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00139112093/2022-125169 | 生成日期: | 2022-11-07 |
文 号: | 关键字: | 淤地坝,建设,流域,水土流失,河 | |
所属机构: | 市水务局 | 发布机构: |
关于对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第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 |
信息来源:市水务局
发布时间:2022-11-07 15:11
浏览次数:
|
|
|
|
祖厉河是黄河上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华家岭北侧,南源厉河是甜水,东源祖河是苦水,祖河和厉河在会宁县城南汇合后,始称祖厉河,纵贯会宁南北,流经靖远县城后注入黄河,全长219千米,总流域面积10653平方千米,其中会宁县境内153千米,面积5172平方千米,是会宁的“母亲河”。祖厉河流域内梁峁交错、沟壑纵横,土质疏松、植被稀少,一遇暴雨,大量的泥沙直接被夹带流入黄河,加之祖厉河会宁段处于森林草原向荒漠化草原过度的自然植被带,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范围广、侵蚀强度高,导致其成为甘肃省乃至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近年来,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祖厉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将会宁县列入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先后实施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及梯田建设等项目,仅“十三五”期间,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达453.4平方公里(新修梯田22.95万亩,造林22.71万亩,种草14万亩,封禁治理5.07万亩,实施小流域治理1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89.5平方公里),建成各类拦蓄工程42座,水保防护体系综合蓄水效率和拦泥效率分别达30%和42%,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就淤地坝建设而言,我市早在2003年起就以水利部在北京召开的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前期工作座谈会为契机,编制完成了《甘肃省黄土高原白银市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规划(2003-2020)》及各县区淤地坝规划,全市规划建设120条小流域坝系,新建骨干坝957座,中小型淤地坝4397座;其中会宁县布设45条坝系,新建骨干坝665座,中小型淤地坝2267座,但后期由于国家投资方向发生变化淤地坝建设范围缩小,白银淤地坝建设项目暂时停滞。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在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川县梁家河村视察调研时强调:“淤地坝是流域综合治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既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要因地制宜推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科学开展祖厉河保护和治理,有效解决流域内人畜饮水、农业生产灌溉,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等指明了方向。2020年以来,国家和省上相继把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市、县水务部门抢抓历史机遇,将淤地坝建设纳入《白银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白银市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白银市水土保持“十四五”规划》、《白银市贯彻落实甘肃水利“四抓一打通”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专项规划,并积极向省水利厅和省发改委汇报,将会宁县列入全省淤地坝建设重点县区。2021年省水利厅将会宁县淤地坝建设纳入全省“十四五”水利规划,规划新建淤地坝 13座,其中大型6座,中小型7座,建设地点均在会宁县中南部华家岭区域内,会宁县成为“十四五”时期全省淤地坝建设的重点县区之一。2021年以来,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相继下达会宁县淤地坝建设资金2249万元,计划新建淤地坝6座,目前,1处开工建设,计划年底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5处正在开展招投标工作,计划近期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90%以上建设任务的;同时经市县水务局部门争取,省水利厅2023年计划在会宁县安排实施淤地坝7座(5座大二型,2座中型),总投资2433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历史机遇,积极向省发改委、省水利厅汇报衔接,全力加快淤地坝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在全面完成“十四五”期间已规划13座淤地坝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争取更多资金、更多项目,多建设、早建设高质量淤地坝,为华家岭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系统治理做出应有的水利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