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食品安全——黑木耳泡发不当可致食物中毒

发布时间:2023-08-02 15:30

来源:白银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浏览次数:

近年来,由于食用泡发不当的黑木耳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帮助消费者了解和掌握相关食品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白银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特作如下科普和温馨提示。

黑木耳中毒究竟是何因?

在众多黑木耳中毒的报道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着相同的一点,即黑木耳泡发时间过长,有的甚至超过2天。尤其是夏季天气高温炎热,黑木耳泡发时间过久,又没有及时换水,很容易腐败变质,滋生椰毒假单胞菌,该菌在特定温度和生长条件下可产生小分子毒性代谢产物--米酵菌酸。食用黑木耳引发食物中毒的“元凶”就是这种米酵菌酸毒素。

米酵菌酸中毒特征

人一旦食用含有米酵菌酸毒素的黑木耳,经过半天至1天的潜伏期,就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症状,如果摄入量过多,还会出现黄疸、意识不清、抽搐、休克等症状,严重的几天内便可以导致死亡。目前,尚无米酵菌酸特效解毒药物,只能采取一般的催吐、洗胃、清肠等急救措施,或者借助血液透析方法稀释毒素,病情及预后情况与摄入的毒素量有关。

如何避免黑木耳泡发产生毒素

1.黑木耳泡发的时间不宜过长,每次用冷水泡 1~2 小时就可以了,最多不要超过4个小时。

2.泡发黑木耳应吃多少泡多少,不要一次性泡发太多,更不要食用泡发过夜的黑木耳。因为椰毒假单胞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产毒温度为 26℃,长时间泡发,再加上高温环境,很容易酿成毒性强大的米酵菌酸。

3.如果发现泡发的黑木耳出现发黏、发软、无韧性等感官特性的异常变化,应该立即丢弃不再食用。不仅是黑木耳,在泡发银耳、各种干货、干菜时都应注意此类问题。

4.保持厨房干净整洁的环境,剩菜、剩饭、厨余垃圾要及时清理,碗筷餐具要及时清洗、定时消毒,不让细菌有机可乘。

食品安全科普栏目编辑:白银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微生物室主任 郝彩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