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16204000139117949/2025-172095 | 生成日期: | 2025-07-10 |
| 文 号: | 关键字: | 企业,园区,开发区,产业,发展 | |
| 所属机构: | 市发展改革委 | 发布机构: | 市发展改革委 |
|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159号提案的答复 | |
|
信息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5-07-10 10:37
浏览次数:
|
|
|
|
|
|
民革白银市委会: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动我市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首先对贵单位关心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表示感谢。现就有关情况作如下答复: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大政策争取力度,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一是申报提级论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各开发区扎实做好新建项目提级论证工作。截至目前,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领域共通过提级论证项目9个(其中2024年3个,2025年6个)。二是争取债券资金。紧抓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向,组织各开发积极申报项目,截至目前,共落实专项债券资金6亿元,支持11个项目(其中,2024年落实资金2.13亿元,支持4个项目;2025年落实资金3.87亿元,支持7个项目)。三是筑牢安全防线。聚焦化工园区承载力评估,启动实施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停车场、消防特勤站、应急池、高位调节池等项目,白银高新区化工园区获批省级“一级化工园区”,西区经济开发区获批“二级化工园区”、刘川工业集中区化工产业园新认定为“二级化工园区”。 (二)创新招商工作模式,提升引资引智质效。 一是精准谋划导航。围绕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研究细化资源图谱、产业链图谱、基金图谱,制作产业平台招商图谱和未来产业图谱,主动敲门招商、精准招商,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筛选招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集聚效应强的企业和项目。2021年以来,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共招商引资项目84个。二是创新招商方式。建立协同招商机制,设立招商引资联络处,推进以商招商,探索“基金+产业”模式,开展金融招商,积极参与全省科技招商联盟,抓好科技招商,发挥“链主”企业产业配套优势,强化地企联合招商,借助兰洽会、西博会等重点展会平台,深化展会招商。三是强化协调服务。加大部门对接协调力度,完善招商引资项目要素保障政策,推行全链条全周期全天候服务,聚焦立项、土地、规划、资金、环评等前期手续,提前介入、主动跟进。丰富拓展“包抓联”“六必访”服务企业办法,为项目落地提供全要素保障。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园区发展水平。 一是制定政策措施。市、县(区)层面与开发区齐发力,先后制定出台了《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关于促进“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共同下好政策“先手棋”;进一步完善《白银市开发区发展总体规划》,开发区区域布局、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管理体制逐步规范。二是深化体制改革。优化开发区机构设置,“一区六园”均完成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核定,景泰工业集中区管理机构升格为副县级建制。全面推行“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运行机制,有序推进政企分离、管运分开,有效发挥开发运营公司在招商运营、融资开发等方面作用。三是盘活土地资源。加快“僵尸企业”处置清零和低效企业“腾笼换鸟”,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自2022年6月“标准地”改革工作开展以来,一区六园共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31宗、2519.1亩,工业项目用地按“标准地”供应比例为55.36%,助力企业“拿地即开工”。 (四)完善企业扶持政策,增强经济发展动能。 一是推动政策落地。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搭建银企对接桥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小微企业特点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实施贷款畅通工程,引导金融机构积极争取上级行信贷资源和政策倾斜,单列民营企业信贷计划。二是提升服务质效。开展政银企保融资对接会,积极争取使用再贷款政策资金,增加发放涉农、中小微企业贷款,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深化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强化对小微企业、“三农”等民营企业的服务供给。三是开展专项行动。开展“贷动陇原 兴商助农”“贷动陇原 惠企利民”等融资支持行动和“一县一业一品”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工作,帮助企业融资。 (五)强化科技服务支撑,促进产业升级发展。 一是打造创新平台。持续放大兰白“两区”平台优势,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引导企业走好“科技+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子。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白银创新中心落地白银高新区。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7次获得国家级孵化器A类(优秀)评价。二是强化主体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不断完善“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体系,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应用型技术攻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35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95家,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18家。三是加强人才引育。实施“铜城青年英才”培养计划,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协同创新基地25个,建成国家级、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评聘工业领域首席专家24名,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84人,引进人才创办企业70家以上,带动就业1500余人。 二、存在的问题 我市工业基础好,园区发展起步早,现有国家级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4个,市级开发区1个,实现了一县一园的发展目标。经过多年发展,园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2024年省级开发区考核评价中,西区经济开发区评定为进步奖,获得奖励500万元,但对比其他开发区,仍然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一是总体规模偏小,经济实力不强。园区经济增势普遍较缓,仅高新区、西区经济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平川、刘川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亿元,景泰、会宁工业集中区均在10亿元左右,集聚工业、带动增长的示范作用发挥不够。二是产业多而不精,集群效应不明显。园区普遍存在主导产业占比低、规模小、不突出、不明晰的问题,园区规划“大而全”,产业方向“多而杂”。产业链条关联度不高,园区招商引资存在同类化、同质化竞争,园区间协同效应不足,难以形成上下游衔接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三是土地开发不平衡,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现有土地资源有限,符合城镇开发边界的建设用地指标紧张,难以保障各开发区用地需求,各开发区清理闲置和低效用地成效不明显,一定程度影响后续项目落地。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升园区发展能级。扎实做好新一轮《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修订工作,争取我市园区全部纳入国家管理序列,为后续争取政策支持奠定基础。进一步完善园区总体发展规划,明晰产业定位,明确主导产业,科学制定产业分区发展规划,力争各省级开发区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白银高新区火炬评价位次实现进位提升。 (二)加力扩大招商引资。深入推进“引大引强引头部”和“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积极主动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针对重点企业抓精细招商,针对重点产业抓链条招商,通过招引-落地-建设的闭环管理,切实提升招商引资项目转化率、落地率。 (三)推进土地高效利用。牢固树立“亩均论英雄”导向,强化亩均效益考核,严格执行用地“增存挂钩”,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和腾退出清力度,加快推进低效企业“腾笼换鸟”,有效拓展园区发展空间。 (四)加大项目谋划储备。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围绕政府专项债券等投向,精准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全面推进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五)强化科技服务支撑。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加快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育科技人才,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感谢贵单位多年来对我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对我委工作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联 系 人:郑倩莉 联系电话:8222630 白银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2025年6月1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