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0MB15042354/2024-00013 生成日期: 2024-09-13
文       号: 关键字: 旅游,乡村,发展,文化,特色
所属机构: 市文广旅局 发布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关于白银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131号提案答复
信息来源:白银文旅
发布时间:2024-09-13 09:19
浏览次数:

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关于白银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131号提案答复

尊敬的包彩玲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 ”已收悉,在此,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对你们提出的建议,经我们认真研究,认为你提出的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 ,对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白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质量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我们将认真吸收采纳你的建议,厘清下一步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快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发展乡村旅游,是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近年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甘肃调研时做出的“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工业强市不松手、乡村振兴抓上手、生态旅游握紧手、开放发展携起手的理念,将乡村旅游列入重点工作,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总要求,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着力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坚持走集约化、高端化、特色化的优质旅游发展之路,努力构建“龙头带动、多点开花、网状辐射、全域推动”的旅游业发展新格局,抢抓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坚持规划引领,产业为基,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休闲旅游为支撑,以乡村旅游扶贫政策为措施,突出“土气、老气、生气、朝气”,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依托靖远东湾、白银区大坪凤园花海、景电高扬程灌溉区、甘肃条山农场和柏林山庄、会宁线川田园综合体、平川陶瓷小镇和陶都花苑、景泰红沙岘生态体验园等国家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因地制宜打造田园综合体。依托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的自然地理区位优势,实施乡村旅游要素拓展和品牌创建工程,重点培育白银区乡村旅游“六朵金花”、黄河•白银云客小镇,靖远水岸三合、稻香•瓜园村,会宁厍弆•杏花村、线川田园综合体,景泰石头部落•大水䃎,平川区月河湾、小黄湾、古韵•陡城等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创建了一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从而促进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带动了本地乡村旅游热,谱写出了乡村振兴的美丽篇章。目前全市拥有A旅游景区16家(4A级5家、3A级1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大水䃎村、顾家善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7家,白银区、会宁县被评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021年度会宁县被评为乡村旅游示范县;景泰喜泉镇大水䃎村、白银区水川镇顾家善村、靖远县糜滩镇独石村、会宁县老君坡镇谢家埂子村等13个村被评为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2022年白银区水川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同时,鼓励支持大水䃎•青舍、西遇部落、龙山民宿、1982顾家善文化驿站等一批旅游民宿发展壮大,带动项目建设“动能积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通过农业搭台,旅游唱戏,持续向绿水青山要效益,在乡村“好风景”中培育 “好前景”。充分依托白银特色农产品,深度挖掘地方饮食文化,持续推广靖远、景泰枸杞,小口大枣、大庙冬果梨、会宁杂粮等国家地理标志品牌,积极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名宴”五大特色饮食品牌,持续做强酸烂肉、羊羔肉、一窝丝、水川长面等旅游特色小吃,不断提升旅游餐饮品质。

二、乡村旅游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市乡村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规划指导不力,基础设施落后,经营理念滞后,投资不足,层次不高等的问题,如乡村旅游开发时间短、整体基础薄弱,“吃、穿、住、行、游、购、娱”旅游产业发展要素不充分,主要景区间的道路交通、污水处理等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健全;旅游产品单一、知名度较低,产业规模较小,旅游产业链没有延伸,景区品牌较少,缺少主题景区,经济总量不足;行业内部监管不规范、不到位,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水平有待提升,高端人才较为短缺,致使筹资拉动和人才兴旅战略得不到有效实施;旅游资源总体体量小、分布散,造成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旅游资源及产品的整合难度较大,严重影响到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和创收能力等等多方面的问题。还有你提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乡村旅游经营者以本地无业村民为主,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对地方特色、人文风情不甚了解,经营松散、管理不规范,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服务理念都亟待提高。农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乡村旅游的主体应该是农民,但在引进资金和项目,有企业家单向享用农村发展资源的倾向,农民的参与度不高,农民没有发挥农村发展的主体作用等等。为此,在今后的乡村旅游发展中,我们将积极考虑采纳你提出的建议,集思广益,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建议,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推动我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三、乡村旅游发展下一步计划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促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十四五”期间,我们按照《甘肃省“十四五”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白银市“十四五”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规划》,立足全市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乡村资源特色等,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依托沿黄 258 km 旅游长廊,按照“高起点、特色化、可落地”原则,打造一批以会宁县南什川·红军村、状元红·新农庄,景泰石头部落·大水䃎、,靖远县水岸三合、稻香村·瓜园,白银区“六朵金花”、五柳·云小镇,平川区泉村·响泉、小黄湾·古村落、古韵·陡城等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和示范村。重点实施会宁县线川、靖远县东湾镇、景泰县五佛乡、白银区大坪、平川区水泉镇田园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力争一批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县、文旅振兴乡村旅游样板村,推动乡村旅游走向全面发展。抢抓黑山峡水利枢纽重大工程建设机遇,主动作为,根据我市实际,邀请专家学者,编制《黄河白银段重大水利工程黑山峡河段开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积极谋划项目,争取国家及省上资金,进一步推动黄河白银段重大水利工程黑山峡河段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是加强乡村旅游功能建设,强化服务保障体系。突显“甘肃黄河富白银”的鱼米之乡形象,擦亮“黄河之上·多彩白银”品牌,挖掘黄河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重点打造以沿黄示范带、景区郊区周边、三条国省道沿线为引领的“一带两区三线”美丽乡村集中示范区。改造提升一批具有历史记忆、民族特点、地域特色、民俗历史的古镇古村落,优先推荐黄河流域乡村旅游村落申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积极建设沿黄乡村旅游小镇,整体推进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和生活品质提升工作。优化空间布局,重点推进环城游憩带和景区依托型乡村游憩带建设。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行动,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坚持“一户一品、一家一特”,打造一批风味独特的招牌美食。积极开发黄河战鼓、舞狮、舞龙等鼓舞类节目,皮影戏、滚灯、打铁花、高跷、旱船等杂艺类节目,民谣、流行音乐等歌舞类节目。建设一批“黄河驿、长城谣、长征颂、丝路情”主题特色民宿。

三是加快乡村旅游规范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为进一步发挥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村旅游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白银市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奖励补贴办法(试行)》,从各方面加大对乡村旅游规范发展进行指导,助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优化乡村旅游政策扶持机制,强化对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民宿建设、人才培养等的扶持,积极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培训,每年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培训,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四是加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期间将是全市脱贫攻坚全面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年,国家要求未来继续做足文化和旅游文章,发挥文化扶智、旅游富民的引领作用,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今后我们将以文化建设凝聚发展,以旅游带动市场消费,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为进一步巩固现有扶贫成果发挥新力量,承担新责任。积极争取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持续加强乡村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完善交通配套设施。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契机,积极争取各方资金支持,为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夯实基础。大力推进旅游厕所从城市、景区向旅游村镇拓展。改善游客接待、停车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

五是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创建,提升乡村文旅的竞争力。按照省文旅厅关于开展旅游资源普查的通知,我市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在普查中我们将对已经开发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和未开发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进行详细的普查,摸清乡村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背后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以及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资源,使自然风光能够与人文交融,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指导各县区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村旅游示范县、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等品牌创建,以品牌引领乡村旅游发展层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乡村争创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全市乡村旅游整体水平和形象。大力举办乡村旅游节、美食节、采摘节、民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吸引人气。通过旅行社与乡村旅游景区(点)互动,组织乡村旅游专题活动, 拓展乡村文化旅游演艺市场,实现以节促销、以节促游和以节富民的目的,不断增强乡村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六是强化乡村文化建设,塑造乡村文旅品牌。乡村经济繁荣发展植根于乡村文化自信的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的创建。在大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我们以“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年为契机,坚持以“龙头引领、政府指导、企地合作、综合开发”的原则,依托我市境内沿黄流域独特地理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乡村文旅“土特产”“一招鲜”知名品牌,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耕我市乡村旅游独特内涵,涵养文化底蕴。同时,要积极开发专业运营管理模式,全方位、多领域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着力吸引市内外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乡村文化旅游,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休闲节假日生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和广告外溢效应,促进我市乡村振兴和旅游文化品牌深度融合。

七是强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为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层次,提高乡村旅游知名度,我们强化宣传方式,通过微信、微博、白银文旅公众号、旅游节会、农产品展销会等,与途牛网等平台合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宣传乡村旅游发展的好经验、好典型,营造良好的乡村旅游发展氛围。尤其在天水麻辣烫出圈后,借助天水麻辣烫的火爆热度,全市文旅系统组织宣传推介团队奔赴天水,与天水一起“热辣滚烫”,向天水市民和游客朋友推介乡村旅游线路和产品,展示白银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美味可口的特色美食、独具魅力的非遗项目等,助力“黄河之上·多彩白银”文旅品牌出圈出彩。

白银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繁荣,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也衷心感谢你为白银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建言献智,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一无既往地加强对白银文旅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携手奋进,为建设美丽新白银共同努力。

联 系 人:祁建荣

联系电话:8238186

联系地址:白银市白银区兰州路156号(广电大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