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动态 > 白银要闻

白银集团用心用智点亮矿物研究“科技树”

近年来,白银集团围绕有色主体产业,在采选冶系统的全供应链、全价值链上持续优化指标、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特别是在资源二次利用和“吃干榨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点亮了矿物工程研究的“科技树”。

作为白银集团矿物研究的主力军,西北矿冶研究院矿物工程研究所扎根集团本部,致力于为“家门口”的科研攻关服务。通过与各厂矿单位的深度合作,研究所挖掘出更多效益增长点,2024年实现产值9150万元,创历史新高。

白银集团铜冶炼车间的降尘废料中含有金、银、铜等多种有价金属,但长期以来未能充分发掘其价值。2024年3月,矿物工程研究所启动采样实验,并于10月底实现稳定回收利用。由于各车间生产差异大、原料性质复杂,研究所为每一批原料量身定制除杂回收方案,过程繁琐且需灵活应对各种变化。截至2024年底,研究所已处理近6000吨原料,金回收率达65%,银回收率达75%,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2024年9月10日,白银集团厂坝铅锌矿复杂难选铅锌尾矿深度综合回收集成技术应用项目正式转入工业试生产。这一项目是矿物工程研究所为实现尾矿资源二次利用、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创新性项目。目前,该项目的尾矿锌金属平均回收率达到55%,锌精矿品位达到30%。

与此同时,白银集团新疆索矿氧化铜矿项目也在如火如荼推进中。矿物工程研究所针对新疆索矿氧化矿所完成的最新选矿试验,不仅可实现铜金属有效回收,且没有酸浸废渣等危废物的产生;在氧化铜原矿品位0.6%-0.8%的情况下,铜回收率达到52%,铜精矿品位达到17%,实际药剂成本远低于设计,大幅提高了氧化矿的利润。

矿物工程研究所也积极“走出去”大显身手。2024年,矿物工程研究所与吉尔吉斯斯坦一家矿业公司签署的科研项目取得突破。一年多的持续攻关下来,矿物工程研究所针对剥离层给矿金属品位波动大、矿泥含量高、矿石性质差异大的特性,开发出了适应性很强的生产流程,实现氧化铜金矿、赤褐铁型金矿、高滑石高泥给矿之间生产的无缝衔接,各项指标得以有效突破,铜回收率提高8个百分点,金回收率提高2个百分点,吨矿处理药剂成本从90元以上降低至不到60元,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通过这一项目,矿物工程研究所完成科技成果鉴定1项,申报技术专利15项,发表科技论文12篇,所凝结的一项科技成果斩获中国有色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不仅为矿物工程研究所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大幅度提振了团队自信心。大家都想着进一步‘走出去’,攻克更多的高难度技术项目,为白银集团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选矿和综合回收利用领域发展贡献力量。”白银集团西北矿冶研究院矿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苗梁在采访时信心满满地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