“国家级宝藏”——白银曲子戏!这可不是普通的戏,它是刻在咱老白银人骨子里的乡音记忆,更是响当当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厢调里觅温情,黄河岸边话桑麻”盛夏时节,晚饭过后,白银水川镇大川渡村,处处飘扬着韵味悠长而又乡土气息浓厚的"西厢调"声。
曲子戏的来源
曲子戏源于明清的古老小调,跟着闯关、走西口的先辈们,一路“流浪”到白银,落地生根。甘肃、陕西、山西的调调,加上宁夏、青海的风情,再拌上咱本地的方言俚语——嚯!一锅“文化大乱炖”,炖出了独一无二的陇中味儿!
铿锵的锣鼓,悠扬的二胡,抑扬顿挫的唱腔,让声音高亢升腾于山村上空,激昂盘桓中又回旋而下,丝丝缕缕溶解于泥土之中,天地间仿佛浑然一体,只留满腔荡气回肠。台上就仨主角——“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用白银土话咿咿呀呀唱起来,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忠孝仁义…全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听着听着就咧嘴笑,笑着笑着又湿了眼眶。
旋律上头!歌词走心!表演生动!没有华丽舞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就是它的秀场。那婉转的调子一起,仿佛能看见黄土地上劳作的身影,听见祖辈们唠的家常。它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是活着的烟火气,是流淌的白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