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切实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
发布时间:2021-06-08 00:00
浏览次数:

关于切实做好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县区党委,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级国家机关及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人民团体,中央、省在银各单位:

  当前,我市已进入风雹、强降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多发期,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气象年景仍然总体偏差,进入汛期后,我市局地强对流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多,极端天气多发频发,降水量明显增大,与往年同期相比,各县区降雨将偏多1~2成。为最大限度减少极端灾害性天气对我市企业安全生产、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城市运行和群众生活造成不利影响,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面做好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三个必须”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决杜绝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高度重视极端天气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切实做到“思想、组织、责任、队伍、装备、经费”六到位,确保一旦发生灾害性天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保证交通、通讯畅通和市政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二、切实加强预报预警。气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实时做好大风、雷电、冰雹、强降雨等天气的监测、研判、预报、预警工作,切实提高预报预警精度;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要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并按照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程序,第一时间向各地、各有关单位和全市广大群众发布预警信息及防范应对知识。水务部门要加强雨情、水情、汛情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汛情信息。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预警。公安、城管、交通运输、住建、工信、教育、应急管理、文广旅、卫健、农业农村、宣传、供电、通信等单位和行业系统要加强沟通协作、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进一步强化对极端天气次生、衍生灾害的监测预警,依据各自职责,及时组织发布相关预警信息和防范应对知识。各县区、乡镇、村社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短信、微信、手摇报警器以及鸣锣吹哨等有效手段,及时准确向辖区企业、城乡群众发布预警信息,切实做到预警到村(社区)、提醒到户、通知到人。

  三、及时排查消除隐患。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开展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针对山洪灾害隐患点、地震地质灾害隐患点、林业草原火患风险点、危险建筑边坡、低洼危房、削坡建房、简易工棚、房屋、景区(公园)、自然保护区、林场、农场等“山边、崖边、河边”灾害高风险区和垃圾填埋场、淤泥渣土受纳场、排土场、排水管网、危大工程、工作面工程、建筑工地、小山塘、河道、水库、水电站、“三无”船舶、养殖场、石油、化工、燃气罐储企业、危化品生产储存等重点单位、场所和部位等开展风险隐患摸排,对于排查发现的问题隐患要第一时间治理消除。确实不能短期内消除的,要及时做好对周边或可能受影响群众的提醒,安排专人盯守,提前确定避险转移路线,设置集中安置点,确保发生险情后能第一时间安全转移安置。

  四、严格企业安全措施。煤矿、非煤矿山领域要突出加强汛期应急预案演练,确保发生灾害天气能安全、迅速、有效地撤出井下人员,因灾导致安全隐患没有排除的,严禁安排下井作业;危化领域要针对夏季高温、雷电、暴雨等极端天气,按标准配备各类应急装备,科学制定危险化学品企业紧急停车、物料退出等应急预案,确保突发情况下危险作业岗位和关键装置的应急处理措施安全到位;建筑施工领域要加大对建筑工地、生产厂房、临建设施的排查,遇有大风、雷电、强降雨等极端天气,要迅速停工撤人;道路交通领域要针对极端天气,强化路面管控和疏导,加强对桥梁隧道的安全检查,严防道路交通事故。消防、特种设备、旅游、教育等其他行业领域,都要结合实际,切实做好极端恶劣天气下风险管控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五、全力做好应急准备。认真落实部门联动机制,统筹做好会商研判和指挥调度,做到提前预判、妥善应对。要尽快做好各类应急预案的修订,按照逐村逐社逐企业要求迅速开展应急演练,做到演练全覆盖。认真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对机械设备维护、救灾物资储备、调配和供需协议等情况开展全面检查,确保关键时刻物资备得足、调得动、运得出、用得上。要加强救灾队伍日常训练和救援准备,一旦接到救援命令,要迅速按照职责分工有效开展应急抢险,最大限度把灾害影响降至最小程度。要加强值班值守工作,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加强对值班通讯、办公等设施的检查和维修,确保通信联络畅通,一旦出现灾情或发生突发事件、紧急情况,要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确保不误报、不迟报、不漏报,确保应对工作及时有序高效运转。

  六、开展全民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模式,运用“传统手段+现代手段”,结合“安全生产月”“五进”“安全生产白银行”等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媒介,设置互动功能,大力宣传普及安全和防灾减灾避险常识;要结合逐村逐社应急演练,印制宣传教育折页、明白纸等宣传材料,进一步做好日常安全和自然灾害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全民安全防灾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转变。

  七、强化统筹协调联动。各级减灾委、应急指挥机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全面加强对极端天气应对工作的指导。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责范围,认真落实应对措施,一旦发生灾情,要积极主动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妥善安排基本生活,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各县区政府要切实履行属地责任,组织做好汛期和极端天气后的粮油、副食品、蔬菜等供应保障和价格稳定,维护好市场秩序。卫健部门要做好卫生防疫和医疗救助准备,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宣传部门以及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通信部门要密切配合,提前向社会发布各类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范避险意识;在发生灾情后要在第一时间如实报道灾情以及应对情况,严防各种谣言和不实信息扩散,造成群众恐慌和误解。

  八、加强跟踪督查问效。市委办、市政府办及应急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各县区各部门各层级极端天气防范应对工作的督查检查,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及时督办,跟踪逐条进行整改。对推诿应付、整改不力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要严格倒查责任,严肃追责问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