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04007623704892/2024-122242 | 生成日期: | 2024-02-22 |
文 号: | 关键字: | 地质灾害,应急,能力,隐患,开展 | |
所属机构: | 市应急局 | 发布机构: | 市应急局 |
白银市2024年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要点 | |
信息来源:白银市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4-02-22 16:39
浏览次数:
|
|
|
|
2024 年, 白银市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 灾救灾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坚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 “两个坚持、三个 转变” 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决策部署, 进一步健全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体制机制,实化细化应急准备 措施,强化部门间协同联动,科学有序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最大 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全市经 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一、夯实灾害防范基础,健全应急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夯 实政府主导、 自然资源部门牵头“ 防”、应急部门牵头“救”、有 关部门通力协作、技术力量支撑、社会各方参与的突发地质灾害 应急组织体系,健全部门间的协同配合机制,做好日常管理和灾 时应急工作衔接。围绕地质灾害会商研判、监测预警、隐患排查、 避险转移、应急救援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建立健 全专群结合监测体系和分级叫应叫醒预警体系。督促市级成员单 位和县( 区)、乡镇(街道)、村组(社区)抓紧修订完善地质灾 害应急预案、方案,提升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 平,尤其是乡镇(街道)、村组(社区)要在应急预案修订中要 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根本上解决好“转移谁、怎么转、往 哪转”的问题。充分发挥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部门优势,合力推 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和应急救援工作的落实。 二、细化灾害隐患排查,强化隐患风险管控。 因应积石山 6.2 级地震和平川区 4.9 级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风险隐患防 范应对,各县( 区)和自然资源部门要盯紧看牢,进一步细化全 域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要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雨 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重点加强城镇、学校、 医院、 集镇、安置点、工棚等人员密集区、重要基础设施周边、重要交 通干线、切坡建房区域、旅游景区等区域风险隐患排查,做好风 险评估和查漏补缺。对排查出的新增隐患点,抓紧建立台账,及 时更新入库,动态研判发展变化趋势,逐一落实防灾避险预案, 及时完善警示标志,确保对隐患管控到位,并推动建设安全防护 设施,逐步减轻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 三、强化地质灾害监测,科学预警叫应叫醒。进一步完善市 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机制,提升区域精细化预警水平,做好 汛期及各类重要时段的会商研判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分析, 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细化群测群防网格管理,逐点 落实、更新群测群防员信息,加强对群测群防人员的培训,夯实 基层监测预警能力。强化针对特定区域、特定人群的精准发布能 力,增强预警信息发布的精准度和时效性,通过广播、电视、微 信、手机短信、“党建+应急管理”等多平台、多渠道发布预警信 息和风险提示,落实预警叫应叫醒,打通监测预警“最后一公里”。 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提升应对重大地质灾害风险监测预 警能力。强化监测设备配备和技术培训,提高识灾辨灾能力,提 升监测科技水平。 四、强化应急抢险准备,提升救援保障能力。做好冻融期和 汛期突发地质灾害防范和应急准备,根据趋势预测,及时组织开 展应急会商,制定相应工作措施。做好地震、强降雨引发的地质 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强化风险隐患排查、监测分析等工作。做好 应急救援队伍和抢险物资准备,加强地企合作,统筹推进国家矿 山救援队、市县( 区)消防救援队、基层救援队伍和社会救援队 伍地质灾害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努力形成“专业性强、反应灵敏、 协调有序、处置快捷”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全面掌握 抢险救援物资储备情况,加强重点物资定期维护和更新,建立健 全救灾物资共享和快速调配支援机制,提升就近快速调派能力, 重点区域要适当前置一定数量救灾物资。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 准备检查,督促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 五、开展抢险应急演练,强化避险能力提升。积极筹备做好 省上组织开展的省市县三级联合应急演练,市县两级组织开展一 次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每个重大隐患点应确保每年至少组织一次 演练,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锤炼应急救援队伍,提升抢险救 援能力,确保预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督促指导乡镇(街道)、 村组(社区)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开展应急演练,加强地质灾害应 急避险科普宣传,做到人人知晓、人人掌握,确保避险撤离“早 跑、快跑、会跑”,先期自救互救 “有力、有序、有效”。 六、及时科学研判会商,高效处置险情灾情。全面掌握地质 灾害危险区域内受威胁的人员等情况, 出现地质灾害险情征兆 时,按照 “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要求,及时科学 研判会商,紧急撤离疏散群众,做到 “应转必转、应转尽转”。 地质灾害发生后,按照预案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组织协调相关部 门及时高效做好灾害抢险救援工作,尽最大努力抢救被困群众; 及时开展应急调查评估、会商研判和监测预警等工作,科学实施 救援行动,坚决防止二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切实做好受灾群众 安置工作,落实落细受灾群众撤离安置管控各项措施,坚决避免 因管控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 七、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强化防灾技能培训。充分结合“5 ·12” 全国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地质灾 害防范科普宣传教育,切实提升群众识灾、防灾、减灾、救灾的 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应急第一响应人”传帮带积极作用,组 织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人员、一线人员开展不少于一次的地质灾害 应急管理培训,切实提升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指挥 能力,高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地质灾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