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平川:3年种树25万亩 荒山披绿装

发布时间:2024-07-25 09:41

来源:白银林草

浏览次数:

平川融媒
 2024年07月17日 10:04 甘肃

图片

现如今,“空气”也能“卖”成钱?

7月15日,白银市“工业强市 创新发展”全媒体集中采访团走进白银市平川区。在平川区45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现场,平川区林业碳汇发展中心主任万康向记者解答了这个疑问。

“‘卖空气’,其实就是碳汇交易。”万康进一步解释,碳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但是要解决二氧化碳的问题,不仅要用碳汇吸收二氧化碳,还要限制排放二氧化碳。“卖空气”就是将通过植树造林或其他手段吸收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售给超出碳排放配额的单位,以此来获得经济效益。

图片

平川区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森林植被稀疏,碳汇从何而来?“长期以来,干旱、风沙加上降雨稀少,导致这片区域曾经遍地是裸露的黄土,目之所及一片荒芜。”万康指着眼前一行行伸向天边的树木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平川区扎实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3年完成植树造林25万亩,昔日荒山披上了绿装。

此外,平川区把林业碳汇交易作为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落脚点,提前布局,探索林草碳汇价值开发。2022年6月,平川区林业碳汇发展中心成立,这是全国县(区)级第三家、全省首家林草碳汇管理机构,专门推动林草碳汇产品开发交易。

今年5月,平川区黄河流域林草碳汇智慧管理平台建成试运行,年内或将完成首笔碳汇交易。初步核算,45万亩国家储备林全部建成后,可年均吸收二氧化碳82万吨,按照目前市场价格每吨83元计算,每年可产生6800万元林草碳汇价值。
图片

为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平川区还创新“国家储备林+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与山东沃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组建西北文冠果苗木繁育基地,投资12.69亿元,共同推进白银文冠果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构建育苗、栽植、加工、储运、销售全产业链条发展。

图片

“我们还通过‘国家储备林+劳务输转’,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万康告诉记者,45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可以吸纳周边农村居民通过参与造林、抚育管护等,获取劳务费。同时充分盘活资源,利用沟坝地、非农撂荒地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公司,收益按比例分成,村集体保底收入不低于年收益的10%,让平川人民共享国家储备林建设红利。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