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插艾枝成故事,粽包菰叶送比邻。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粽子这一传统美食已进入铺货热销的高峰,糯米、粽叶、红枣等包粽子所需的原材料也备受消费者青睐。为帮助广大消费者过一个健康、愉悦的端午节,白银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结合粽子产品标准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送大家一份购粽食粽“指南”。
一、粽子标准和分类
目前市售粽子执行标准主要包括强制性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GB 19295-2021)、推荐性标准《粽子》(SB/T 10377-2004)、《速冻面米食品》(SB/T 10412-2007),还有部分产品执行企业标准。SB/T 10377-2004《粽子》标准对粽子进行了详细分类。按生产工艺不同分为有馅类、无馅类、混合类(两种以上主原料混合且没有包馅的粽子);按保鲜方式不同分为新鲜类、速冻类、真空包装类,其中真空包装粽和速冻粽为预包装粽子;按口味不同分为甜味型、咸味型、其他型。消费者在购买时应注意食品标签相关信息。
二、粽子选购注意事项
速冻类、真空包装类粽子选购。市场销售的常温真空包装粽子和速冻粽子是预包装食品,在选购时,一查标签信息是否齐全。重点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等。若标签标识信息不全、内容不清晰,或有掩盖、补印、篡改标识的粽子则不要购买。二看包装是否完好,不要购买包装袋破损、漏气或胀袋的粽子。通过电商或直播平台选购预包装粽子时,可主动要求商家提供真实有效的标签标识信息。如购买速冻粽子,接收时还应确认是否满足低温条件,以免粽子变质。
新鲜类粽子选购。购买新鲜粽子建议就近选择正规商超购买。在选购时要注意:一看粽叶,是否包裹完好,颜色是否正常;二察粽体,形状是否完整,确保无霉点、无露米和变形现象;三闻气味,如有哈喇味、酸败味等异味,说明粽子已变质,不可购买。现在正值天气炎热,新鲜的粽子储存不当,极易造成微生物超标,影响身体健康,建议消费者按需购买,避免囤积。
自制粽子。除了从市场直接购买以外,部分消费者还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馅料,在家自制粽子。自制粽子时需要注意:一是选择新鲜食材,甜粽常用的蜜枣、五谷杂粮等应无变质、生虫等现象,应在正规场所购买肉粽常用的咸肉、五花肉等馅料;二是选好粽叶和粽线,最好使用新鲜粽叶;三是保持清洁卫生,包粽子时手要干净卫生,食材、粽叶、加工器具等要清洗干净,以保证制作过程安全卫生。
三、粽子食用注意事项
蒸熟煮透,正确存放。食用粽子前要彻底加热,预包装粽子可按照标签标识的食用方法进行加工制作,新鲜粽子可参照预包装粽子的食用方法。天气炎热,粽子容易酸败,要注意保存。常温粽子一般可在室内阴凉处存放,也可在冰箱冷藏室存放。速冻粽子应在冰箱冷冻室存放,不可常温存放。新鲜粽子每次要少量购买,并及时食用;自制粽子保质期短,最好现包现吃。没吃完的粽子需在放凉、水分沥干后冷藏或冷冻,最好尽快吃完。再次食用时须彻底加热。
特殊人群,控制食量。粽子主要以糯米或其他谷类食物为主要原料,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食用量,老年人、儿童和心血管病患者、肠胃消化功能较弱者应少量食用。添加肉类和油脂的粽子中脂肪含量较高,加上糯米的黏腻,普通人食用也要适量,不可贪食。
食品安全科普栏目编辑:白银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理化室主任 寇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