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织锦绣 沃野起宏图
——白银市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夏粮归仓,秋禾正盛。行走在白银广袤的田野上,高标准农田里玉米拔节生长,设施农业大棚中蔬果飘香,规模化养殖场内牛羊成群……一幅产业旺、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构建“四集群+四片带+N”农业产业格局,大力实施“种养农业提质创优、农产品加工升级增效、农业品牌培育营销、基本农田改良扩产”四大行动,全力打造沿黄现代农业发展高地,推动农业农村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从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到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从深化农村改革到建设和美乡村,白银正以奋进之姿,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奋力谱写“三农”工作的崭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粮食种植面积398.36万亩,超计划任务3.36万亩,夏粮秋粮稳产基础扎实。通过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开展“虫口夺粮”行动等举措,全市粮食生产实现量质齐升。与此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盐碱地治理同步推进。截至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67.41万亩,改造盐碱耕地24.12万亩,昔日“瘠土”正变为“沃野”。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白银市高效运转“一键申报”机制,通过衔接资金项目、公益性岗位安置、劳务输转等组合拳,11.89万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短板逐一补齐,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面对自然条件制约,白银市紧盯产业培育,化劣势为特色,全力打造现代寒旱农业高地。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打造标准化种植基地32个,建成省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8个、畜禽饲养量达到1520万头(只)、特色种植业面积达到358万亩。
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力推进“甘味”品牌建设,靖远旱砂西瓜、景泰龙湾苹果、平川甜瓜等10个农产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有效期内绿色、有机、名优特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205个,“甘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品牌分别达到5个、50个。
项目引擎作用愈发凸显。黄河上游高效节水暨粮食安全生产保障工程等127个储备项目加速布局,已争取中央、省级下达专项支持项目52项、资金5.16亿元;农业产业链年内新签约项目19个,完成年内到位资金27.46亿元。在景泰县盐碱地渔农综合利用示范园等标杆项目带动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农业”图景渐次展开。
从“一处美”到“全域美”,白银市深入挖掘乡村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动力活力,围绕全市“一带两区三线”重点区域,启动100个发展类村庄提升工程,目前已成功申报6个村为2025年省级“和美乡村”。环境整治中,“三清一改”行动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村庄从“干净整洁”向“生态宜居”升级。基层治理方面,“码上反映·马上办理”民情直通平台办结诉求3万余件,“五治融合”让矛盾化解在了田间地头。
站在年中节点回望,白银市“三农”工作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展望未来,白银市将以更实举措守牢底线、以更大力度振兴产业、以更高标准建设和美乡村,持续谱写乡村振兴的壮美乐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