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 | 11620400013911479M/2025-172650 | 生成日期: | 2025-08-20 | 
| 文 号: | 关键字: | 建设,乡村,村,农村,和美 | |
| 所属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机构: | 市农业农村局 | 
| 白银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第132号提案的答复 | |
| 信息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5-08-20 10:11 浏览次数:
					 | |
|  | |
| 民进白银市委员会: 对于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经验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单位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贵单位的提案全面、准确,对推动和美乡村建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接到提案后,我们就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工作及时进行调研、梳理、总结,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规划安排。 一、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白银市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按照“一注重六聚焦”的思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向“和美乡村”跃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注重明思路,勾画村庄崭新蓝图。一是围绕在哪建。明确提出以“一带两区三线”(一带指黄河沿岸,两区指中心镇区、旅游景区,三线指国道247线、109线、省道217线)为优势区域,打造了白银区五柳村、平川区陡城村、景泰县芦阳村、会宁县新堡子村、靖远县大坝村等一批重点村。二是围绕建多少。明确提出“11333”(到2025年,建成1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会宁县,1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景泰县,3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县靖远县、白银区、平川区,30个乡村建设示范乡镇,300个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建设行动目标,目前已提升改造省市县级乡村建设乡镇30个、行政村306个。三是围绕怎么建。提出了“35610”(“3”指“一带两区三线”重点区域;“5”指特色产业带动型、加工商贸流通型、乡村旅游观光型、城郊融合发展型、传统特色保护型等五大类型;“6”指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六项创建标准;“10”指全市每年择优确定10个左右的村进行授牌认定)的工作思路,2023年创建省市级“和美乡村”16个(省级5个,市级11个)。 (二)聚焦村庄美,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坚持规划统领。准确把握村庄类型,累计编制高质量村庄规划401个。白银区以沿黄乡镇为重点,精心打造了湿地公园、大坪花海、花村·顾家善、黄河大峡谷等4个核心旅游景区,水川康养小镇、黄河·白银云客小镇、四龙休闲水乡小镇等3个特色小镇,古韵·大川渡、乡坊·强湾村、桃源·罗家湾等6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二是提升村容村貌。全面实施农村“八改”工程,持续推进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推广平川区“五美庭院”创建、景泰县“两拆两清三整四改一美化”、靖远县“本村人干本村事”等乡村建设模式,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市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卫生户厕16.4万座。三是强化基础设施。着眼交通设施、游客集散中心、标识路牌、停车场、大数据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全市具备条件的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比例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79%,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三)聚焦产业兴,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一是促进产业集群提质。不断优化全市“4+4+N”农业产业布局,市级财政安排牛、羊、瓜菜、枸杞、文冠果等5个产业奖补资金3185万元,全市畜禽饲养量达到2209.81万头只,特色种植业面积达到358.94万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500家、6999家、6169家。二是抓实农业重点项目。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充分发挥项目支撑作用,平川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靖远蔬菜和景泰生猪优势产业集群、景泰县盐碱地治理利用、靖远和景泰1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等13项重大项目新列入国家支持计划,平川区文冠果现代农业产业园纳入省级创建计划。三是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大力开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持续放大“特”的优势,着力打造白银农产品品牌矩阵。目前全市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8个,有效期内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188个,“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个,“甘味”企业商标品牌50个。靖远羊羔肉入选2024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四)聚焦治理好,打造宜居和谐村庄。一是强基固本筑堡垒。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扎实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干部的经常性培训,摸排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59个,培训乡镇党委书记69人,举办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5期、培训农村党员704人,调整轮换驻村干部225人,培训驻村第一书记、总队长及驻村队员1015人。二是化解矛盾解民忧。以主动创安、主动创稳为抓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五治融合”行动,推广“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等村级自发性社会组织作用,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把各类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三是树典立范强带动。2021年,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会宁县丁家沟镇线家川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3年,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平川区共和镇毛卜拉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目前共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6个。 (五)聚焦乡风和,培育和谐文明乡风。一是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等主题实践活动,结合“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等宣传宣讲活动380余场次。二是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三创”“五评”等群众性创建选树活动,持续开展“三晒三比三赛”乡村文明行动,积极组织开展“村BA”、四季村晚等群众文体活动。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28个,村级文化服务站点267个,国家、省市级文明村107个、文明乡镇43个。三是打造线上线下特色品牌。按照“一县区一特色、一乡镇一品牌、一村社一亮点”的标准,打造会宁县“文明实践+红色体验”,靖远县“文明实践+技术服务”,景泰县“文明实践+健康教育”,白银区“文明实践+宣传宣讲”,平川区“文明实践+移风易俗”等特色品牌,在“讲白银”微信视频号集中展播多类型宣讲作品126个。 (六)聚焦百姓富,拓宽促农增收路径。一是实现新型农业经营格局。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专业种养大户为基础,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共存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景泰县评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会宁县文兵农机专业合作社评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服务组织”,景泰县上沙沃镇大桥村评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典型”。二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充分利用“一键报贫”系统,坚持常态排查、专项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强化帮扶政策措施“组合拳”效应,新识别监测对象451户2132人,累计识别5407户23672人,监测对象户均落实帮扶措施4.5项,监测对象3460户14727人稳定消除风险,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是全面提高农民群众收入。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经济、增强农民工务工技能、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拓展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全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七)聚焦集体强,激活乡村发展动能。一是多元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多样化发展模式,景泰县喜泉镇17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起来成立景泰县喜泉联合供销社,为各村提供全链条农业社会化服务,增加了各村集体经济收入。2024年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均达到38.87万元,村均经营收益达到15.64万元。二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开展突出问题排查,全市共发现问题619个,问题整改率100%。在规范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加强集体合同签订、推动村级财务公开等方面,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全市693个村按时完全公开财务信息。三是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收支监管,全面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非现金结算系统,在4个乡镇26个村开展非现金结算系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各县区进行全面推广,37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已全部纳入“银农直连”管理平台,确保资金管理全程可留痕、可查询、可追溯。 二、持续抓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025年,我们将在思路谋划上一以贯之、在建设模式上因地制宜、在资金投入上量力而行、在建设方式上守正创新、在建设主体上依靠农民,把和美乡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相结合,一体规划、一体打造,一体推进、一体见效。全市继续提升改造省市县级乡村建设行政村100个(省级27个,市级23个,县级50个)。 (一)做好五个结合,落细落实和美乡村建设的重点任务。 紧盯“农村基本具备现代化生活条件”目标,将和美乡村建设与基础设施、优势产业、村集体经济、人居环境、基层治理等工作紧密结合。 一是将夯实基础设施与和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围绕全市“一带两区三线”重点区域,紧盯“11333”乡村建设行动目标,借鉴天祝县松山镇达隆村将和美乡村建设与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有效结合的做法,将和美乡村建设与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以及其他有关联的项目相结合,统筹实施一批基础建设提升工程,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村覆盖、向户延伸,2025年全市计划搬迁876户。加快完善便捷高效、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网络,谋划建设一批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进一步畅通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2025年全市新建自然村(组)通硬化路340公里(以县区通过提级论证数量为准),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695.86公里。加快填平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短板,2025年改造建设4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6个村级互助幸福院。 二是将发展优势产业与和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围绕“4+4+N”农业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快肉牛(奶牛)、肉羊、菜(瓜)、枸杞、文冠果等5大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以靖远县、白银区、会宁县为重点建设沿黄优质设施蔬菜产业带,以靖远、景泰、会宁、平川为主,建设高扬程灌区高原夏菜、旱作农业优质硒砂瓜种植示范区和优质牛羊全产业链集聚区。深入实施“双百工程”,力争新建和改扩建牛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左右,全市畜禽饲养量达到2200万头只以上,特色种植业面积达到358万亩以上,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00亿元。加快推进农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积极争取创建白银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进老旧低效设施改造,推动建设集约化育苗工厂、植物车间。落实肉牛(奶牛)、肉羊、菜(瓜)、枸杞、文冠果等5大优势产业发展扶持措施和集群化发展方案,推进产业纾困解难,稳定基础产能。支持县区结合实际,做大做强做优区域性特色产业。推进现代设施渔业建设,发展咸水鱼虾等水面生态养殖。 三是将壮大村集体经济与和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一如既往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以集体收入倍增带动农民增收。推广景泰县上沙沃镇大桥村“党支部+村集体+农机合作社+农户”模式,围绕“地”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推动多元化经营农地,村集体通过代耕代种、代管代收等途径,收取管理服务费等方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引导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参与土地开发利用项目,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强化村集体经营风险管控,全市所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经济合作社)资金结算使用“银农直连”平台,进一步提升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2025年按照每村70万元标准,扶持31个村发展集体经济。 四是将改善人居环境与和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从清理庭院垃圾等小事做起,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入手,逐步扩展,以点带面。加快实施以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厨、改院等为重点的“八改”工程,深入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组织群众搞好房前屋后和庭院卫生,全面消除垃圾乱扔、污水乱倒、乱堆乱放等视觉污染,持续推进村庄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实现村庄环境整洁有序、户内面貌焕然一新。持续巩固环境集中整治成果,采取“红黑榜”公示等方式,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大督查力度,推动村庄清洁由“短期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 五是将强化基层治理与和美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学好用好“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五治融合”行动,推广“综治中心+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新模式,用好“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有效弥补乡村治理短板。借鉴民勤县“文明股”“红黑榜”“道德储蓄所”等经验做法,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借鉴武威市“一碗烩菜办丧事”的经验做法,持续整治高额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问题,深入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宗族黑恶势力,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持续加强隐患排查整治,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二)依托五大关键,找准做实和美乡村建设抓手载体。 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久久为功。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注重把握规律、遵循原则,绝不能畸轻畸重、顾此失彼。 关键一,思路谋划上必须一以贯之。和美乡村建设最忌一天一个主意、一任一个想法,来回折腾不仅会造成资源力量浪费,也会挫伤农民群众积极性。把规划设计作为“先手棋”,在充分考虑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和更易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周密论证、科学确定村庄规划。对于已经编制完成的401个村庄规划,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细化政策措施,严格抓好执行,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积小成为大成。 关键二,建设模式上必须因地制宜。白银市乡村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丰富多样,人文习俗各具特色,不能一个标准贯到底。要充分考虑区位特征、地形地貌、风土人情、资源禀赋等各方面因素,把每一个村子有什么、能干什么搞清楚,真正找准发展定位,做到尊崇自然、顺应民意、注重个性,让不同村庄展现不同风貌特点、凸显不同功能优势。 关键三,资金投入上必须量力而行。相对于繁重的和美乡村建设任务,全市的资金和力量是有限的,不能到处铺摊子,更不能一哄而上“齐步走”。必须紧盯村庄功能最明显的短板、公共服务最紧迫的问题和群众最强烈的期盼,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让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出现多头立项、“撒胡椒面”等问题,确保开工一项、建成一项、见效一项。 关键四,建设方式上必须守正创新。和美乡村建设不能大拆大建,更不能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要尽量保留乡村原有的自然风貌,尽量不砍树、不毁草、不挪石,保护原生态、体现原风景。同时,做好保护传承和挖掘利用的文章,对村庄民居进行修缮加固,提升内部功能,营造公共空间,完善公共服务,留住乡愁记忆,还原乡野气息。 关键五,建设主体上必须依靠农民。把“政府想做的”和“农民想做的”有机结合起来,健全完善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共同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以提升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目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建立在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升的基础上。同时,不断收集农民群众对村庄建设、人居环境的好创意、好想法,及时总结整理成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和美乡村建设中来,让农民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三)紧盯五项举措,持续凝聚和美乡村建设强大合力。 把“千万工程”经验贯穿到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注重强保障、聚合力,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县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积极投身和美乡村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当好坚定有力的执行者、雷厉风行的行动派、善作善成的实干家,坚决做到上级带着下级干、干部群众一起干。 二是统筹资金资源。在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政策资金支持的同时,统筹整合使用衔接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土地出让收益、东西部协作以及各类行业资金,加大对和美乡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对和美乡村建设优先配置信贷资源,通过采取基金、债券等融资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做大资金“蓄水池”。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原则,依托乡村建设项目库,推动入库项目尽快开工建设、落地见效。落实好“四议两公开”“三议五会”制度,严格项目设计、项目验收、项目监督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花在要紧处。 四是优化用地政策。扎实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改革,探索针对和美乡村建设的混合用地模式,在符合相关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对依法登记的宅基地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利用,对闲置的农房、校舍、旧厂房等资源,通过自主经营、出租、入股等方式,直接用于发展乡村产业。 五是加强长效管护。和美乡村建设重点在建设,关键在管护。各项建设任务完成后,项目产权移交到所在村社,后续管理维护由村社负责。由村“两委”负责制定管护标准,加强对村内道路、活动广场、园林绿化、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的管护。管护资金以县、乡、村三级投入为主,同时支持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及后续管理,健全完善“和美乡村”长效管理制度,避免陷入“创建—反弹—再创建”的怪圈。 再次感谢贵单位对白银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感谢贵单位对白银乡村振兴献计献策,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联系人:乡村建设促进科 路小艳 150******9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