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下午3时,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省统计局副局长何涛,省文旅厅副厅长李殿俊,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张涛,共同介绍2025年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 卢莹 发布人 省统计局副局长 何涛 省文旅厅副厅长 李殿俊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 张涛
省统计局副局长 何涛
何涛: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四强”行动,着力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延续稳中有进发展态势,生产供给支撑有力,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居民收入持续增加。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997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30.8亿元,同比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3324.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5315.2亿元,增长5.6%。
一、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畜牧业稳中向好
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全省蔬菜产量1843.9万吨,同比增长4.8%;水果产量792.9万吨,增长5.5%;秋粮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猪牛羊禽肉产量126.4万吨,增长5.9%;牛奶、鸡蛋产量分别增长19.9%和15.4%。三季度末,生猪、牛、羊、家禽存栏分别增长0.1%、0.5%、4.6%和6.5%;前三季度,生猪、牛、羊、家禽出栏分别增长0.7%、8.7%、9.1%和13.2%。
二、工业生产快速增长,重点行业支撑有力
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6%,制造业增长1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2%。全省有生产活动的37个行业大类中,25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5.9%、12.5%、6.7%。从重点产品产量看,黄金、铅、精炼铜、白银、镍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9.2%、34.3%、21.1%、16.6%、11.1%。
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92.9亿元,同比增长11.5%;利润总额363.7亿元,下降11.3%。
三、服务业增长加快,交通运输保持稳定
前三季度,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8.5%、13.9%、13.4%、8.2%。1—8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17.2亿元,同比增长5.9%。
前三季度,全省铁路客运量6124.9万人次,同比增长11.6%;铁路货运量9086.7万吨,增长2.9%。公路客运量7413.1万人次,同比下降4.8%;公路货运量5.4亿吨,增长2.7%。
四、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收窄,基础设施投资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8%,降幅比1—8月收窄0.1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0%,制造业投资增长4.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0%。民间投资下降3.3%,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项目民间投资增长4.5%。
五、市场销售保持增长,以旧换新相关商品增速良好
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91.2亿元,同比增长2.7%。部分基本生活类和升级类商品增势较好,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2%、9.0%、8.4%。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建筑装潢材料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5.3%、38.3%、32.4%,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38.1%。
前三季度,全省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8%。
六、外贸进出口势头强劲,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值483.0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出口总值122.1亿元,增长36.3%;进口总值360.9亿元,增长8.7%。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55.3亿元,增长9.1%,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73.6%。
七、财政收支平稳运行,金融存贷稳定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2.3亿元,同比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90.6亿元,增长5.0%。
9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928亿元,同比增长9.3%;各项贷款余额30234亿元,增长4.4%。
八、核心CPI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继续下降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2%。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7%,衣着价格下降0.4%,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0.7%,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2%,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0.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2%,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6.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鲜菜价格下降6.3%,猪肉价格下降4.1%,粮食价格下降0.8%,鲜果价格上涨0.5%。9月份,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环比持平。前三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0.7%,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8%。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2.8%,环比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7%。其中,9月份同比下降4.1%,环比下降0.6%。
九、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5元,同比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36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3元,增长6.2%。从收入来源看,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增长6.4%、5.8%、3.3%、6.0%。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态势,高质量发展质效不断提升,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阶段,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从刚刚发布的数据来看,前三季度我省经济运行延续了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请问如何评价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的总体表现?经济运行呈现出哪些特点?
何涛: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省上下大力实施“四强”行动,扎实做好“五量”文章,加快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呈现高开稳走、进中提质、速效兼优的积极态势,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特点:
第一个方面,经济大盘稳中向好
一是地区生产总值增势良好。前三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增速比全国高0.9个百分点,连续15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次产业均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9%、36.9%、51.2%。二是财政金融平稳运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快于全国,金融存贷稳定增长,社融规模稳步扩大。三是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全省新增城镇就业28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93.4%;居民消费价格基本平稳,核心CPI上涨0.4%,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1个百分点。
第二个方面,生产供给持续发力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增速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畜牧、蔬菜、水果、中药材均保持较快增长;秋粮生产总体稳定,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二是工业生产加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1—8月加快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连续26个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支柱行业中,有色、电力、冶金两位数增长,对规上工业贡献率超过七成。三是服务业稳定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高0.2个百分点,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快速增长。
第三个方面,有效需求不断释放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彰显韧劲。项目投资增长2.9%,比1—8月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6.4%,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夯实;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0%,道路运输业投资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二是消费市场保持增长。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限上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通讯器材类、建筑装潢材料零售额继续保持了两位数高速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1.9%,增速比全国高25.4个百分点。三是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继续两位数增长,增速高于全国10.5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0.1%,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23.5倍。
第四个方面,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一是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积极推进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新增新能源装机1087.1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发电量占比均居全国前列;外送电量突破5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1%,已超去年全年总和。二是新兴产业聚能起势。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6%、3.7%。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速推进,庆阳数据中心智能算力规模达到7.4万P,前三季度用电量增长2.6倍。三是经营主体稳步扩大。全力推进招大引强,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21.96%;新设立经营主体22.2万户,其中新设立企业6.2万户,日均新设立企业达228户。四是创新动能不断聚集。新引进科技型企业157家,招引科技成果10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科技招商到位资金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78.5%、94.6%;新获批2个国家创新平台基地,“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
第五个方面,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一是民生投入持续用力。教育、社保等11类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0.6%,“为民实事”全面推进,积石山灾后重建全面完成,榆中县灾后重建有序推进。二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6.2%,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从以上五个方面看,前三季度全省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向上向好的良好势头,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增强发展信心、用足用好政策,持续巩固拓展经济运行向好势头,全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
香港商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今年以来,我省文旅市场持续火热,请介绍一下我省文旅市场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做法。
省文旅厅副厅长 李殿俊
李殿俊: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锚定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目标,制定关于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优秀旅游目的地等行动方案,落实关于建设河西走廊国家遗产线路和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甘肃段等实施方案,构建起我省“两地一线一带”文化旅游业发展政策体系。全省文旅战线抢抓落实、争先进位,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1—9月,全省共接待游客4亿人次、实现旅游花费31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05%和12.31%;接待入境游客29.9万人次,同比增长62.04%。据携程发布,中秋国庆假日期间,来我省游客预定增长了17%,比全国高7个百分点,位居西部省区第一,“双节”期间共计接待游客2973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83.4亿元,全省文旅市场呈现出动能足、增长快、持续火的良好势头。
一是精准营销做热国内市场。省市县三级联动,“走出去”引客入甘,“请进来”留客消费。省文旅厅协同各市州文旅部门,紧盯我省重点客源城市,先后组织2025甘肃研学旅行资源对接大会,赴西安、四川、重庆及长三角开展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省内各旅游协会、文旅企业、重点旅行社以及几大旅游联盟同步加强省内互动交流、省外联动营销。1—9月,全省累计举办近百场次重点文旅推介活动,与5000余家旅行商、研学机构合作,推介营销覆盖52.66万人次,促成省内外700余家文旅企业、研学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兑现73家旅行社补贴资金402万元,用“真心实意”和“真金白银”推进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合力做大国内文旅市场“蛋糕”。
二是主动出击拓展国际市场。主动走出国门(境外)加强人文交流,打开国际市场,做热入境旅游。举行2025丝绸之路(甘肃)国际旅行商大会,组织境外网红达人和旅行商考察丝绸之路精品线路,联合开展6大文旅主题活动。赴2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项目52项,在境外举办了中国驻美大使馆“交响丝路 如意甘肃”主题活动,“茶和天下”约旦专场交流,泰国曼谷“甘肃文旅资源暨精品线路推介会”,约旦、泰国、毛里求斯文艺演出等活动;在境内邀请美国文艺采风团、商界考察团及日韩网红团来甘考察踩线、拍摄推广,组织日本NHK大型系列纪录片“欧亚铁路之旅”来甘拍摄,组织“你好!中国”2025亚洲旅行商中国行甘肃站活动,实施2025(23国)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全面加深了我省与全球伙伴的文旅合作关系。我省5家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的国际传播力指数持续居全国第一方阵,有力提升了如意甘肃的全球知名度美誉度。张掖丹霞地貌地质公园入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4个世界上最不寻常的景观”榜单,是我国唯一入选景区。
三是举办活动助推市场增长。精心组织开展“跟着艺术游甘肃”“让世界走进河西走廊”“全省研学旅行大会”“文旅创作者大会”等一系列富有创意和特色的品牌宣传活动,线上线下推介我省文旅资源和产品,网络传播量达187.6亿次,引流全国游客来甘旅游,其中“西北戏曲荟萃展演”被文旅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落日合唱派对”成为国内外游客竞逐的市场热点。成功举办2025年公祭伏羲大典和第八届敦煌文博会,其中伏羲大典邀请国际国内14个方面500名嘉宾出席,文博会邀请97个国家、8个国际组织的1200多名嘉宾出席,两大节会日益成为展示我省改革发展面貌、扩大甘肃文旅朋友圈的国际化平台。
四是创新业态丰富产品供给。实施文旅重点项目543个,实际完成投资203.2亿元,同比增长19.79%;开展招商活动790场次,签约项目456个,金额656.44亿元、同比增长84.49%,到位资金179.17亿元、翻了两番;新增文旅入规入统企业500多家,培育文旅康养产业链链主企业5家,其中2家企业4个项目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依托项目支撑和招商赋能,大力发展文博游、研学游、演艺游、户外运动、康养度假、生态休闲、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融合业态,丰富产品供给,满足多元需求,促进文旅消费升级。1—9月,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参观人数达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全省33个旅游驻场演艺项目共演出8392场,接待海内外游客261.86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12%;推出乡村研学游十大主题、百条精品线路,接待乡村游客1.53亿人次、实现花费521.52亿;全省非遗文创系列产品达到8大类3045种,建成“如意甘肃·文创体验店”主题购物专区3个(天水、酒泉、临夏),文创产品销售额3.6亿元、同比增长35.2%。开展文旅消费促进活动2382场次,“文旅年卡”销售带动周边消费2亿元。
五是强化整治营造舒心环境。开展为期1个月的“全省A级旅游景区管理与服务规范集中整治行动”,推动景区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开展旅行社、导游乱象专项整治,重点对甘青旅游环线联合执法检查,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打击行业乱象,营造平安、和谐、有序的文旅市场环境,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联合省机场集团举办“冬游甘肃·航旅相伴”活动,协调兰州、嘉峪关、金昌、张掖、陇南、庆阳和敦煌等7市启动省内航线串飞,繁荣省内秋冬季旅游市场。提前谋划冰雪、研学、度假等冬春旅游活动,努力做到文旅市场旺季更旺、淡季不淡、四季平衡。全年预计接待游客5亿人次、实现旅游花费40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和15%;入境游预计达到35万人次、增长41%,各项指数均能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央广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从刚刚发布的数据看,前三季度我省居民收入平稳增长,请问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增长有何特点?
国家统计局甘肃调查总队副总队长、新闻发言人 张涛
张涛:
谢谢您的提问。前三季度,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四强”行动,着力打造“七地一屏一通道”,尽心竭力抓发展,大力提振消费,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就业物价总体平稳,全省居民收入实现平稳增长。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前三季度全省居民收入增长的特点。
一是从全国看,增速高于全国平均。前三季度,甘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65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甘肃居民收入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高于全国1.0和1.1个百分点。同时,这一增速与全省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基本同步,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充分体现了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稳与进,增强了决胜“十四五”的信心和底气。
二是从城乡看,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36元,名义增长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3元,名义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收入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1.3和1.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上年同期的3.31降至3.27,下降了0.0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三是从来源看,收入四大项全面增长。
(一)工资性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全省不断完善就业帮扶政策体系,统筹用好多元就业渠道,持续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全力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积极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绩效相关政策,有效保障企业职工福利待遇。全省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198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快于全省居民收入增速0.3个百分点,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9.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增长5.1%和6.2%。
前三季度,全省各地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络,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上调,政策性生活补贴积极落实。全省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416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0%,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6%,其中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增长8.6%。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6%和7.2%。
(二)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保持增长。前三季度,省内消费有效扩大,全省文旅持续火热,农业生产总体稳定,“甘味出陇”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良好,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全省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02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4.9%,其中人均第三产业经营净收入增长7.7%。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6.6%和5.4%,主要农牧产品价格平稳运行,农村居民第一产业经营净收入增长4.4%,比上半年高2.1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全省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093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4%。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7%和5.1%。
总的来看,在各项惠民政策的发力下,全省居民收入保持了平稳增长,这个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也要看到,居民收入增速持续回落,实现全年收入增长目标任务仍需持续发力、继续用力。下阶段,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继续稳定和扩大居民就业,抓好“三秋”农业生产,巩固农业发展基础,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挖掘财产性收入潜力,促进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