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林草:全面推进“三北”工程 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4-07-16 10:58

来源:白银林草

浏览次数:

长期以来,省市县高度重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把三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的大事抓好抓实,营造了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绿色屏障,昔日“风起沙满天,十米不见人”如今“荒漠开发良田,林网阡陌纵横”。在多年的防沙治沙过程中,我县的成绩也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肯定,先后获得了全国三北工程建设先进单位、营造林先进单位、防沙治沙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等多项国家和省级奖励。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立足县情,统筹谋划。多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把“生态立县”列为基本县策,落实“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条主线,按照“东护、南封、西保、北治、中扩”的总体布局,着力建设景泰东部生态经济林、南部水土保持林、西部水源涵养林、北部防风固沙林、中部农田防护林“五个生态功能区”,开展了大规模的交通干道、干支渠林网营造和村镇绿化。

(二)保障生产,科学治沙。我县坚持每年春季召开林业工作或植树造林动员大会,把造林绿化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组织,亲自检查。依托三北工程,累计治理沙化土地22万亩,其中:封沙育林(草)13万亩,农田防护林网建设5万亩,草沙障造林4万亩;建设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5万亩;沙化地退耕还林7.88万亩,其中:生态林1.1万亩,经济林6.78万亩;初步形成了生态经济型防沙治沙体系,使沙区300公里交通干线、500公里的灌溉渠道得以畅通运行。

(三)突出特色,培植产业。依托工程营林网,突出特色兴产业,我县走出了国有、私营、个体共同发展,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林业产业发展路子。以优质梨、文冠果为主的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培育了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县经济林果总面积27.08万亩,种苗繁育面积0.45万亩,实现了林业由单纯生态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变,森林资源总量和林业经济水平较快提升,为改善生态环境,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四)封山造林,改善生态。我县采取“专业治沙与群众治沙、工程治沙与生物治沙、常规治沙与科学治沙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封、造、管并重,对我县西北部的风沙口、流动沙丘和沙化土地进行全面治理。累计架设封育围栏303公里,禁封和半禁封面积达22.5万亩,植被盖度由原来的0-20%提高到现在的40-60%,初步形成了生态经济型防风治沙体系。

(五)多元投资,助推发展。我县采取“国家投资一些、地方配套一些、银行信贷一些、群众筹集一些”等形式,多渠道筹措防沙治沙资金。一是动员沙区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捐物,仅在三北工程历年建设中群众投工投劳近5万个工日,捐献麦草5000吨,折合资金300多万元;二是县上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防沙治沙资金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累计投入治沙资金近4500万元;三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加大对沙区土地开发、低产田改造、渠道衬砌和农田林网建设的资金投入;四是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引导和支持县内、外民营资本参与林业生态建设;五是将沙化低产田优先纳入退耕还林计划,加大了对防沙治沙的资金投入。截止目前,已完成沙化低产田退耕还林3万多亩,每年享受国家粮款补助近50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质量总体不高。我县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林分质量差,中幼林比例较高,森林生态系统相对脆弱且不稳定。草原质量总体不高、等级较低,生态承载压力较重,多数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治理难度大。湿地生态补水困难,生物多样性降低,涵养调蓄水资源功能弱化。

二是气候干旱和水资源缺乏制约林草发展。我县气候干燥少雨,植被稀少、覆盖率低、沙化趋势明显、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北部尤为干旱,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林草资源量增质升的刚性约束,生态保护修复任务十分艰巨,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三是生态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外部性,风险高收益低,招商较难且县财政困难,林草工程仍以中央投入为主,投资渠道单一,资金投入整体不足。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仍不够完善,林草投融资难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生态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三、相关意见建议

一是我县生态用水指标仅有99.88万立方米,林木灌溉较为困难,加之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受旱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景电灌区,每年5-9月份为农田灌溉高峰期,林地林木也处于需水高峰期,水指标紧张,调水配水困难极大,浇水不及时甚至无水可浇矛盾突出,造成林木出现干枯死亡现象,建议增加景泰县林业生态用水指标。

二是原有农田林网在国土“三调”数据发布和土地确权后,大部分原农田林网占地划分为耕地,同时《森林法》中将四旁植树归口到属地管理。随着防沙治沙工作日益艰巨,农田林网更新已迫在眉睫,建议将农田林网作为耕地的保障措施,按一定比例配套农田林网,纳入耕地保护规划,在耕地保护政策中适当放松。

三是我县自然条件禀赋差,造林绿化难度大,尤其在造林成活后需要后期管护,一直缺少专项管护资金,加之县财政较紧张,可用于后期管护资金有限,管护困难,造成“有钱种树无钱管护、年年种树不见树”的局面,建议在今后造林资金下达后,逐年配套后期管护资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