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00000000000000000/2024-00006 生成日期: 2024-08-26
文       号: 关键字: 城市,建设,提升,改造,宜居
所属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发布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关于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066号提案的答复
信息来源:白银融媒
发布时间:2024-08-26 17:10
浏览次数:

马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

一、生态宜居城市的内涵

生态宜居城市是“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两者的结合。生态城市主要是指一定区域人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的居住区,强调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宜居城市是指人居环境良好,居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得到较好地满足,居住满意度较高的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是对生态、宜居理念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从“生态城市”转变为“生态宜居城市”,是一个从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和谐统一,到更注重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过程,促使城市以和谐健康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我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城市承载力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一是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品质。认真贯彻“建设生态宜居白银,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发展战略全市共栽植各类绿化苗木590024株,实施园林绿化项目10个新增绿地面积383.28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了2500公顷新建道路29条19.54公里、改造道路35条47.78公里,新增人行道7.6公里,建设非机动车专用道9.85公里,完成7座人行天桥建设;新建改造供水管网94.03公里、供热管网64.34公里、燃气管网20.13公里、污水管网80.74公里、雨水管网97.62公里建成投运白银振华环保厨余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项目,率先在白银区开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全年利用建筑垃圾2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2023年底,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7.38%,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82%,城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为83.0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1.37%,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100%。

二是有序推进民生安居工程以宜居安居为目标,全力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及棚户区改造,宜居安居品质不断提升。2019年以来,全市共改造老旧小区101729户2678栋楼,604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十四五”期间,全市开工改造棚户区3628套,完成175套货币化安置任务;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持续推进绿色社区创建、居住社区补短板行动和完整社区建设,累计更换采暖管16.4万米、给水管10.6万米、排水15万米,改造道路43.65万平方米,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公共绿地等4.7万平方米,新建幼儿园1所,新建养老服务设施1处,新增划定停车位6299个,新增电动汽车充电桩145个、非机动车充电桩176个,新增设置智能快件箱、智能信包箱的小区3个,新增安防智能感知设施及系统1504套。

三是有效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大处”着眼、于“微处”着手、向“实处”发力,制定出台了《白银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办法》白银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色彩管理的通知等系列制度规范。严格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要求,聚焦城市“十乱”行为,全面开展综合整治,对违法建设始终坚持“露头就打、动工就拆”的“零容忍”高压打击态势规范整治店外经营13536家、流动摊点6583个,查处露天烧烤341起、露天焚烧76起、餐饮油烟污染95起。从严整治临时摊点,规划设置临时便民市场摊位621个规划设置季节性瓜果临时销售点238个制定了《住建领域停车设施建设管理“一难两乱”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市住宅小区停车位由原来68988个增加到110036,持续提高城市整体风貌。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规划引领,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一是高起点谋划。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围绕城市更新、生态环保、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抢抓政策机遇,树立系统思维,结合城市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有机衔接国土空间规划,统筹城市景观设计和建筑风貌,深入谋划、加快实施城市更新十大行动,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凝聚力、辐射力。二是高标准编制。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意愿,借助高水平设计团队,科学编制规划,提升规划设计的档次和水平。三是高水平实施。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注重产城融合发展,统筹考虑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强化产业导入、配套提升,持续滚动推进项目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一是稳步提升再生水循环利用水平。对照《白银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紧盯试点项目,加强统筹调度,督促各县区、各建设单位高效高质量落实工作任务,确保今年年底实现恢复再生水尾水人工湿地64万平方米,全市区域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再生水供水量占总用水量比例3.5%以上的试点目标任务是常态化开展黑臭水体排查。依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常态化开展全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排查结果在市政府网站进行公示,确保建成区均无黑臭水体。三是持续推进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加强“年久失修、淤积漏损严重”污水管道、排水口、检查井的维修改造,确保收集污水水质和水量稳定,多措并举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水平统筹做好垃圾分类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落实《全市生活垃圾分类2024年工作要点》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鼓励在有条件的小区实现“干湿分离”。指导县区加快谋划建设建筑垃圾填埋场,并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特许经营企业白银创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合作,统筹推进全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一是因地制宜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构建“人、房、地、钱”四位一体联动机制,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引导房地产企业由追求速度转向追求品质,向注重产品质量和运营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转型,用高品质、新科技、好服务引领发展、满足需求,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购房者,努力让“住有所居”转向“住有宜居”。是稳提升园林绿化建设水平持续推进白银区银凤湖、中华湖、甘肃湖中水回收利用、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统筹推进滨河东路、工农路等道路绿化和晶虹.文化公园等公园绿地建设,持续提升新增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努力提升我市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助力我市早日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开展城市道路提升改造行动。以提升道路的通畅性、舒适性、便捷性和市民满意度为目标,推动实施白银区工农路改造、会宁县通宁街、靖远县南环路、清华园北侧道路等市政道路建设改造项目,不断完善城区路网结构,努力提升城市路网密度。是加快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紧盯2024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个、1718户任务目标,加快推进2022-2023年度续建项目建设进度。五是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程度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内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逐步推广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储存利用等设施,因地制宜实施海绵城市建设

坚持科技赋能,聚力提高城市智慧化水平。一是建设完善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逐步构建包括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和基础设施三维模型、标准化地址库等的CIM平台基础数据库,形成城市三维空间数据底板,推动数字城市和物理城市同步规划建设。二是拓展完善数字城管平台功能城市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等市政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化管理,市政基础设施运行数据采取全面感知和自动采集,对水电气热等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模拟仿真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管网漏损、防洪排涝、燃气安全等及时预警和应急处置,充分保障市政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提高城市“自我感知、自我判断、自我调整”能力。

人:高东梅

联系电话:8250611

 

 

                  白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8月23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