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交通运输局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 |
信息来源:白银市交通运输局
发布时间:2016-12-15 10:49
浏览次数:
|
|
|
|
白银市交通运输局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交通厅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交通系统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机遇,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突出抓好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干线公路项目,毫不放松公路养护与管理,深化交通行业管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加快运输市场培育和发展步伐,强化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政风行风和作风效能建设,努力实现全市交通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度各项任务。 一、2009年各项任务完成情况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计划为8.5亿元。到年底,全市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1亿元,为全年计划的118.8%。其中高速公路及干线公路完成5.8亿元,农村公路完成3.6亿元,客货运输站点建设完成1500万元。平定高速公路会宁段油路铺筑全面完成,年底可竣工通车;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新建改建各类农村公路162项1270公里,占年计划的127%,超额完成了“10件惠民实事”确定的新建改建1000公里农村公路的目标任务,其中完成通乡油路项目油路铺筑254公里,完成通乡油路项目路基工程285公里,完成村道通达通畅工程387公里,建成村道445公里;全市农村公路完成新建桥梁4座208.2米,完成涵洞353道/2993.2米;白银西区中心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景泰货运中心基本建成,完成乡级客运站23个,完成村级客运站116个。 (二)县乡公路养护与管理 全市县乡公路平均好路率为60.2%,重点线路好路率达到75.6%,共计完成标准化养护里程267公里,消灭差等路12公里,整修公路1200公里,拉备养护砂10万立方米,清理水毁塌方74万立方米,修补油路70.2千平方米,完成文明样板路4条200.52公里。全市县乡公路路政管理共查处违章埋设管线平方米120/6起,依法收缴"三费"2万元,拆除违法广告牌26处。在汛期来临之前,派出专门车辆不定期对国省道干线公路、县乡道路进行排查,督促公路养护员及时疏通边沟、清除杂草、清扫路面,共清理淤塞涵洞108米/27道,已完成所有边沟清淤任务。 (三)公路运输生产行业管理 全市共完成道路客运量1816万人次,道路货运量2416万吨;完成客运周转量9.6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1.9亿吨公里。运力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客车以投放乘坐舒适、运输快捷、安全可靠的中高级客车为主,同时积极发展适应农村客运的运力。全市共有高、中级客车240辆。共投放省际班线12条14辆577个座位;投放市际班线81条173辆6945个座位;投放县际班线51条199辆4975个座位;投放县内农村班线230条430辆10664个座位。全年共更新车辆57辆1616座。 继续整顿和规范运输市场秩序,加强了对出租车客运的宏观、微观管理。2009年,根据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决定,按照"两权归企"的公司化经营模式和"四统一"的要求,完成了在市区分批投放100辆桑塔纳型出租汽车的工作。这批出租汽车的投放改善了我市城市档次和投资环境,提高了出租汽车市场的整体形象,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了一个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 对全市维修市场进行了专项检查治理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治理超限超载运输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继续开展了汽车客运站"三优、三化"达标活动,提高了旅客运输服务质量。 (四)安全生产管理 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和隐患治理行动,加大了"安保工程"实施力度,扎实开展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深化了安全生产综合治理。加快了交通行业安全预警救援机制体系建设步伐,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健全和完善了安全监管体系,市局与各县(区)签订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书5份,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并进行安全监管的制度创新,制定了《白银市交通局安全工作及相关制度》。水运生产继续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乡镇船舶安全管理责任制,签订水运安全生产责任书51份;加大安全投入,积极筹措资金200万元,对渡船的跨河钢缆塔架进行改造;加大对危货运输的监控,对全市15家危货企业进行了全程式的跟踪监管,并结合年度审验工作对登记在册的300辆危货车辆逐台进行了审验,到年底,全市公路水路运输生产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消防安全事故为零。 (五)交通税费改革 我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国发[2008]37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关于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人员安置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9]9号)等文件精神,把稳定作为保障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积极配合省、市相关部门认真做好涉改人员的思想工作,从源头上保障了交通系统队伍稳定,并结合行政许可事项的实施,完成了对涉费法律法规的整理工作。 (六)行业文明及队伍建设 一是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了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真梳理了影响和制约交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制定有效方案并认真加以落实,有力地推动了交通科学发展上水平。二是从严狠抓党建工作。继续完善交通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监督机制,组织了警示教育等活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局机关开展了科室负责人竞争上岗和轮岗活动,机关活力切实增强。三是文明行业创建全面推进。进一步完善了文明行业创建工作机制,组织市直交通系统干部职工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和交纳特殊党费达24万多元。全面开展优化交通发展环境活动,简化办事环节,延伸窗口服务,全面推行首问责任制、公开办事制、行政问责制,交通行业形象进一步提高。信访、建议提案办理、老干、工会和机关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交通战备工作坚持"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原则,圆满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任务。交通史志年鉴编写及信息工作进一步加强,联村联户帮乡扶贫工作继续进行。 二、几点具体做法 (一)坚持以公路养护为中心,确保县乡公路路况质量稳中有升 我市在公路工作中,坚持"建养并重、以养为主"的指导原则,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也是发展"的工作理念,始终把公路养护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按照全市交通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一是坚持分类指导,按照"重主线,保支线,巩固一般线路,兼顾乡村路"的原则,根据每条养护线路的路面情况、养护难易程度、交通量大小等因素,确定养护经费和养护指标,加大养护力度和资金投入,确保养护质量的提高,重点抓了"十条线、四个点、两个标准化养护"(十条线:郭馋路、靖天路、双界路、靖白路、杜川路、乌东路、海古路、十条路、景大路、白榆路;四个点:新添道班、头寨道班、北湾道班、双铺道班;两个标准化:10条养护线路标准化,道班管理标准化),真正做到"思想、领导、资金、管理、措施"五到位。二是坚持日查季检制度,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做到养护人员每月一次常规检查,市交通局每季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提出整改意见。三是重点对列养线路进行全面督查,要求全面整修公路,处治病害,处治翻浆,清理开挖边沟,疏通桥涵构造物和油路面养护,提高路面平整度。全市县乡公路平均好路率为60.2%,重点线路好路率达到75.6%,共计完成标准化养护里程267公里,消灭差等路12公里,整修公路1200公里,拉备养护砂10万立方米,清理水毁塌方74万立方米,修补油路70.2千平方米,完成文明样板路4条200.52公里。全市县乡公路路政管理共查处违章埋设管线平方米120/6起,依法收缴"三费"2万元,拆除违法广告牌26处。在汛期来临之前,派出专门车辆不定期对国省道干线公路、县乡道路进行排查,督促公路养护员及时疏通边沟、清除杂草、清扫路面,共清理淤塞涵洞108米/27道,已完成所有边沟清淤任务。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建设 今年,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十分艰巨。各县区、各单位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农村公路建设的方针、政策,克服困难,密切配合,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积极动员沿线农民群众投工投劳,保证了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按计划完成。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高度重视,分管领导数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农村公路建设,并且在市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专项资金给予高度重视和资金支持。各县区按照市政府颁布的《白银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规定,都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或细则,县区财政都为农村公路拨付一定比例的配套资金,每个乡镇都要成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所和农村客运运输管理所,建立健全了全市"市、县(区)、乡、村"四级农村公路养管体制,所有的农村公路都已纳入养护范围。各县(区)作为建设的主体,对农村公路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扶持;市上把农村公路发展列为全年工作考核和奖惩项目,建立了严格的责任制和考评制,逐级进行检查和考评。按照市上的要求,各县(区)逐步建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农村公路筹资领导责任体制和分管领导牵头的建设管理责任体制。 (三)强化监管,靠实责任,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和安全 我市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关于发布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六统一、三不准"的要求抓好质量管理,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施工方案、统一工程监理、统一边沟绿化、统一验收;没有施工通知书的不准开工,没有验收通知书的不准进行下一道工序,不符合规划和安全生产规范的不准开工。市、县(区)交通部门按职责要求加强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计划指导,项目技术审查,监督和检查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做好调度、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完成了农村公路项目的抽查、验收工作。各县(区)、乡(镇)政府规范加强了新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我们认真贯彻省交通厅关于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要求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各级政府、各部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对乱占乱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行为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我们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农村公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了一把手抓安全的责任;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狠抓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减少和排除了事故隐患,做到了安全施工、文明施工,确保了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地方自筹配套资金无法按时足额落实,影响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实施。 2.考核机制亟待健全。部分县(市、区)和单位过分强调客观原因,主观能动性不够,存在着等、靠、看的依赖思想。公路建设特别是干线公路改造没有考核硬指标,没有与个人政绩挂钩,工作推动难度大。 3.燃油税改革引发新问题。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国发[2008]37号)的相关规定,公路养路费等六项交通规费通过燃油税统一征收。该项政策的实行,涉及全市一百多名征费人员分流安置、县乡道管养经费难保障、项目建设贷款难度加大等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2010年工作要点 2010年,全市交通系统要紧紧围绕“白兰核心经济圈”建设及城市转型的需要,进一步抓好全市交通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确保实现全年8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目标,具体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抓好一个重点。即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一重点。 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支持搞好平定高速公路会宁段建设,力争年内建成通车。支持搞好S207线靖远至会宁段改建项目和靖远黄河公路大桥项目建设,完成大桥主体工程和路基桥涵工程。积极做好营盘水至双塔高速公路景泰段项目的开工建设工作,配合国家兰惠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及早谋划,积极做好白银至龙湾、白银至四龙、白银至水川、靖远新建黄河大桥至吴家川等4个一级公路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争取早日完成运输站点建设,完成白银西区客运站、景泰客货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完成白银市物流中心,白银区城乡交通换乘站,完成12个乡镇客运站和350个村级停靠点建设,积极做好会宁、靖远、平川3个客货集散中心项目建设工作,争取早日完成,平川区城乡交通换乘站开工建设。积极争取黄河航运项目二期工程立项实施,同时抓好小码头改造工程,确保完成12个码头改造任务。 抓好县乡公路养护与管理。加强常年养护和季节性养护,开展养护竞赛活动,确保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稳中有升,力争在年底使全市县乡公路平均好路率达到60.86%,主要线路好路率达到75.96%。同时严格依法查处县乡公路路政违法案件,维护路产路权,保障全市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 二是强化两个管理。第一,交通行业管理。以运输市场整顿为重点,着力抓好运输市场的规范管理工作,促进客运市场、货运市场、维修市场和从业人员培训市场规范运行;以公路养护为重点,充分发挥县乡政府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以路政执法为重点,坚决治理公路"三乱"和超限超载,确保公路安全畅通和路产路权不受侵犯;以生产安全管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强项目调度、资金运作、工程监督、施工安全、行车安全等管理,保证行业安全稳定。第二,交通队伍管理。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建设廉政交通。深入开展行业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增强交通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稳步推进两大改革。第一,燃油税改革。认真落实国家燃油税改革方案,做好人员分流思想稳定工作,确保行业稳定。积极争取有利于白银市交通建设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第二,深化交通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市属运输公司的改革改制,进一步增其经营活力,在推进企业改革同时维护好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四是切实抓好交通安全生产。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狠抓预防,加强监督检查,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全市公路水路运输生产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 五是进一步做好交通招商引资工作。重点抓好白银至中川机场高速公路项目。我们将积极配合,主动搞好协调服务,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