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食品科技之元宵篇

发布时间:2023-02-01 17:40

来源:白银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浏览次数:

值此元宵佳节到来之际,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元宵(汤圆),如何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选到放心又合适的产品,白银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从产品标准和检验检测知识入手,教您科学选购和食用元宵(汤圆)。

1.产品标准和质量。市售元宵(汤圆)都是含馅料的速冻面米食品,一般执行国家标准 GB/T 23500-2009《元宵》或国家商业行业标准 SB/T 10423-2017《速冻汤圆》,部分产品也执行GB 19295-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标准。通过持续关注国家、各省市市场监管部门近期发布的元宵(汤圆)抽检信息,各承检机构重点对元宵(汤圆)产品的过氧化值、铅、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合成着色剂(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诱惑红、亮蓝)、菌落总数等食品安全指标开展检测,检测结果基本都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表明市售元宵(汤圆)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较好,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按照产品上标示的名称和执行标准进行选购。

2.食品安全指标解读。过氧化值是显示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的主要指标,随着油脂氧化,过氧化值会逐步升高,而元宵(汤圆)中过氧化值超标主要是因为汤圆中黑芝麻馅、花生馅等含有较多脂肪,若生产加工或储存不当,易造成脂肪氧化,食用起来会有“哈喇”味。如遇此类情况,切记立即停止进食。在选购时需注意查看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存储条件。是一种慢性和积累性的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少部分会随着身体代谢排出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蓄积。铅含量超标可能是生产企业对原料把关不严,使用了铅含量超标的原料,也可能是污染物从生产设备迁移入食品导致,建议消费者从正规渠道购买,且尽量购买品牌产品。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为人工合成甜味剂,不易被人体代谢,若长期食用甜味剂严重超标的食品,会加重人体肝脏负担,危害人体健康。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元宵(汤圆)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糖精钠、甜蜜素等甜味剂。合成着色剂用于改变食品的色泽,使产品色泽美观,几乎没有营养价值。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在元宵(汤圆)等冷冻米面食品中不得使用胭脂红、苋菜红等合成着色剂。市售的彩色元宵(汤圆)大部分是将果蔬汁添加到糯米粉中制作而成,不含合成色素,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但如果发现元宵(汤圆)色彩过于浓艳,说明元宵(汤圆)中可能加入了合成着色剂,所以购买元宵(汤圆)的时候,外表“艳丽”的汤圆要慎选。菌落总数是卫生指示菌,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速冻元宵(汤圆)中菌落总数超标,最主要原因是产品的存储条件不当,未达到指定的冷冻温度,导致细菌的滋生。也可能是食品生产过程中卫生条件控制不严格或经营环节卫生条件不达标所致。消费者在购买时需注意观察冰柜的温度是否达到-18℃,用手轻捏产品感觉是否有解冻或融化变软的现象。另外,在购买后应尽快放入自家冰箱冷冻室储存。
    3.健康食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元宵(汤圆)多为带馅产品,且近年出现了荤馅的类别,为确保健康,应确保煮熟后食用。由于元宵(汤圆)的馅料中糖、油含量较高,容易导致食用后较难消化,且对血糖控制不利,因此老人、儿童和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者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群应合理控制食用量。对于易过敏人群在食用时需仔细查阅标签配料表和致敏源信息。同时呼吁广大消费者树立勤俭节约、爱粮节粮的良好风尚,节日期间合理采购、贮存元宵(汤圆),践行“光盘行动”,避免浪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