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2620400013911786B/2022-117443 生成日期: 2022-05-12
文       号: 关键字: 交通,建设,运输,发展,推进
所属机构: 市经合局 发布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白银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信息来源:市经合局
发布时间:2022-05-12 11:37
浏览次数:

白银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白银市交通运输局

20223


目录


一、发展基础 1

(一)发展成就 1

(二)形势要求 8

二、总体要求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10

(三)发展目标 11

三、构建畅达优质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15

(一)优化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空间格局 15

(二)建设高效的快速交通网络 16

(三)构建完善的干线交通网络 17

(四)打造广泛的基础交通网络 19

(五)构筑一体化的交通枢纽体系 21

(六)完善衔接融合的黄河航运体系 23

(七)建设便捷普惠的邮政服务网络 24

(八)有效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25

四、打造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系统 27

(一)优化道路客运服务品质 27

(二)促进货物运输提质增效 29

(三)发展先进邮政快递服务 31

(四)提升运输产业发展质量 32

五、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现代化 33

(一)建设兰西城市群兰白都市圈一体化交通网 33

(二)强化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交通建设 35

(三)打造城市现代公共交通系统 36

六、构建一体融合、协同发展的路衍经济体系 38

(一)强化通道物流经济发展 38

(二)深化交通旅游深度融合 39

(三)推动交通邮政融合发展 42

(四)培育发展枢纽经济 42

(五)强化“交通+产业”协同发展 43

(六)推动路域经济创新发展 44

七、推动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 45

(一)构建科技引领、先进适用的智慧交通体系 45

(二)提高绿色交通深入发展 46

(三)强化交通应急安全保障 48

八、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0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50

(二)优化行业营商环境 50

(三)增强行业执法能力 51

(四)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51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51

(六)加快交通文化建设 51

九、保障措施 52

(一)加强组织协调,保障规划实施 52

(二)创新融资渠道,强化资金支撑 52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人才保障 53

(四)强化科技创新,增加发展活力 53

十、环境影响评价 54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54

(二)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55

(三)提升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 55

附表1:白银市“十四五”铁路建设项目表 57

附表2:白银市“十四五”通用航空建设项目表 58

附表3:白银市“十四五”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表 59

附表4:白银市“十四五”普通国道建设项目表 60

附表5:白银市“十四五”普通省道建设项目表 61

附表6:白银市“十四五”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表 62

附表7:白银市“十四五”水运项目建设项目表 63

附表8:白银市“十四五”客货场站建设项目表 64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服务性产业。为统筹推进“十四五”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根据《交通强国甘肃方案》《甘肃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立足白银市交通运输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在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精神,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持续扩大,服务质量水平全面提升,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为服务脱贫攻坚和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全市公路水路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2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08倍,全市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一)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完善

——铁路网络逐步完善。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加速建设,截止“十三五”末,全市既有和新建铁路里程达到538公里,其中,既有铁路里程约283公里,在建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里程约128公里,王家山专用线、白银公司、银光公司等铁路专用线里程约127公里。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围绕“提升公路等级,改造国省道、畅通县乡道,打通断头路”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100%县区通高速、100%乡镇通油路、100%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100%的建制村通客车的“四个百分百”目标。

——高速公路有序推进。G1816乌玛高速景泰至中川机场段、S60固西高速会宁至老君坡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79公里,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23公里。

——干线公路全面提升。G247景昭线靖远至会宁段、G309青兰线汉岔至定远段、G338海天线景泰至年家井段、S209共九线共和至黑城子段等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成通车;G341胶海线白银至中川段、S217景定线景泰至白银段等一级公路及S209共九线郭城至巉口二级公路快速推进。全市新增普通国道537.34公里,普通国道达到840公里,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82%;新增普通省道654.69公里,全市普通省道达1150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41%

——旅游公路循序渐进。制定印发了《白银市加快旅游公路建设实施方案》,以“通路”为重点,全面建成红岘台至黄河石林、白银至青城古镇等旅游公路,基本实现了市域范围内4A级景区通二级及以上公路,3A级景区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极大改善了重点乡村旅游景区(点)的交通条件。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重点围绕会宁、靖远、景泰三个贫困县,统筹兼顾平川、白银两个插花区,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6亿元,新改建各类农村公路6000多公里,完成“畅返不畅”路段整治800多公里,贫困地区交通出行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会宁县被评为第一批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典型引领作用凸显。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先后抽调19名年轻干部驻村帮扶,承担帮扶责任的靖远县靖安乡和会宁县老君坡镇的7个村实现了整村脱贫。

——机场建设开局良好。白银通用机场(国网甘肃电力西北直升机作业基地)建成投运,填补了白银航空运输的空白。

——运输场站逐步完善。景泰县汽车客运北站、靖远县客运中心、鼎丰现代物流园等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全市累计建成等级客运站140个。其中:一级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4个、三级客运站1个、四级客运站3个、五级客运站131个,实现了全市各县区二级客运站全覆盖。同时,白银汽车东站和白银综合物流园的加快推进,有效形成了以物流园区为龙头,以产业集群为依托的现代物流体系。

——码头布局更加合理。着力巩固完善和提高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白银市码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项目和龙湾至南长滩航运一期工程建成投运,黄河乌金峡库区及龙湾至南长滩航运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累计改造老旧渡船7艘、索渡塔架7副,建设浮筒码头5座、改造渡口码头13处,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邮政网点遍布乡村。建成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96处,补建28个空白乡镇邮政所,全市69个乡镇实现了“乡乡设所”,702个行政村设村邮站,通邮率达100%

(二)运输服务品质显著增强

——道路客运转型升级有序推进。道路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城际客运快速化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设客运班线363条,其中高速公路客运班线96条,占全市客运班线总量的26.4%,投入运营车辆721辆,客运班车655辆,占全市客运运营车辆的90.8%。城乡客运均等化显著增强,乡镇及行政村通班车率实现100%覆盖。

——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显著提高。购置新能源环保公交车131台,建设标准化公交候车亭18处,调整延伸公交线路11条。开通银西工业园、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园、白银至青城古镇和“清明公交专线”等公交专线,实现与全国73个城市公交IC卡互联互通。持续推进“适老化服务”,推行60岁老年人及残疾人五折公交票价和65岁以上老人免费乘车优惠政策。

——邮递服务满意程度稳步提升。重点打造了13个品牌快递企业,设置203个分公司或营业部,设置末端网点108个,快递乡镇网点覆盖率达100%。“邮政快递+枸杞大枣”、“邮政快递+牛肉羊肉”、“邮政快递+土豆杂粮”等品牌效应初步形成,全市邮政业务总量年均增速超过21%

(三)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智慧交通成效显著。长途客车、旅游客车、危险品运输车和特种运输车辆全部安装了监控终端,实现GPS监控全覆盖。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应用,实现对客货营运车辆、营运驾驶员、运输业户数据联网全数据查询,客运实名制售票系统全市推广。“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运行高效,全天候公路出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跟进。全市11家检验检测机构实现“两检合一”和全省联网。所有驾培机构实现“计时培训、按学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全市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无纸化考试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全面展开。

——绿色交通积极推进。深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全面深入推进绿色交通发展的意见》,全力支撑构筑“两屏两廊四区五基地”国土绿化体系,坚决打赢交通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高排放老旧营运车辆淘汰更新,加强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准入管理。开展柴油货车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推进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的监督管理工作。

——平安交通不断深入。深化“平安交通”创建,强化超限超载治理,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营运行为,加大公交车辆危爆品检查和水运巡查工作力度,严格实名寄递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约谈、重要事项报备等制度,形成了约谈、挂牌督办、责任追究等惩戒约束机制,坚决停运整顿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到位的运输企业。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实施清源行动,完成17条涉黑线索查办工作,极大地震慑了“黑车”经营者及行业涉黑涉恶势力。组建市级防汛救灾突击队和5个县区应急救灾工作分队。圆满完成全省道路运输应急演练和黄河白银段军地联合水上搜救演练,全行业应急演练综合能力持续提升。

(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根据深化国家机构改革工作要求,将省厅下放的审批职责及局属事业单位相关审批职责划入机关,整合市区两级交通运输执法力量,组建“白银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平川区按照“局队合一”体制组建县级综合行政执法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同时,成立路政服务中心和邮政业安全中心,行业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公路管养改革扎实推进。落实省、市、县三级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事权,建立健全“国家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省建省管、省级高速公路和普通省道市建市管、农村公路县建县管”的三级公路建管体制。制定出台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农村公路路长制及灾毁保险等多个重要文件,将全市所有农村公路纳入养管范围,“路长制”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得到全面推广。

——投资融资体制不断深化。组建了“白银市交通投资有限公司”,成功引进社会资本,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相继建设了G341线白银至中川和S217线景泰至白银等一级公路重点公路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养一体化等新型交通投融资模式得到广泛推广。

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白银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能够基本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和交通“先行官、施工员”的定位相比,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重大战略能力仍需增强。白银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和兰西城市群次中心城市,目前南北纵向通道较少且设施结构不够优化,实施重大战略的支撑能力不足。同时,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有待增强,白银作为联通兰州、武威陆港的区位优势未能显现。二是交通基础设施仍需完善。高速公路网络还不完善,白银至定西、白银至会宁、景泰至会宁等县与县之间还未实现高速公路互联互通,高速路线需绕行兰州。普通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技术状况、服务能力有待完善,路网韧性有待加强,公路等级与承载能力不相匹配。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部分县乡公路改造提升为省道,导致公路行政等级与技术等级不匹配的现象凸显。三是综合运输服务品质和效率仍需提升。城乡客运、城市公交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运输服务体系还需完善。联程运输和多式联运发展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农村客运长效发展机制不够完善,农村物流短板明显。四是融合化发展水平仍需提高。“铁公机”综合运输方式、新一代信息技术、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仍有提升空间。土地、能源等资源日益紧缺,交通运输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能力仍需提升。内河水运现代化和绿色化水平不高,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治理任重道远。五是建养资金供需矛盾亟需化解。市县财政资金保障能力不足,建设养护成本日益增长,养护和运行压力持续加大,常态化养护长效机制仍需完善,公路安全防护等配套设施仍有不足。

二、形势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也是白银市交通运输事业站在新的起点上,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开启白银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五年。全市交通运输要持续发挥交通先行引领和基础保障作用,进一步提高供给有效性、适配性和超前性,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支撑国省重大战略实施;要提供更高品质的公路出行服务,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进一步提升交通货运物流效率,建设现代化流通体系;要奋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要推进多种运输方式和“交通+产业”一体化融合发展;要更加注重安全保障和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要全面提升行业治理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为白银融入“一带一路”、打造兰西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等奠定基础。

综合分析研判,“十四五”时期,白银市交通运输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处于多重政策机遇的叠加期、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弥补基础短板的关键期、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期、缩小发展差距的窗口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补短板、锻长板、固底板、夯基础、育产业、扩增量,进一步提升交通发展质量效益和综合实力。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揽工作全局,统一思想行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甘肃实践为统领,以服务乡村振兴为着力点,以路衍经济为新抓手,以推动新基建为动力源,以投融资保障为指挥棒,聚焦“补短板、优供给、提服务、增动能”,加快建设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为实现兰白都市圈、全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西部创新发展“三个高地”夯实交通基础,为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当好先行。

二、基本原则

——服务大局,当好先行。聚焦支撑国省发展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以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提升综合交通服务能力和品质,改善服务体验,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和“施工员”。

——系统谋划,一体融合。坚持系统观念,注重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统筹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交通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全面发展。全面统筹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一体化发展,积极促进交通与农业、工业、商贸业等产业深入融合发展。推动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城乡交通一体化和综合交通一体化。

——深化改革,创新引领。立足新发展实际,深化交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动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深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协同推进交通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创新,培育发展内生动力,积极打造西部交通创新发展新高地。

——强化绿色,突出安全。树牢底线思维和红线思维,高效衔接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好构筑“两屏两廊两带”生态屏障要求,积极推进交通生态文明建设,坚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等资源,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运输装备结构、运输组织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将绿色交通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促进交通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保障能力,积极打造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先行区,全方位促进交通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推进绿色交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围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和兰西城市群、兰白都市圈建设等战略目标,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为统领,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加快推进交通强市建设。

2025年,初步形成陆空联动、东西互济、南北贯通的“三横两纵”综合运输通道格局,综合运输服务效率和品质大幅度提升,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能力稳步提升。

——设施网络更加完善。“三横两纵”通道网、“两纵三横两联”高速公路主骨架基本贯通,布局完善、功能完备的现代化航空体系基本形成,等级航道基本建成,码头专业化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兰白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更加完善,革命老区干线公路基本贯通。

——运输服务更加普惠高效。运输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客运“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货运“一单制”加快探索。定制化、个性化、专业化运输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有效缓解,农村地区运输服务更有保障,快递企业乡镇网点覆盖率达100%

——技术装备更加智能先进。5G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交通运输领域新基建取得重大进展,数据开放共享和平台整合优化取得实质突破,北斗系统对重点领域覆盖率达到100%,运输装备标准化率大幅提升。

——低碳绿色交通明显转变。交通运输领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逐步形成,铁路承担中长距离货物运输比例稳步上升,绿色出行比例明显提高,清洁低碳运输工具应用比例稳步提升,单位周转量能源消耗显著降低,资源要素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

——平安交通保障更加可靠。交通设施耐久可靠、运行安全可控、防范措施到位,多部门联合协作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健全,交通运输安全多方共管共治格局基本形成。

——行业治理体系更为健全。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融资、管理运营养护等领域更加规范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管理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多元化投融资体制更加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行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2035年,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综合立体设施网、高品质联运服务网和新一代智能交通网框架基本建成,“交通+”融合模式普遍应用,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运输服务全省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白银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主要目标

发展指标

2020

2025

属性

铁路运营里程(公里)

410

538

预期性

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公里)

0

128

预期性

高速(一级)公路通车里程(公里)

323

646

预期性

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

82

95

预期性

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

74

85

预期性

具备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

100

预期性

通用机场数(个)

3

预期性

内河航道新增及改善里程(公里)

103

预期性

高速公路优等路率(MQI)(%

90以上

约束性

普通国道优良路率(MQI)(%

85以上

约束性

普通省道优良路率(MQI)(%

75以上

预期性

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MQI)(%

85以上

预期性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AAAA级及以上的区县比例(%

80

预期性

道路运输较大及以上等级行车死亡人数下降率(%

20

预期性

重大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时间(小时)

2

2

约束性

高速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

95

约束性

普通国省干线一、二类桥梁比例(%

90

约束性

国省干线公路新发现四、五类桥梁(隧道)处治率(%

100

约束性

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和定制客运线路电子客票覆盖率(%

100

预期性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使用率(%

90以上

预期性

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二氧化碳(CO2)排放较2020年下降率(%

4

预期性

运营公共交通新能源车辆比例(%

90

预期性

联网收费客服热线综合满意度(%

90以上

90以上

预期性

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系统业务限时办结率(%

95以上

95以上

预期性


第三章构建畅达优质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一、优化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空间格局

以铁路、高速、航空为主干,以普通公路、水运航道为补充,精准优化通道布局,强化重点方向通道衔接,结合全省“两廊六轴十直联”综合交通主骨架布局,重点围绕黄河流域城市群、兰西城市群互联互通,构建“三横两纵”的综合交通网主骨架,形成“东连西出,南耕北拓”的综合运输通道。

横一:河西—白银—银川北部运输通道。建设以干武铁路、G2012定武高速、G338海天线和G109京拉线等为主的北部运输通道,发挥白银邻近武威陆港作用,形成京津冀、银川等方向经白银至河西走廊的运输大通道。

横二:银川—白银—兰州沿黄运输通道。建设以中兰客专、兰白城际、G6京藏高速、S103兰黄线等为主的沿黄经济带通道,助力支撑和引领兰白都市群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融合发展。重点加快白兰城际铁路和S103兰州至黄河石林沿黄通道等项目,强化银川、中卫等地与白银、兰州方向的客货运输联系。

横三:兰州—白银—陇东能源运输通道。建设以环县至海原至中川铁路、白银至会宁铁路、G22青兰高速、G341胶海线和G309青兰线为主的经济能源大通道,助力兰白都市经济圈和陇东经济区有机衔接,畅通白银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互联互通,助推白银煤炭储运交易转化产业基地建设。

纵一:内蒙—白银—兰州纵向运输通道。建设以包兰铁路、G1816乌玛高速、S101兰景线等为主的纵向运输通道,提升白银至内蒙的互联互通水平,提高兰白都市圈互联互通水平,有效发挥白银邻近兰州陆港作用,助力支撑兰州陆港建设。

纵二:河西—白银—关中纵向经济通道。建设以定平铁路、S35景礼高速、G247景昭线等为主丝绸之路经济带大通道,有效支撑白银市融入“一带一路”,打造兰西城市群副核心城市。

二、建设高效的快速交通网络

结合综合运输通道空间格局,聚焦“通道畅”,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体,提升主干通道快速化水平,构建高效的快速交通网。

(一)推进高速铁路建设

按照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总体布局,加快构建以兰州为中心,辐射白银的多向连通高速铁路网。建成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谋划推进兰州至白银城际铁路、定西经会宁至平凉、兰州经白银至景泰至武威至金昌等客运铁路建设,构建由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等组成的高品质铁路快速交通网络。

(二)完善区域高速公路网

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为指引,完善白银市高速公路规划布局,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协调,重点推进S35景泰至礼县高速公路白银段,合力把控项目节奏,形成“两纵三横两联”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


专栏1:快速交通网重点建设项目

1.高速铁路

建成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推进兰州至白银、定西经会宁至平凉、兰州经白银至景泰至武威至金昌铁路建设。

2.高速公路

两纵:G1816乌玛高速、S35景礼高速

三横:G2012定武高速、G6京藏高速、G22青兰高速

两联:S22白银至中川、S60会宁至西吉

重点实施S35景泰至礼县高速公路白银段和G6京藏高速白银东、响泉出入口、G6京藏高速新墩服务区、G22青兰高速会宁服务区等高速公路拓展工程。

三、构建完善的干线交通网络

以普速铁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为主体,以通用航空为补充,加快建设能力充分、保障有力的干线交通网。

(一)优化普通干线铁路布局。坚持客货并重协调发展,强化白银与相邻重要城市之间的联系,有序推进白银至会宁、环县至褚家湾至红会铁路,形成“三横一纵”干线铁路运输主骨架,满足不断增长的客货运输发展需求。

(二)加快普通国道升级改造。全面推进普通国道低等级路段升级改造,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交通需求,合理确定技术标准。规划“三纵五横”的普通国道网布局,重点推进G341胶海线辘辘坝至白银段、G247景昭线景泰至水泉至吴家川段和G109京拉线水泉至范家窑段升级改造,谋划储备G109京拉线范家窑至猩猩湾段升级改造,提升区域畅通能力。完善革命老区国道干线网络,启动实施G309青兰线祁家南山至汉家岔段,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好先行。

(三)推动普通省道有序贯通。加快普通省道贯通升级,优先推动乡镇对外公路三级及以上贯通,加强低等级普通省道提级改造。规划“一环两横五纵五联”的普通省道网布局,重点实施S217景定线景泰至白银段、S209共九线郭城至巉口段、S217景定线白银至四龙段、S224双青线双铺至复兴段和S315景山线正路至红水段等项目,实现乡镇与县城、临近国省干线之间便捷连通与快速集散,推动公路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


专栏2:干线交通网重点建设项目

1.普速铁路

有序推进环县至褚家湾(红会)铁路,积极争取白银至会宁铁路。

2.普通国道

三纵:G247景泰至昭通、G666景泰至兰州、G667武威至定西

五横:G109北京至拉萨、G309青岛至兰州、G312上海至霍尔果斯

G338海兴至天峻、G341胶南至海晏

重点实施G309青兰线祁家南山至汉家岔段、G341胶海线辘辘坝至白银段、G247景昭线景泰至水泉至吴家川段、G109京拉线水泉至范家窑公路升级改造等项目;开展新增国道G666景泰至兰州白银段和G667武威至定西公路白银段、G109京拉线范家窑至猩猩湾段公路研究论证。

3.普通省道

一环:S103兰州至黄河石林和S217景泰至定西公路共同组成环线

两横:S308杜寨柯至永昌、S315景泰至山丹

五纵:S209共和至九寨沟、S217景泰至定西、S225三营至锁龙

S224双铺至青江驿、S227头寨至渭源

五联:S526邢家岔至沙湾、S561草滩至土高山、S562韩家集至石碑岘

S563大芦镇至箬笠、S564三岔口至新庄

建成通车S209郭城至巉口段,重点实施S103待贯通路段,积极推进S225会宁至华家岭、S315正路至红水段,研究谋划S561S562S563S564等联络线。

四、打造广泛的基础交通网络

建设以农村公路为主,铁路专用线、航道治理、通用航空为补充的广覆盖、均等化的基础交通服务网。

(一)推进农村公路延伸联通。深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导向,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与产业融合发展,加快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等建设,改善农村重要经济节点对外交通条件,服务乡村振兴。一是全面推进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以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为抓手,集中力量做好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强化农村公路与普通干线公路网的衔接,加快县乡村公路中等级偏低、路况较差的瓶颈路段升等改造进度,灵活选用技术标准。优先实施乡镇通三级公路建设,加强通村公路和村内道路连接。“十四五”期间,全市共规划实施乡镇通三级公路100公里以上。积极推进“十县百路”示范创建,在全市打造一批特色示范路。二是推进自然村(组)硬化路建设。构建普惠均等的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推动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因地制宜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十四五”期间,全市共规划实施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3000公里以上。三是加强农村公路对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深化“农村公路+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农村公路对旅游、农业等的支撑服务作用,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推动农村公路与农村产业项目同步建设和发展,强化农村公路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各类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200公里以上。四是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和管养水平。保障农村地区基本出行条件,加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加快危桥改造进度,加大灾毁修复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安全水平。加大财政资金对普通公路养护投入力度,鼓励采取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加强路况技术检测和路网运行监测,推广现代化养护技术。加快发展绿色循环低碳公路养护技术和工艺,鼓励采用路面材料循环利用技术。进一步建立健全养护管理机构,加大养护人员和设备投入,进一步扩大管养覆盖面,提升管养水平,促进养护管理标准化、常态化、精细化、智能化。

(二)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围绕工矿企业、能源化工基地、产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布局,积极推进铁路专用线进矿区、进园区、进基地,加强与普通干线铁路网的一体衔接。

(三)积极壮大通用航空产业。鼓励建设通用航空,构建省市内低空短途运输网络,扩大公益服务市场,探索通用航空与低空旅游、航空运动、飞行培训、抢险救灾、灾害预警、医疗救援、农林作业、国土开发、地质勘查、环境监测等融合发展,规划建设白银、会宁、景泰等通用机场,积极发展低空旅游及临空经济。

专栏3:基础交通网重点建设项目

1.农村公路

实施乡镇通三级公路:实施乡镇通三级公路100公里以上。

推进自然村(组)硬化路:实施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硬化路3000公里以上。

建设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实施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200公里以上。

推进安防、危桥和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安防工程600公里以上,实施危桥改造30座以上,实施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200公里以上。

2.铁路专用线

谋划实施东方钛业厂区铁路专用线。

3.通用航空

建成投运白银通用机场,布局新建会宁、景泰等通用机场。

五、构筑一体化的交通枢纽体系

围绕白银区位优势,着力打造功能完备的枢纽节点体系,优化综合交通枢纽一体衔接服务功能,谋划实施一批开放式、立体化的综合客运枢纽和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

(一)打造功能完备的客运枢纽。优化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和城市交通枢纽布局,鼓励同站布设,加强同城市交通系统有效衔接,打造一体化客运枢纽。对网络衔接功能重要、运输需求潜力大的客运枢纽,做好衔接通道用地和空间预留。规划布局“3+2+N”布局的客运场站体系。重点加快推进中兰客专白银、靖远、平川三大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持续完善县区客运站场,推动实施会宁汽车北站、郭城驿镇汽车站、黄河石林客运站、水川云小镇客货运输集散场站等交通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新改建的综合客运枢纽(场站)换乘距离原则上不超过300米,换乘时间不超过10分钟。

专栏4:客运枢纽建设项目

3+2+N”布局:

3”指:中兰客专白银高铁南站综合客运枢纽、中兰客专靖远综合交通枢纽、中兰客专平川综合客运枢纽三大综合交通枢纽;

2”指:白银汽车站和白银汽车东站两个市级客运站;

N”指:若干个县区客运站场。

重点推进白银、靖远、平川3个综合客运枢纽项目,积极推进会宁汽车北站、郭城驿镇汽车站、黄河石林客运站、水川云小镇客货运输集散场站等县级客运站改造升级项目。

(二)打造全方位发展的货运枢纽。充分发挥白银市作为兰州陆港和武威陆港的桥梁纽带作用,以“交通+物流+产业”的发展思路,整合既有物流园区资源,加快推进铁路、公路等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和开放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拓展冷链物流等服务功能。规划布局“一带三翼”的物流发展体系,重点建设白银综合物流园区等一批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结合地方财力,统筹推进通用集散型枢纽建设,依托良好的区位和便利的公路运输条件,推进会宁物流园、景泰物流园、靖远范家窑服务综合体等干支线衔接的枢纽建设,积极谋划白银市现代综合智慧物流园区相关前期论证。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构建辐射西部、通达全国、连接欧亚的物流网络,打造辐射区域广、集聚效应强、服务功能优、运行效率高的综合物流枢纽。

专栏5:打造全方位发展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

一带:欧亚大陆桥物流枢纽发展带。

三翼:平川物流枢纽发展翼、会宁物流枢纽发展翼、景泰物流枢纽发展翼。

重点推进白银综合物流园项目,适时开展平川公铁货运枢纽项目研究。积极推进会宁物流园区、景泰物流园、靖远范家窑服务综合体等通用集散型货运站场项目。

(三)完善衔接顺畅的集疏运体系。围绕综合客货运枢纽和重大经济节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主干线、社会停车场等客货集疏运设施,强化综合客运枢纽衔接换乘功能。完善铁路专用线、专用集疏运公路等货运集疏运设施。持续推进重大经济节点集疏运设施建设,重点强化普通国省干线公路、集疏散、连接和扶贫、旅游专用等公路设施建设,鼓励县区规划建设干线公路向大型交通物流园区、产业园区延伸的支线道路建设。

六、完善衔接融合的黄河航运体系

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要求,以打造“百公里黄河风情线”为目标,积极推动黄河航道发展。统筹考虑黑山峡水利工程中长期规划建设,积极推进黄河乌金峡库区及龙湾至南长滩河段航运建设二期工程,不断提升黄河干流航道能力。深入推进黄河干流码头资源整合,推进全市渡口码头等水上旅游及便民设施建设。

专栏6:“十四五”水运网建设重点工程

统筹考虑黑山峡水利工程中长期规划建设,推进黄河乌金峡库区及龙湾至南长滩河段航运建设二期工程建设,有序实施黄河渡口码头改造工程。

七、建设便捷普惠的邮政服务网络

以市场为主导、质量为引领、创新为驱动,不断完善邮政基础设施布局,提升邮政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初步建成竞争有序、服务优质、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现代邮政服务网络,提升邮政行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十四五”期间,邮件快件业务量年均增长率达8.8%,邮政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1.5%

(一)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邮政服务网点建设和改造升级,进一步扩大网点覆盖面。强化末端投递,构建以“村邮户箱”为重点的邮政普遍服务城乡终端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村邮站、城乡邮政营业网点、便民服务站和三农服务站等改造新建。

(二)完善邮政服务网络。探索普遍服务实现方式的多元化、规范化机制,促进邮政服务创新发展,充分发挥邮政的网络信息和服务优势。鼓励寄递企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村寄递服务,打造农资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快速通道。加强邮件妥投工作,提高邮件直投到村比例。完善服务保障体系,落实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形成责权统一的邮政普遍服务保障与监督机制。

(三)完善快递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快递下乡”“快递进村”工程,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快递企业健全完善乡镇及行政村快递网络建设,优化乡镇及村级快递网点布局,打通城乡大动脉,畅通乡村微循环,有效解决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出城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难题。将快递服务通达建制村项目纳入地方各级城乡交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部署,打造贯通县、乡、村的农村快递服务网络,进一步激发农村快递市场各类主体活力,推动农村快递有效嵌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专栏7:建设便捷的邮政网络

重点推进邮政营业场所、村邮站、城乡邮政营业网点及便民服务站、三农服务站等改造和新建项目。

八、有效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以提升路况水平为导向,加强养护实施力度,加快建成可靠耐久的供给体系、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绿色适用的技术体系和长效稳定的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公路养护效能,深入推进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公路养护巡查和经常性检查。按照相关公路养护规范标准的要求,严格落实公路检查制度,鼓励采用快速巡查车、手持终端等方式开展自动化巡查和信息化巡查,及时上报发现问题,建立日常养护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事件上报、审批、处理、验收的闭环管理和日常养护电子档案的存储管理。

(二)大力推进预防性养护实施。加大预防性养护投入力度,在年度计划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实施预防性养护,根据路况衰变情况适时安排预防性养护工程,促进公路养护良性发展。

(三)提升修复养护工程效益。加强修复养护工程方案的专业化设计,充分考虑公路病害特点,结合自然条件、交通量、养护维修历史等因素,有针对性的确定养护对策。在路面改造的同时,同步提升交通安全设施、沿线服务设施的基础状况,改善公路路域环境。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要求,加强对养护工程的质量进行检验评定,确保养护工程实施效果。

(四)切实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深化“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开展“最美农村路”评选活动,推进“美丽农村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农村公路养护生产组织模式,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鼓励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创新养护模式,尝试对不同等级公路组成的农村公路网实行集中统一养护。

(五)推进养护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拓展路况检测应用范围,强化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沿线设施等公路全资产的检测。完善公路养护数据库,提高大数据储备、分析与应用能力。加强连续年度路况检测数据应用,坚持全寿命周期理念,综合考虑资金约束、社会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以技术状况指标为主的养护管理目标,利用基础设施养护决策支持系统,科学编制养护计划及养护工程项目储备库,提高公路养护决策科学化水平和养护资金使用效率。

(六)强化养护工程管理。完善养护工程设计、管理、质量验收、效果后评估等管理制度,规范各类工程的计划、审批、实施和验收,强化对养护工程的质量监管,健全质量控制体系。规范养护作业秩序,加强养护路段交通组织管理,保障施工作业现场安全和车辆有序通行。养护工程应坚持统筹考虑整条线路的技术状况,突出规模效应,建立健全标准化、快速化养护体系,推行限时养护作业管理,减少养护作业对交通运行干扰。

(七)提高养护作业能力。推进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基层养护场站建设,强化养护机制构建,落实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设施设备储备,优化养护场站布局,发展养护全过程质量控制技术。


第四章打造舒适经济的运输服务系统


分类分级充分考虑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不同发展趋势和阶段特征,兼顾基本需求和品质需求,提供更加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客运服务,提供一体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货运物流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更有效地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一、优化道路客运服务品质

(一)推动城际道路客运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深化道路客运行业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公路客运在城际客运系统中的作用,优化长途客运网络资源配置和道路班线车辆运力结构,优先实现白银至兰州、白银至武威、白银至银川等城际快速客运班线车辆高级化。创新城际客运运营模式,鼓励企业积极发展旅游包车、校园包车等定制客运服务,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差异化、多样化出行需求;普及道路客运电子客票、网络购票、实名购票,完善旅客往返、异地等出行票务服务功能。

(二)强化道路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联程接驳。加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干线公路、民航机场与地面公交等设施有机衔接,充分发挥道路客运机动灵活和“门到门”的比较优势,强化公路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联程接驳,推动公路客运与铁路、民航、水路旅客的联程联运与联网售票,大力推进客运“一票制”联程运输服务。推进跨方式出行信息互联互通,鼓励客运联程联网第三方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公路运输企业因地制宜开展公铁等联程运输服务。

(三)提高客运服务普惠均等水平。加强客运服务人文关怀,推进客运场站无障碍设施改造,强化老弱病残孕等群体服务保障,推广应用低地板公交车。提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服务水平,依托高速(一级)公路,以城际直达公交加强远郊县区与中心城区的快速联系。依托国省干线公路,以城际公交加强沿线乡镇、城乡结合部与中心城区的联系。依托县乡公路,以城乡公交加强县城与各乡镇及沿线农村的联系,依托现有城乡公交覆盖网络,进一步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向周边延伸。鼓励支持城乡客运在现有基础上创新发展,对客流较少的偏远地区,通过电话预约、手机APP预约等定制式、个性化服务,加快推进镇村公交,保障农村居民村到村、村到乡镇的出行需求,继续发展园区班、预约班、学生班、周末班、赶集班、旅游班等客运服务,切实提高农村公交覆盖率。

二、促进货物运输提质增效

(一)建设高效物流网络。建设与产业布局、消费格局相适应的物流网络,强化大容量、低成本、高效率物流骨干通道建设,提升道路货运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完善以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城市三级物流配送网络,加强与干线运输、区域分拨有效衔接。优化县级物流中心、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三级农村物流服务体系,鼓励县级公路客货运站拓展建设邮政快递作业设施,持续推进“多站合一”的乡镇运输服务站建设,将管理、养护、客运、货运、物流、邮政、供销、快递、电商等多种服务功能整合,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

(二)加快货运多式联运发展。强化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和多式联运枢纽与关联产业的联动发展,支持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多式联运枢纽站场和集疏运体系建设、运输装备升级改造、信息互联共享。以兰州国际港务区为示范,加快培育白银市内多式联运经营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推动联运装备改造升级,推进运载工具标准化,加快推进集装箱、厢式半挂车等标准化运载单元的推广应用。加快多式联运信息共享,推进不同运输方式标准规则衔接,推广应用单证票据标准化和货运电子运单,加快发展“一单制”联运服务模式,实现货物“一站托运、一次收费、一单到底”。

(三)发展专业化物流服务。在市域县城周边根据需要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形成冷链长短途有效衔接、生产与流通环节紧密联系的物流体系。探索建立商品冷冻冷藏供应链,鼓励培育专业化冷链运输龙头企业建设,利用物联网和现代信息化技术,建设全程温控和可追溯系统。健全冷链物流标准规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与处罚力度,制定便利通行、税收优惠及土地使用等政策,降低冷链物流企业成本。改进公铁联运技术,探索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鼓励企业研发大型冷藏运输设备及联运车辆装备,降低运营成本。

(四)持续推动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物流制度成本,完善证照和许可程序,加强与铁路部门沟通,持续优化完善铁路货运价格灵活调整机制。降低物流要素成本,保障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降低物流税费成本,规范和降低公路运输等物流收费,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积极落实好国家和省上物流领域税费优惠政策。逐步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鼓励发展符合国家标准的中置轴汽车列车、厢式半挂车,促进非标道路货运车辆更新淘汰。

(五)推动运输装备应用升级。深入推广甩挂运输、创新货车租赁、挂车共享、定制化等货运车辆发展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城市配送车辆车型、安全、环保等方面的技术管理,推动城市配送车辆的标准化、专业化发展。加大对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推广力度,加强政策支持并给予通行便利。加快推动城市建成区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鼓励物流园区、产业园、配送中心等地集中规划建设专用充电设施。

(六)健全城市配送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统筹规划建设以综合物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三级配送网络,合理设置城市配送车辆停靠装卸相关设施。鼓励发展共同配送、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分时配送等集约化配送。鼓励应用无人配送、智能快递柜等拓展末端服务能力。深化与规划、自然资源、公安交管等部门联动,优化城市配送运力调控和通行管理。

(七)提升农村物流供给水平。完善乡镇综合服务站及货运网点,逐步建立完善农村物流三级网络节点体系,依托乡镇农村客运站、电商服务中心、邮政站点等进行功能整合,实现多站合一。打造依托农村电商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模式,开展农村物流示范工程,鼓励因地制宜开展多样化农村物流示范项目建设,打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全面提升农村地区运输服务水平。

三、发展先进邮政快递服务

(一)提升寄递服务品质。实施邮政快递枢纽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邮政普遍服务和快递处理中心等设施建设,与铁路、公路等枢纽加强统筹。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完善县乡村寄递物流体系,强化资源共享,推动共同分拣、共同运输、共同收投,基本实现建制村直接收投邮件快件。推进快递“进厂”,发展入场物流业务,拓展快递服务制造业规模。

(二)完善寄递末端服务。加快城乡快递服务站、智能收投终端和末端服务平台等布局建设和资源共享,推动城市居住区和社区生活圈配建邮政快递服务场所和设施。建设集邮政、快递、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支持推广无接触递送服务。

四、提升运输产业发展质量

(一)壮大运输市场主体。在提升运输企业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品牌化的龙头运输企业。做强做优道路运输企业,鼓励道路运输企业加快兼并重组,促进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以资本为纽带整合企业现有资源,提升企业自身实力。引导企业加强联合,着力打造实力雄厚的综合性运输企业和产品专而精的新型运输企业。鼓励和引导1-2家全市统筹布局、线上线下交易的平台型物流企业发展,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物流市场集约化发展。

(二)强化运输市场监管。鼓励和引导网络平台型企业建立赔偿先付制度,探索建立企业运输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节能减排社会责任制度。加强信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行业管理部门、第三方机构、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的服务评价考核机制。制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健全“黑名单”制度,推动建立跨区域、跨行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建立综合运输服务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健全运输安全生产、重点物资运输、节假日旅客运输、应急保障运输以及从业人员稳定等重点环节的风险监测预警、风险防控、风险评估等制度。


第五章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现代化


抓“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机遇,分层分类完善交通网络,加强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衔接,推动兰西城市群、黄河流域城市群、兰白都市圈的城市交通运输协同运行,率先推进兰西城市群、黄河流域城市群和兰白都市圈等交通运输现代化。

一、建设兰西城市群兰白都市圈一体化交通网

立足西北内陆,面向中亚西亚,培育发展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新型城市群总体定位,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加强白银同兰西城市群主要节点城市的快速直连,着力构建白银市“123”小时通达圈(白银主城区至兰州主城区和接壤县区1小时通达,白银主城区至会宁、定西主城区2小时通达,白银主城区至临夏、西宁主城区3小时通达),以交通推进白银深度融入兰西城市群。

(一)构建兰白都市圈通勤交通网。以白银主城区、兰州主城区及兰州新区为重点,依托包兰铁路、白兰高速等现有交通轴线,积极推进中兰客专、白兰城际、G109白银至兰州、G341白银至中川、G666景泰至兰州、S103兰州至黄河石林等项目建设,依托交通轴线引导兰白都市圈人口集聚,强化中心城市紧密联系,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活力。

(二)提升白银市核心节点能级。围绕兰州中川机场国际空港建设,加快补齐白银航空领域短板,在白银银西通用机场建成投运的基础上,研究推进会宁、景泰等通用航空建设,探索发展轻型飞机、运动飞机、滑翔机等制造与维修和飞行员培训、航空体验等。

(三)构建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枢纽。围绕巩固提升白银市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地位,加快优化内部交通组织,打造高效便捷的换乘体系,拓展多式联运、铁路快运物流等组织模式,推进运输方式间智能协同调度,实现信息对接、运力匹配。重点推进白银高铁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白银市综合物流园区等客货运综合枢纽项目建设工作,构建现代货运物流体系。


专栏8:融入城市群都市圈重点项目

1.推进兰白都市圈快速通道建设。推进中兰客专、兰白城际铁路及S35景泰至礼县高速公路白银段、G341白银至中川、S103兰州至黄河石林等建设工程。

2.逐步提升白银市核心节点能级。推进会宁、景泰通用航空项目建设。

3.构建衔接顺畅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白银、靖远、平川综合客运枢纽和白银市综合物流园区等枢纽项目。

二、强化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交通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绿色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努力把白银建设成黄河上游高效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黄河绿色廊道建设。以打造“百公里黄河风情线”为目标,重点改善黄河白银航段航道的通航条件,推进S103沿黄旅游公路绿色廊道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黄河白银段旅游航道开发,进一步提高水上运输服务水平,有力保障黄河沿线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高品质的铁路轨道交通建设。提升白银同兰州、宁夏的主要通道功能,积极推进中兰客专、兰白城际、定平铁路等项目实施,建设有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城镇的多层次铁路交通网络。

(三)完善沿黄城市群公路运输网络。全面推进连接黄河流域内外的高速公路联网畅通,加快“交通走廊”向“经济发展带”的转型,改善白银市由内对外交通条件,服务流域内经济快速高效发展,规划实施S35景礼高速白银段、G341辘辘坝至白银、S103沿黄快速通道等项目,适应黄河流域内城镇发展空间拓展。持续深化黄河流域白银段“四好农村路”建设,巩固交通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四)强化跨河通建设。统筹跨河通道与黄河航运、防洪安全、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渡改桥”工程,有效完善黄河流域区域交通路网建设,降低水上交通安全隐患,逐步实现黄河两岸区域间、城市间以及城市群间便捷顺畅连接,形成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生态环保的跨河通道系统。

专栏9:强化黄河流域城市群交通建设

1.加快推进黄河绿色廊道建设。实施S103沿黄旅游绿色廊道,结合黑山峡水利枢纽工程,推进S103沿黄旅游公路向宁夏延伸,适时建设黄河乌金峡库区及龙湾至南长滩航运项目;推进渡口码头改造工程建设;有序实施水川、四龙、龙湾、五佛水上应急及游客集散中心。

2.着力提升航空服务能力。在白银通用机场建成投运的基础上,有序开展会宁、景泰等通用机场建设。

3.推进高品质的铁路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实施中兰客专、兰白城际、定平铁路等轨道项目。

4.不断完善沿黄公路运输网络。推进S35景礼高速白银段、G341辘辘坝至白银段、G247景泰至水泉至吴家川、S103沿黄快速通道等国省干线公路。

5.加快过河通道建设。有序实施白银市渡口码头连接公路项目及跨河项目。

三、打造城市现代公共交通系统

(一)深入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合客流需求,适时开通白银市区至白银高铁南站、靖远县城至靖远综合客运枢纽接驳公交,切实提高城市公交的可靠性、舒适性。以“分区、分级、强化枢纽”的公交网络服务发展模式,优化完善常规公交,结合群众出行需求,不断优化完善公交线路,支持有条件的公路增加港湾式、深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全面梳理、核定全市公交站点,实施公交站亭、站台、站牌、站架提升完善工程,改善乘客候车环境。创新公交客运服务模式,积极发展定制公交、夜间公交、社区公交、学生公交、园区公交等多层次、多品种公交服务。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充分利用大数据实施精准化、综合性拥堵治理。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推进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无障碍设施建设,引导降低小汽车使用强度。

(二)优化出租车营商环境。积极开展中心城区出租车运力评估,科学投放出租汽车,优化调整白银市远郊县区出租车环境,结合城市人口,严格把控好总量。协调市政管理部门,重点结合交通枢纽、大型居民区、中心商务区、主要风景区等客流密集区域协调布设一批出租车停靠泊位,在城市道路内侧设置出租汽车停靠站,方便出租车停靠上下客。加强联合执法力度,确保出租汽车有序运营。

(三)积极推广网约车发展。结合市场需求,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投放一批网约车,加强行业监管和执法力度,着力破解网约车“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监管困境,开展适应新服务新模式的监管体系研究,进一步加大对非法运营的打击力度,监督平台公司全面清退不合格网约车司机,让用户拥有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网约车体验。

专栏10:推动城市公交有序发展

积极推进白银市区至白银高铁南站快速公交、靖远县城至靖远高铁站接驳公交,结合城市建设新增常规公交,改造完善公交站点。

第六章构建一体融合、协同发展的路衍经济体系


一、强化通道物流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白银毗邻兰州、武威、新区的交通区位优势,综合推进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大通道、构筑大枢纽、发展大物流的目标,打通白银快速通向新亚欧大陆经济走廊西向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交通运输与物流业等融合发展,抢占物流通道制高点。

(一)完善向西物流通道。依托白银公铁联运、进出口货源优势和鼎丰国际物流保税仓平台,向西对接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物流园区,疏通铁路运输出入关口,满足白银境外工业原料供应基地的货物有序进出,着力打造工矿陶瓷、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

(二)推进向东入海通道。加强对接天津港、连云港、青岛港等沿海大港,积极融入长江流域黄金水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通入海通道。

(三)深耕向南经济通道。对接广西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提升中欧班列运营水平,助推白银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连接,实现东盟的保税生鲜产品的上行和白银地区特色工业品的下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依托“白银号”中亚、南亚国际货运班列的基础上,支持开通木材、粮食、矿产品等回程国际货运班列。

专栏11:通道物流发展建设项目

推进支撑通道物流园区建设。以白银综合物流园为核心,以银东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发展路衍经济为契机,根据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全市物流发现现状,整合各类产业资源,通盘考虑白银公司、靖煤公司、银光公司和中核钛白东方钛业等大型企业货物运输需求较大的实际状况,配以供销、配送、运输、装卸、加工、仓储等综合物流服务为一体,打造高起点、高水平的银东综合型智慧物流园区。

二、深化交通旅游深度融合

以服务黄河、长城、长征等文化旅游为重点,以景泰县全域旅游省级试点为引领,按照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着力优化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构建“一个旅游龙头、三大旅游发展带、六大主题旅游线路”的旅游发展新格局,积极推动白银市旅游转型升级和交旅深度融合发展。

(一)强化巩固拓展旅游发展带。全面提升黄河石林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努力把黄河石林建设成为引领白银旅游腾飞的龙头景区和优势品牌。充分发挥白银市区位优势,强化与“河西五市”联动,培育贯通“白银—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精品丝路旅游黄金带;积极参与共建“甘南—临夏—兰州—白银—中卫”黄河风情旅游带,共同打造黄河文化旅游产品,形成南接青海、北通银川的黄河旅游长廊。主动融入“兰州—会宁—平凉—庆阳—华池—延安”长征胜利会师红色旅游带,传承红色记忆,弘扬长征精神,打造白银红色旅游新高地。

(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全力打造以黄河石林为代表,串联白银、平川两区和景泰、靖远两县的黄河风情游线;打造以会宁会师旧址为代表,红军会师与革命文物等资源串联的红色教育游线;打造以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和白银有色集团露天矿坑为代表,延伸对接平川陶瓷小镇、景泰水利风景区的工业文明游线;打造以白银区“六朵金花”为代表,依托大水䃎、老龙湾、小黄湾、水岸三合、稻香村·瓜园、谷仓·田家坪等乡村旅游点的生态休闲游线;打造以黄河石林为代表的冬季冰雪游线等精品旅游线路。

(三)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按照5A级景区通高速(一级)、4A级景区通二级公路、3A级景区通三级公路、其他景区和乡村旅游景点农村公路连通“四个层次路网”,分段实施S103兰州至黄河石林沿黄旅游公路、S217白银至四龙至北湾镇旅游公路等项目,实现市区快速通达、旅游景区快速联通,建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服务区域旅游和长征、古长城、黄河等特色旅游及红色旅游发展。同时,在S101兰景线正路镇、喜泉镇和S308杜永线上沙沃镇等车流量密集路段建设集停车、加水、修理、餐饮、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交旅融合发展中心,持续推动公路与旅游、物流、服务区等融合发展,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整治交通乱象,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行车安全。

(四)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质量。拓展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渡口等客运枢纽的旅游集散功能,分批次、有步骤地进行改造升级,逐步完善交通旅游宣传展示、信息咨询、旅游地图、旅游预订、租车等旅游服务,实现火车站、汽车站、码头渡口等兼具公益属性和旅游服务双重功能。实施高速公路服务区“驿站化”改造,因地制宜在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信息咨询、休憩娱乐、票务订购、主题餐饮、特色产品售卖等服务功能,设置房车车位、加气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设施,提升高速公路服务区综合服务功能。对具备建设条件的乡村旅游公路科学合理设置简易驿站、公共卫生间、港湾式停车带、观景台等综合服务设施,打造乡村驿站。以黄河石林国际露营地为依托,统筹推进景泰永泰古城露营地、景泰水沟湿地公园露营地、会宁铁木山露营地等具有红岩地貌和旱塬秀峰特色的露营基地。

专栏12:交旅深度融合重点项目

1.打造五条精品旅游线路。①打造以黄河石林为代表,串联白银、平川两区和景泰、靖远两县的黄河风情游线路;②打造以会宁会师旧址为代表,红军会师与革命文物等资源串联的红色教育游线路;③打造以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和白银有色集团露天矿坑为代表,延伸对接平川陶瓷小镇、景泰水利风景区的工业文明游线路;④打造以白银区“六朵金花”为代表,依托大水䃎、老龙湾、小黄湾、水岸三合、稻香村·瓜园等乡村旅游点的生态休闲游线路;⑤打造以黄河石林为代表的冬季冰雪游线路。

2.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分段实施S103兰州至黄河石林沿黄旅游公路、S217白银至四龙至北湾镇旅游公路等项目。

3.提升旅游运输服务质量。实施白银汽车站、白银汽车东站“游客集散中心”改造;推进G6京藏高速白银东服务区、新墩服务区、G22青兰高速会宁服务区“驿站化”改造;有序推进景泰永泰古城露营地、景泰水沟湿地公园露营地、会宁铁木山露营基地。

三、推动交通邮政融合发展

(一)推动交通与邮政网络节点共建共享。鼓励快递处理中心、快递服务功能区等基础设施与铁路、公路同步规划建设,支持大型车站、机场等交通枢纽配套建设邮件快件绿色通道和接驳场所,积极推动省级邮件互换站在白银落地。

(二)推动农村物流与邮政一体融合运营服务。推动农村物流体系与寄递网络有效衔接,支持运力资源互用互补,鼓励邮政、快递与交通运输企业在县乡两级开展农资配送平台建设、农产品进城运输、小件快递以及分销商品捎带等方面合作。同时,开展绿色寄递行动,积极推广包装回收装置。

四、培育发展枢纽经济

(一)加快发展临空经济。培育构建枢纽偏好型产业体系,围绕白银通用机场发展临空经济,逐步形成一定规模效应的临空经济区。

(二)加快发展高铁枢纽经济。围绕白银、靖远、平川等高铁站,积极培育高铁经济圈,重点培育一批具备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及旅游资源的工贸型、交通节点型和旅游型高铁特色小镇,壮大县域和小城镇经济实力。

(三)加快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推动枢纽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做好枢纽交通功能、商业开发、历史文脉传承的有机结合,将枢纽及其周边打造成为区域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地标性建筑群。

五、强化“交通+产业”协同发展

以打造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为目标,从“助产业、促发展”角度出发,逐步改善市域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环境,推进农业示范区、工业园区、商贸园区等主要经济节点的对外连接公路建设,促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一)推动交通运输与农业融合发展。鼓励交通运输、邮政、快递企业与农业生产企业、商超、电商、农产品经销商等跨行业联营合作或组建产业联盟,建立“种植基地+生产加工+商贸流通+物流运输+金融服务”一体化的供应链体系。

(二)推动交通运输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强化与通信运营商等企业合作,厚植交通数字化转型发展新动能,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共享交通健康发展。加强同物流企业合作,共促“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提升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水平,提高寄递、冷链等领域服务质量,有力支撑电子商务发展和数字消费。

(三)推进交通与能源建材融合发展。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公路加油加气站服务网络,推进充电桩、加氢站等新能源网络布局,打造新能源充电汽车全面友好的服务体系;推进白银绿色矿山项目实施,积极发展砂石料绿色矿山等交通建材产业,切实发挥交通企业发展“黑白料”保供稳价的行业担当,推动建筑原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六、推动路域经济创新发展

(一)推动主题服务区特色发展。挖掘服务区地域文化内涵,加强与市域文化结合,通过新建、提升改造、扩容扩建,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向“服务区+旅游”方向融合发展,以出行服务为基础、产业融合为骨架、社会文化为内容,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生态环保、多元融合的综合型服务区,建成G22青兰高速会宁服务区(红色驿站)项目等一批特色主题服务区。

(二)推进服务区升级改造。根据交通流量和区域资源情况推进服务区升级改造,优化服务区加油网点布局,完善服务区污水、供暖系统,推进绿色、环保、智慧服务区建设,推进智慧公厕建设,探索布局应急救援起降点,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经营质量,全方位、多层次满足人们出行需求。

(三)推动“司机之家”建设。聚焦货车司机在长距离奔波中吃饭、喝水、休息、洗衣、淋浴、购物等基本生活诉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选址,加快推进“司机之家”建设,完善休息服务大厅沙发、茶几、手机充电宝、免费Wi-Fi等和安保视频监控设施,完善提升“司机之家”的服务功能,打造安心服务港、暖心停泊点、温心加油站、舒心休闲湾。

(四)推动服务区融合发展。拓展服务区特色经营项目,促进文化旅游、休闲购物、农特产品集散、品牌餐饮与服务区融合发展,加大农副产品的宣传力度,提升全市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更多农产品通过高速公路服务区走出白银。


第七章推动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


一、构建科技引领、先进适用的智慧交通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抢占“新基建”机遇,积极推进先进技术装备应用,构建泛在互联、柔性协同、自主可控的智能交通系统,全面提升综合交通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治理能力。

(一)夯实信息基础设施。5G为抓手,加强同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合作,稳步推进5G等网络通信设施在铁路、公路、水路交通沿线及枢纽节点等逐步实现连续覆盖,增强信息传输覆盖度、实时性和可靠性,形成标准统一、运维一体、互联互通和稳定可靠的交通专网。

(二)整合优化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对接大数据管理部门,推进白银交通运输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协同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业务支撑与决策、内部事务管理等应用,分期分阶段推进白银市交通智慧政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覆盖行政办公、行业监管、政务服务与政策引导等全要素的一体化协同政务办公服务平台。

(三)赋能传统基础设施。融合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高速公路、综合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构建智能交通融合基础设施体系,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提升基础设施安全效率。“十四五”期间,全市对新建传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积极推进配套信息智能化设施建设;对既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依托5G等新一轮信息技术积极推进智能化升级改造,逐步实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养护、运营全要素、全周期、全方位数字化发展。

(四)大力发展智慧出行。加快“出行即服务”数字产品创新应用,努力实现旅客出行“智能规划、一站购票、一票(证)通行”。全面推广电子客票、二维码、生物识别信息等新媒介乘车,加强移动支付、无感支付等应用。鼓励无人驾驶在出行服务的研究、试验和应用。

(五)加快发展智慧物流。以白银综合物流园为试点,开展多式联运“单一窗口”,实现交通、海关、口岸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互换、监管互认和执法互助,多部门合力推进实现货运“一单制”服务。鼓励“互联网+”高效物流发展,支持基于大数据的第三方物流信息平台创新发展,实现供需信息精准匹配、线上线下高效协同;推进智能收投终端和末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广邮政快递转运中心自动化分拣设施、机械化装卸设备。鼓励县区打造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智慧系统,建设智能冷库、智能运输和快递配送等冷链基础设施。

二、提高绿色交通深入发展

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国土空间融合协同,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全面加强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一)推动与国土空间规划融合协同。探索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国土空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协同联动,推动“多规合一”,预留预控交通重点项目发展和实施空间。建立动态项目库机制,优先安排不占用或少占用“三区三线”、前期工作成熟具备条件的项目。实施区域差别化战略,分区调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客货运输活动,加强对沿黄生态经济带的生态保护。交通项目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修复体系,保障生态空间性质不变、面积不减、功能不降,保障区域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

(二)构建绿色高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智能交通,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效衔接,降低空载率和不合理客货运周转量。大力发展以铁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推进工矿企业、物流园区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引导航空企业加强智慧运行,实现系统化节能降碳。加快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创新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配送模式。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支持利用城市现有铁路、物流货运转型升级为城市配送中心,打造高效衔接、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同时,结合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统筹黄河流域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的开发建设与保护治理。

(三)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

(四)加快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降低全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开展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提升改造,统筹利用综合运输通道线位、土地、空域等资源,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利用效率。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加油(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

三、强化交通应急安全保障

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提升运行安全水平、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和强化应急救援能力为重点,增强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

(一)深入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全面深入实施“平安交通”创建活动,持续抓好工程建设、养护生产、危桥管护、急弯陡坡等重点领域和部位的安全防范工作,积极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强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运营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体系、诚信管理体系、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

(二)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体系建设。完善分层次的应急预案体系,指导县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业编制各类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加强演练后评估,提高安全意识、实操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建立多部门联动、多方式协同的交通运输应急救援体系。强化与应急部门的合作,积极开展交通运输应对和防范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研究,统筹做好疫情防护。建立健全路政、交警多部门治超联动机制,加强公路运输日常监控系统及危险品运输车辆、长途班线客车监控,完善超限超载联合惩戒机制。

(三)加大安全应急建设投入力度。秉承“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原则,加大安全应急救援投入力度,加强和完善防护用品、消防器材、后勤保障装备、救援装备等专业救援装备器材更新和补充,着力打造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专业应急救援骨干队伍,为提高交通运输生产安全突发事故应急能力提供有效保障。

(四)增强安全教育宣传。强化安全培训机制建设,实施个性化、定制化教育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水平。严格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考试录取、入职培训、持证上岗和定期轮训制度。扎实抓好基层一线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安全管理盲区或薄弱环节的安全基础知识培训教育力度,切实提高一线作业班组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开展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根据宣传教育对象,制作一批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产品。鼓励应用网络在线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和典型事故警示教育。


第八章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聚焦制约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优化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构建多方参与、协同高效的现代治理体系。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围绕省级层面制定的条例、规章,研究制定市级层面的规定、办法、细则。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深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领域改革。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交通运输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的通知》,严格执行《白银市交通运输领域市与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

二、优化行业营商环境

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完善交通运输市场规则,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公正的现代交通市场体系。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新型监管体系。

三、增强行业执法能力

加强交通运输领域违法案件查处、路域环境整治、超限超载治理等执法力度,强化源头超载联合执法,实现跨区域、跨部门治超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与公安等部门的协调机制。推进路政、质监、水运等领域综合执法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交通综合执法“一张网”,构建开放便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交通执法服务体系。

四、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健全公共决策机制,实行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畅通公众参与渠道,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等作用,引导社会组织依法自治、规范自律。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公共监督机制。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依托高校及科研院所,探索建立交通人才培养基地。树立白银交通领域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典型,加大交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型、技能型、创新型交通大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职工队伍,为全市推进交通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六、加快交通文化建设

推进优秀交通文化传承创新,强化丝绸之路、黄河沿线、古长城等重要交通遗迹遗存的保护利用和精神挖掘,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实施交通文明行动,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全方位提升全体交通参与者的法制素养、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道德观念,营造文明交通环境。


九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保障规划实施

规划实施过程中建立多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加强与市发改、财政、住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文化旅游、农业农村等部门的合作,明确权责分工,确保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建立交通规划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和落实监督机制,加强规划执行过程中的动态追踪,及时把握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适时调整规划和相关政策,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优化完善交通运输决策咨询和协调机制,引入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社会公众等广泛参与,充分代表民意,形成全社会关心交通发展、参与规划实施和共同做好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创新融资渠道,强化资金支撑

紧跟宏观政策动向,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机制体制,抢抓国省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机遇,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强化主体责任,加大地方财政性资金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协调争取车购车税补助资金,加大专项债争取力度,进一步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方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社会法人、中央企业、省属企业等以多种模式参与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经营。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凡符合开放条件的公路、桥梁、隧道、运输枢纽、物流园区等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均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合资、控股、参股、BOT+EPCPPP等融资方式建设运营。加强资金监管,有效防范化解交通债务风险。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供人才保障

提高交通运输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拓宽用人渠道,稳定行业队伍。以高层次人才及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培养。加强交通养护和执法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积极开展专业技术队伍人员岗位培训,努力实现交通养护执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加强完善干部考评体系和人才培养选拔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政策,加强人才储备队伍建设,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加强交通运输体系人才保障。依托重大工程、重点科研项目、重点科研基地,支持科研骨干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打造一批行业急需的高水平创新团队。

四、强化科技创新,增加发展活力

鼓励和引导交通运输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引导高端化、智能化的先进运输装备推广应用,协调争取国家、省、市各级科研配套资金,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化建设,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协同开展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应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协同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建设智慧绿色平安交通中的引导作用。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各环节,积极推进生态环保设计,强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硬约束,完善生态环保配套工程措施。对涉及自然保护区、水源地等各类保护地的项目,选址选线应尽可能避让,确因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的,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采取无害化穿(跨)越方式,或依法依规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穿越法定保护区的行政许可手续、强化减缓和补偿措施。注重景观恢复,积极推动生态恢复工程和绿色通道建设,逐步恢复和改善交通建设中遭破坏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提高交通干线绿化美化覆盖范围和水平,以黄河上游地区及黄土高原地区为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修复。加强交通噪声污染防治,合理控制公路、铁路两侧及通用机场与周边敏感建筑物防护距离,依法依规加强交通干线噪声治理工程,完善交通干线隔声屏障等降噪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绿色低碳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建设,促进城市绿色低碳交通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出行宣传力度,依法依规处理好交通与重要文物景区、文物遗存关系。

二、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加强交通用地规模控制和布局协调,集约利用土地、廊道、桥位等资源,加强设施建设永临结合。推动干线铁路、城际轨道与公路共用线位资源,鼓励复合型通道建设。加强围绕机场、轨道交通的综合交通枢纽立体开发,提高枢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积极采取降低路基高度等先进节地技术,降低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用地和取弃土用地。推广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推进施工节水、节能和建筑材料节约利用,加强综合交通枢纽、物流园区、公路服务区等低碳化改造和污水处理。

三、提升技术装备绿色化水平

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快淘汰老旧柴油货车,推广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加快公共服务领域老旧车辆淘汰,积极引导消费者提前报废更新老旧车辆。严格执行国家国六排放标准实施要求,加大公交、出租等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支持充电设施补短板建设,完善配套运营服务。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统筹利用既有资源空间,协调住建、公安等部门增加公共停车场、立体停车库、小区停车位(场)及充电设施供给,推动乡镇以下具备条件的地区使用存量集体用地建设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等配套设施。积极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化建设,发展非机动车交通方式。持续推广耐久性路面材料等公路施工技术,推进“绿色低碳公路”建设,在部分具备条件的公路开展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照明等风电、光电试点。


附表1

白银市“十四五”铁路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

(公里)

建设年限

总投资

(亿元)

十四五”投资

(亿元)

开工年

完工年

合计3项:续建1项,新建2

465

/

/

361

148

1

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

续建

128

2018

2022

161.00

8.00

2

环县至褚家湾(红会)

新建

127

2023

2028

80.00

50.00

3

定西经会宁至平凉铁路

新建

210

2023

2028

120.00

90.00


附表2

白银市“十四五”通用航空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

建设年限

总投资

(亿元)

十四五”投资

(亿元)

开工年

完工年

合计3项:续建1项,新建2

2650

/

/

7.50

7.50

1

白银通用机场

续建

250

2019

2021

1.50

1.50

2

会宁通用机场

新建

1200

2023

2026

3.50

3.50

3

景泰通用机场

新建

1200

2023

2026

2.50

2.50


附表3

白银市“十四五”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技术

等级

建设规模(公里)

建设年限

总投资

(亿元)

十四五”

投资(亿元)

备注

开工年

完工年

合计6项:续建1项,新建5

/

/

308

/

/

428.25

29.83


省级高速

/

/

308

/

/

425.55

27.13


1

G341白银至中川段

续建

一级

67

2018

2022

54.56

7.13


2

S35景礼高速白银段

新建

高速

241

2023

2027

370.99

20


高速公路拓展工程

/

/

/

/

/

2.7

2.7


1

G22会宁服务区改造

新建

附属设施

/

2022

2024

1.20

1.20


2

G6白银东出口改造

新建

附属设施

/

2022

2024

0.40

0.40


3

G6新墩服务区改造

新建

附属设施

/

2023

2025

0.70

0.70


4

G6响泉收费站改造

新建

附属设施

/

2024

2025

0.40

0.40

备选


附表4

白银市“十四五”普通国道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技术

等级

建设规模

(公里)

建设年限

总投资

(亿元)

十四五”

投资(亿元)

备注

开工年

完工年

合计9项:正选4项,备选4项,储备1

864

/

/

512.96

161.96


正选项目4

/

/

384

/

/

226.96

161.96


1

G341线辘辘坝至白银段

新建

一级

133

2022

2026

115

50


2

G247线景泰至水泉段

改建

二级

110

2022

2024

33.41

33.41


3

G309线祁家南山至汉家岔段

改建

二级

70

2022

2024

13.15

13.15


4

G109线水泉至范家窑段

改建

一级

71

2023

2026

65.40

65.40


备选项目4

/

/

445

/

/

256

/


1

G667线武威至定西公路白银段

新建

二级

125

/

/

25

/


2

G338线海兴至天峻公路景泰段

改建

二级

43

/

/

6

/


3

G309线青岛至兰州公路会宁段

新改

一级

127

/

/

165

/


4

G666线景泰至兰州公路景泰段

新建

一级

150

/

/

60

/


储备项目1

/

/

35

/

/

30

/


1

G109线范家窑至猩猩湾段

提质改造

一级

35

/

/

30

/



附表5

白银市“十四五”普通省道及旅游公路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技术等级

建设规模(公里)

建设年限

总投资

(亿元)

十四五”投资

(亿元)

备注

开工年

完工年

合计17项:正选11项,备选6

869



100.93

71.47


正选项目11

/

/

601

/

/

76.93

47.47


1

S209线郭城至巉口公路

续建

二级

43

2017

2022

4.88

1.65


2

S217线景泰至白银公路

续建

一级

68

2018

2022

28.49

2.26


3

S103线兰州至龙湾公路

改建

二级

122

2022

2025

11.68

11.68


4

S217线白银至四龙公路

改建

二级

23

2024

2025

4.15

4.15


5

S224线双铺至复兴公路

改建

三级

39

2023

2024

1.17

1.17


6

S315线正路至红水公路

改建

二级

121

2022

2024

14

14


7

S563线大芦至若笠公路

改建

三级

45

2023

2025

1.35

1.35


8

S225线四房至八里公路

改建

三级

42

2023

2025

1.68

1.68


9

S225线土门至四房公路

改建

三级

60

2023

2025

2.4

2.4


10

S225线会宁至华岭公路

改建

二级

27

2023

2025

6.8

6.8


11

罗家湾至靖若公路

改建

三级

11

2023

2025

0.33

0.33


备选项目6

/

/

268

/

/

24

24


1

S308线杜寨柯至五佛公路

改建

三级

80

/

/

6

6


2

X212线兴仁至共和公路

改建

三级

14

/

/

1

1


3

X305线东湾至黄峤公路

改建

三级

45

/

/

4

4


4

S561线草滩至土高山公路

改建

三级

17

/

/

2

2


5

S562线韩集至石碑岘公路

改建

三级

33

/

/

3

3


6

S564线三岔口至新庄公路

改建

三级

79

/

/

8

8


附表6

白银市“十四五”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

等级

建设规模

(公里)

建设年限

总投资

(亿元)

十四五”

投资(亿元)

备注

开工年

完工年

合 计

3321

/

/

20.9

20.9


(一)乡镇通三级路

/

/

121

/

/

5.4

5.4


1

X307线五合至靖安

改建

三级

35

2022

2023

1.5

1.5


2

X503线会宁至八里

改建

三级

22

2022

2023

1.0

1.0


3

X508线甘沟至韩集

改建

三级

28

2023

2024

1.3

1.3


4

X516线河畔至四房

改建

三级

36

2023

2023

1.6

1.6


(二)自然村组硬化路

/

/

3000

2021

2025

13.5

13.5


(三)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

/

/

200

2021

2025

2.0

2.0



附表7

白银市“十四五”水运项目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规模

建设年限(年)

总投资

(亿元)

十四五”

投资(亿元)

备注

开工年

完工年

1

黄河乌金峡区及

龙湾至南长滩河段航运建设

二期工程

新建

整治航道

103.4公里

2023

2025

1.52

1.52



附表8

白银市“十四五”客货场站建设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建设年限

总投资

(亿元)

十四五”投资

(亿元)

备注

开工年

完工年

合计8项:客运6项,货运2

/

/

10.2

10.2


客运枢纽6项:正选5项,备选1

/

/

/

6.2

6.2


正选项目(5个)

/

/

/

6.0

6.0


1

白银高铁南站综合客运枢纽

续建

2021

2022

2.0

2.0


2

靖远高铁北站综合交通枢纽

新建

2021

2023

1.5

1.5


3

平川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

新建

2021

2023

0.7

0.7


4

会宁县汽车北站

新建

2022

2024

0.3

0.3


5

景泰县黄河石林客运站

新建

2023

2025

1.5

1.5


备选项目(1个)

/

/

/

0.2

0.2


1

白银区水川云小镇客货运输集散场站

新建

2023

2025

0.2

0.2


货运枢纽2项:正选1项目,备选1

/

/

/

4.0

4.0


正选项目(1个)

/

/

/

3.4

3.4


1

白银综合物流园

续建

2017

2023

3.4

3.4


备选项目(1个)

/

/

/

0.6

0.6


1

刘川工业集中区物流园

新建

2023

2025

0.6

0.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