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0MB14868666/2023-172575 生成日期: 2023-07-19
文       号: 关键字: 交流,青少年,活动,民族,开展
所属机构: 市民宗委 发布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白银市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实施方案
信息来源:市民宗委
发布时间:2023-07-19 16:51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乡村振兴局、共青团省委等6部门印发的《关于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实施意见》精神,创新推进全市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市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全方位、多样化的交流活动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努力把全市各族青少年培养成为有坚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白银凝聚智慧和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突出主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交流活动全过程,抓好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基”工程,教育引导各族青少年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坚持协作发展。依托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机制,加强跨省和省内跨地区双向交流,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坚持动员社会。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各族各界的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坚持分类指导。结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认真组织参加全国、全省交流活动,创新谋划我市特色交流活动,升级优化现有活动,科学设计交流活动,增强交流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互动性、实践性。

——坚持突出重点。以全市少数民族聚居村为重点,以全市各族普通家庭的中小学生为主要对象,突出向品学兼优、身处偏远乡村的学生倾斜,以双向交流为主要形式。

——坚持注重实效。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 凸显交流活动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让各族青少年广交朋友、开阔视野,增长本领、凝心铸魂。

(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底,全市各族青少年跨省、跨市州、跨县区双向交流活动在全市普遍开展,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通过实施“交流计划”,促进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尊重、相互包容欣赏、相互学习帮助,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面建设幸福美好新白银的生动实践中,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铜城石榴籽同心共交流”主题活动

1.全面开展跨区域主题交流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家和省上开展的东中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各族青少年学生主题夏(冬)令营活动。与兰州、临夏、甘南、定西和兰州新区等地签订民族团结联创共建工作协议,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内涵,推动建立“沿洮沿黄民族团结进步创新区”片区青少年定期交流机制,组织各族青少年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村的贫困家庭少年儿童每年开展1次互学联谊活动。依托各级共青团组织,组织青少年儿童参加“石榴籽一家亲”彩虹研学夏令营交流活动,通过走访标志性历史文化景点,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祖国发展的伟大历程,在青少年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促进各族青少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牵头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各县区有关部门

2.精心打造交流项目品牌。结合各地实际,紧扣主线,根据不同区域、不同阶段青少年特点和需求,深化实化细化“交流计划”内容和形式,探索实行项目和流程定制,形成“进教育实践基地”“进历史文化场馆”“进同龄人家庭”等一系列“菜单”,打造白银交流品牌“套餐”,以场景式、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等方式,生动鲜活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充分挖掘白银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成就和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鲜活事例,着力设计深入白银公司、银光公司、靖煤公司、稀土公司等厂矿企业和高新产业园区学习参观的交流项目。推动会宁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平川西征纪念馆、白银火焰山国家矿山公园、白银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等一批反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实体积极参与青少年交流项目品牌创建,开发一批适合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求的品牌交流活动,在全市各级共青团、少先队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民族团结石榴籽”实践活动,各县区要结合各自实际,持续擦响“石榴籽一家亲” “做一株守护民族团结的石榴花”等青少年交流品牌项目。

牵头单位:团市委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市民宗委、各县区有关部门

3.布局命名一批青少年实践交流基地。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市、县(区)各类博物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建成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为深化青少年交流教育提供场所,各县区要确保至少有1处教育基地供广大青少年交流使用发挥好白银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白银市委党校)、白银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馆白银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基地作用,引导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不断拓展深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丰富内涵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

牵头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

责任单位:市委党校、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团市委,各县区有关部门

4.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和联谊活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要在校园、图书馆、校史馆、教室、宿舍等场所,展示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的作品,让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深刻的民族团结教育和熏陶,每年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专题讲座或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知识竞赛、书画展览、经典诵读、书画摄影展等文化交流活动。要大力推动《建设多彩新白银,共圆伟大中国梦》《民族团结之花花正红》等一系列反映白银厚重历史文化积淀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团结奋斗历程的精品剧目进学校,服务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各县区有关部门

(二)开展“铜城石榴籽同心共实践”系列活动

5.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依托少先队、共青团、学生党支部、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探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主题实践活动,让师生用心践行民族团结,用石榴籽精神筑梦新时代。在有序推进各族学生混班混宿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各族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良好氛围,鼓励各族学生积极参加“民族团结我先行”“中华民族一家亲”等社会实践交流活动,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的维护者、宣传者、践行者。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各县区有关部门

6.不断深化校园实践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四个一”校园实践示范活动。铸牢一个意识:采取课堂教学、专题教育、主题团课等形式分层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倡一种精神: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我与我的XX族好朋友”等主题演讲、朗诵、征文活动,增进各族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凝聚出民族团结的澎湃精神力量。培育一项文化: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课程,让各族学生在互赏互鉴、互学互助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营造一个氛围:利用广播、宣传栏、黑板报、校园网等多种宣传方式,生动形象地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通过耳濡目染、润物细无声,在各族学生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各县区有关部门

(三)开展“铜城石榴籽同心共志愿”服务活动

7.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各县区每年至少要组织开展1次彰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的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投入乡村振兴、环境保护、文化传承、推广汉语言文字等志愿服务。要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依托全市各级团青组织,组建“彩虹白银”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让每一名青少年对城市发展都承担起一定责任,同时享有在城市出彩的机会。鼓励和支持白银矿治职业技术学院落实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人才交流志愿服务计划,持续开展教育、医疗等系统支援碌曲县建设工作,发挥优势力量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服务民族地区、扎根民族地区。

牵头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民宗委、团市委、各县区有关部门

8.培育树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每个县区至少要培树1个以上促进青少年团结交融的志愿服务组织和社会公益项目,要积极选树和宣介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志愿服务活动的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典型,通过培育树立一批举措有力、成效明显的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引领带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各族青少年志愿者服务交流活动。

牵头单位:市委统战部、市民宗委

责任单位:各县区有关部门

(四)开展“铜城石榴籽同心共结对”帮扶活动

9.深入开展帮扶交流活动。聚焦推动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实施“四强行动”等中心工作,通过互动交流、项目展示、专家讲座等形式,邀请相关市州各族优秀青年开展交流交往活动,凝聚青年力量,共话创新创业、共谋合作交流,共促协同发展。市、县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校际间“手拉手”互动活动,并持续开展好校园“小手拉大手”活动,以此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活动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牵头单位:团市委、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有关部门

10.拓展丰富帮扶活动渠道和载体。探索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就业创业培训、乡村振兴融合的新举措,推动就业创业“手拉手”,与民族乡村结对开展乡村党支部书记、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培训交流活动,帮助各族青年更新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技能,引导联合创业、互嵌发展,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乡村振兴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有关部门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制。成立全市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协调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定期研究、及时解决“交流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协调小组组长由市民宗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民宗委、市乡村振兴局、团市委等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民宗委,承担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民宗委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各县区、相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施。

(二)明确责任分工。市委统战部强化政策指导,牵头组织督促检查,推动“交流计划”落实落地。市民宗委做好“交流计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市发展改革委强化项目协调支持力度,为“青少年交流计划”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市教育局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各族青少年学生交流的指导和支持。团市委发挥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引导和服务作用,动员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各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广泛社会动员。采取思想动员、政策支持、典型宣传等方式,支持引导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推动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培育“志愿家庭”,搭建青少年交流活动供需对接平台,细化落实公益事业税收政策减免等。引导社会力量,特别是基层社会组织、中小学校、各类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交流计划”开展提供住宿、餐饮、交通、场地等保障;引导有关社会组织和学校建设一支稳定专业的志愿者队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专项资金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动局面。号召全市各族各界积极参与实施国家开展的“百千万”行动(动员发动一百座城市、一千所学校、一万家企业参与“交流计划”)引领青少年交流工作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政策支持。制定“十四五”期间我市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年度工作计划。精心设计和实施一批示范项目,支持县区结合实际打造“交流计划”品牌,优先布局青少年交流基地。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经费筹措力度,引导社会各类资金支持“交流计划”,鼓励各级社会组织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交流活动。将“交流计划”纳入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和创建活动评选范围。鼓励各县区、各部门探索创新,先行先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五)做好宣传引导。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宣传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意义和显著成效。突出青少年的主体地位,广泛开展青少年主题宣讲活动,用真人真事和真情实感,向家人、老师、同学讲述交往交流交融、团结友爱互助的故事。选树和宣传各族青少年交流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推动形成典型引路、比学赶超的良好风尚。创新宣传方式,统筹各类媒体资源,大力推进全媒体传播,推出系列宣传报道和文宣产品,实现线上线下全覆盖。切实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落实安全责任,提升安全防范能力,确保“交流计划”各项活动安全有序、顺利畅通。

(六)开展督导评估。协调小组办公室结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对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实施的督促指导,定期开展督促检查推动“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实施实绩突出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以适当方式给予鼓励表扬,对工作不作为、虚于应付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对因失职失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纪依规严肃问责

附件:白银市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协调小组人员名单

附件

白银市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

协调小组人员名单

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统战部、省民委等6部门单位制定实施的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的实施意见,统筹协调我市计划实施相关工作,决定成立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协调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    长:李双虎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

副组长:马登云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杨茂栋  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立琪  市民宗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何耀谦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专职督学

                李    猛  市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姜文举  共青团白银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

  成  员:张清三  市委统战部民族宗教科负责人

                毛鑫华  市发改委社会科科长

                李兆元  市民宗委政策法规科科长

                李建春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马应伟  市乡村振兴局计划监管科负责人

                韩菁祥  共青团白银市委干部   

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民宗委,张立琪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上述成员如有变动,由相应职务人员自行接替,不再另行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