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信息来源: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8-07 17:37
浏览次数:

各县、区人民政府,白银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各企事业单位,中央、省在银有关单位:

《白银市“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8月3日

(此件公开发布)

白银市“十四五”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依据国家和我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和省市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相关要求,结合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产业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三五”期间,我市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全国全省中医药大全精神,全力推动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等持续健康发展,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十三五”规划确立的发展指标任务基本完成。

——中医药发展机制逐步完善。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施行。2018年省政府制定了《甘肃省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甘政办发〔2018〕95号),2019-2020年,全国全省中医药大会相继召开,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43号),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甘发〔2020〕11号)。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关于促进中医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2018年市政府制定了《白银市中医中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市政办发〔2018〕124号),2019年,成立了白银市中医中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市政办发〔2019〕82号)和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协会,2020年建立了白银市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办发电〔2020〕42号),召开了白银市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市委、市政府印发了《促进白银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市委发〔2020〕24号),中医药发展机制逐步完善。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新冠肺炎等重大慢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临床研究和疗效总结取得积极进展,中药制剂、道地食药两用食品的研究开发卓有成效,市县各级各类机构,特别是中医机构总结的防治新冠肺炎的有效方剂层出不穷。

——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完善。成立了白银市中药材产业协会,推举我市引进的归根人才、北京大学生药系博士贾存勤为产业协会会长,引领产业高科技发展方向,走中药材精深化加工道路,合法合规推进白银市中药材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同时定期举办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规范化加工及市场化交易等技能人才培训班,中药材人才引进培养体系不断完善。

——中医药文化得到传播。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逐年提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全面参与疫情防控救治,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新冠疫情,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中医药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广泛认同度前所未有,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全面落实“健康白银”战略部署,坚持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医药事业产业联动,规模质量并行,传承创新并举,中医西医并重,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激活力,推进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全面推进健康白银建设、更好保障人民健康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惠民。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成果惠及人民,保证人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坚持传承创新、突出特色。把传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一切工作,正确把握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坚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坚持中医药原创思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积极参与医药改革,完善政策机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争取广泛支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兼顾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注重城乡、区域中医药发展,不断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三)发展目标

依据《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健康白银行动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白银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白银市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政策和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振兴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在健康白银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进一步健全,有利于传承创新的政策机制逐步完善。

——中医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中药材质量水平持续提升,供应保障能力逐步提高,中药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有序发展,中医药与相关业态持续融合发展,全产业链衔接延伸,产品种类更加丰富,成为全市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中医药产业在激活经济、吸纳就业、助力脱贫、乡村振兴、改善生态的多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更为优质丰富,中医药博物馆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传播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中医药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中医药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领域改革持续深化,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治理体系逐步完善,中医药信息化、综合统计、法治、监管等支撑保障不断加强,中医药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具体目标包括:做优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优化道地药材种植布局,打造道地药材优势产区,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十四五”末达到100万亩左右。全面推行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创建一批国家、省级中药材特优区,建成甘草、枸杞、黄芪、党参等大宗道地药材绿色有机示范基地。提高规模化经营水平,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做强中药精深化加工,打造中药加工产业集群,引进一批中药龙头加工企业,培育一批中药企业集团,提升一批中药骨干企业,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做大中药材市场化流通,提升中药材仓储能力,支持白银市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和标准化、规模化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建设。做精全过程质量管控,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强化产区环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道地药材认证。加强农药在中药材生产中的使用管理建立甘草、枸杞等大宗中药材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中药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溯源管理。建立市级围绕中药材的育种、栽培、田间管理、采收、加工、贮藏、流通、临床应用等环节的技术指导服务团队,解决中医药产业生产各环节突出问题。到2035年,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全面推进,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实现更高水平发展;中医药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全面提升,中医药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进一步增强;中医药在传统医学领域主导地位更加巩固,基本实现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医药发展整体性、协调性显著增强;中医药健康服务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为建设健康白银、实现白银经济社会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主要任务

(一)做优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打造中药材生产加工示范基地。结合白银市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家底,做好种源鉴定,建设综合性或单品种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筛选出一批适宜白银种植、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中药材品种,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种子种苗生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建设集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和市场供应为一体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确保中药材种源纯正、品质优良。

建设一批种植规模大、管理科学、流程规范、药材优质并具有竞争力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形成聚集效应,带动全市中药材种植产业规模化发展。鼓励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的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向中药材产地延伸产业链,培育出一批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开展趁鲜切制和精深加工,提高药材加工产品比例,引导中药材初加工向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

鼓励支持中医诊疗机构和中药企业采用“订单采购”等方式在经济欠发达县、乡建设“定制药园”,并将“定制药园”作为其原料供应基地,构建“医疗机构+中药企业+种植企业(合作社)”的合作机制,打造全市以中医药产业为依托的乡村振兴建设示范基地。

专栏1  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专项

1.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依据生态环境特点,在景泰县、靖远县、会宁县分别建立3-5个面积2000亩以上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重点开展优质甘草、黄芪、柴胡、党参等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1-2个工厂化育苗和种子工厂建设试点,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种子种苗繁育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推广。

2.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及产地初加工基地。新建或扩建5-8个面积5000亩以上的甘草、黄芪、党参、黄芩、枸杞和肉苁蓉等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尝试应用生态种植技术,建设3-5个甘草仿野生种植试点基地;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加上文冠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全市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率大大50%以上;施行订单式生产,培育发展2-3个集晾晒、烘干、切片、仓储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饮片炮制加工企业,开展产区就地精深加工,增加药材经济附加值。

3.中药材定制药园示范基地。重点支持会宁、景泰和靖远县以定制药园为依托建设中药材产业美丽乡村示范基地,联合全市各级中医诊疗机构和中药企业建设5-10个定制药园。

(二)做强中药材精深化加工,打造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全市现有产业园区优势,积极引导中医药龙头企业入驻,重点支持园区骨干企业从事中药饮片和药食同源产品加工,以及药膳、药浴、药饮、中医药减肥美容功能型保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鼓励企业开展中医药保健器械(具)、中药日化产品、中兽药、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开发应用,将园区打造成天然药物和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聚集区。

专栏2  大健康产品研发与生产基地建设

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工业集中区。以白银区高新技术产业园、银西生物医药园等4大产业园为主,周边县区农业科技园为辅,引入5-10家龙头企业入驻,依托枸杞系列产品、文冠果系列产品、肉苁蓉系列产品、菊粉和麦绿素等产品,打造大健康产品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中药工业生产总值达到60亿元,中医药产业全链条发展的要素基本完备,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

(三)打造中医药康养保健与文化旅游基地。支持在生态环境较好,有一定旅游资源基础的地区,开发以中医药康养保健功能为主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在全市现有中医药诊疗机构基础上建立医养康护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中医针灸、推拿按摩、中医理疗等医养结合中心,全面提升全市中医药康养保健产业服务水平。

充分发挥中医药对传统知识的载体功能,建设市级药用植物园,引种栽培国内常见药用植物,设立科普专栏,为百姓提供集科普、赏花、识药、游憩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场所。

专栏3  康养保健与文化旅游基地建设

1.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基地。在景泰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白银区水川黄河湿地公园和会宁西岩山生态文化休闲公园等旅游资源基础较好地区,重点打造以药膳汤粥、保健茶饮、中药温泉、赏花识药等项目为核心,集科普、康养、保健为一体的中医药康养保健旅游基地。

2.中西医结合医养康护基地。加大对白银同馨医养院的支持力度,推动健康养老、康复养生和医疗保健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推进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馆、国医馆、中医治未病中心、中医康复中心和中药制剂中心的“两馆三中心”项目,并积极推进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等 “三中心一专科” 国家项目建设,提升全市医养康护产业服务水平。

3.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支持在白银区建设面积约1000亩的药用植物园,引种栽培药用植物500种以上,吸纳参观游客50万人次/年。

(四)打造中医药质量保障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站等基层机构作用,向广大药农推广和普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技术,及时解决中药材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进一步提升中药材质量标准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加强中药材种植养殖的科学管理,按品种制定并严格实施种植养殖和采集技术规范。鼓励和引导中药饮片、中药制剂生产企业逐步使用可追溯的中药材原料,在传统主产区建立中药材种植养殖和生产加工基地,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在产业聚集区建立中药质量检测服务中心。

专栏4  质量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专项

1.设立中药材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立“市-县-乡”三级中药材技术培训服务网络,向广大药农推广和普及实用技术,及时解决中药材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2.建立中医药科研及质量检测中心。鼓励骨干企业联合甘肃中医药大学、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白银市中医药研究所等中医药科研机构建立企业研究院,提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挖掘白银市几所医院具有潜力的院内制剂并恢复生产,对全市制药企业中已成熟的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原甘肃省中医院制剂中心基础上建设规模4万平方米以上的中药制剂研发检测及产业化服务平台。

(五)中医药品牌战略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开发新型饮片和制剂,加强品牌培育和品牌保护,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着力培育一批中医药区域品牌和大健康产品品牌,孵化省内第一、国内驰名产品,鼓励引导中药产品生产企业实施品牌战略。

专栏5  品牌战略服务平台建设专项

大健康产品宣传推广服务平台。通过企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型媒体渠道建立产品推广服务平台,孵化培育明星产品;进一步做大做强枸杞、甘草、黄芪、党参、肉苁蓉、文冠果等药材和衍生产品的品牌,并通过在人流密集场所设立我市食药两用产品展览展销柜,扩大宣传力度,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中药大品牌,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全国唯一的中药独家品种。

(六)做大中药材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强与省内外中药材专业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完善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全市和各县中药材产地市场,并形成一定规模。推动互联网+中医药深度融合发展,健全中药材产地交易流通网络渠道,实现全市中药材交易便捷性和及时性。

推动全市中药材流通体系标准化、现代化。加快建设具有示范效应的,集加工、包装、仓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中心,配套建设区域性中药材动态监测及批发配送中心、冷链物流体系,健全药材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多元化的药材流通。

专栏6  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专项

1.中药材交易市场。打造白银市现代化中药材专业市场,已在靖远县金三角建立白银市中药材交易市场,正在完善运营,辐射会宁县、靖远县、景泰县3个主产区市场协同发展。

2.中药材现代电子商务及信息平台。设立白银市中药资源数据库及动态监测平台;对接中药材天地网、甘肃省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网等平台,设立白银市中药材交易专栏;开通白银市中药材信息网、白银市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网等平台;加快发展中药材电子商务,打造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培育网货品牌,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中药材网上交易额达到5亿元;全市中药材交易额达到10亿元。

3.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中心。建立全市中药材收储制度,提升中药材仓储能力,支持建设3-5家具有统一标准的物流配送系统、质量检验检测、追溯管理系统的现代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力争到2025年末,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达到20万吨。

(七)白银市重点中药材品种。通过对白银市现有中药材种植品种分布、种植历史、种植面积、产业经济指标等情况的调查,结合中药材分布区域与产地适宜性,推行重点品种发展战略。

专栏7  重点中药材品种发展专项

六五四中药材品种发展战略。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做强枸杞、甘草、黄芪、党参、肉苁蓉和文冠果6个品种,在部分区县大力推广板蓝根、红花、黄芩、柴胡和沙棘5个品种,从新疆、内蒙古等原产地引进紫草、阿魏、赤芍和罗布麻4个品种开展引种试种工作。

四、发展方式

(一)做活“中医药+”新业态。发展中医药康养旅游,依托中医药主产区、产地,重点建设3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打造中医药旅游目的地。推广药膳食疗,开展药食同源生产经营试点,发挥党参、黄芪、枸杞等资源优势,大力开发功能性食品、食品添加剂及其他养生保健用品。壮大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培育中医养生保健集团或连锁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促进中医药保健器械(具)、中药日化产品、中兽药、生物农药、饲料添加剂开发应用。

专栏8中药康养旅游

1.建设水川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2.建设会宁县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3.建设景泰县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二)挖掘传承甘肃中医药精髓。加强典籍研究利用,深入挖掘人文始祖伏羲、医祖岐伯、针灸鼻祖皇甫谧、敦煌医学、武威汉代医简等中医药资源,建立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形成具有白银特色的中医药文献。加快推进活态传承,完善学术传承制度,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实施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工程,提高城乡居民中医药健康素养。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举办中医药科普宣传周、主题文化节、知识技能竞赛、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等活动,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推动中医药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

(三)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发展坚持中医药产业事业融合、传承创新并举,巩固提升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创建成果,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不断丰富理论创新新成果,探索实践创新新经验,完善制度创新新机制。加强平台创新,提升市内中医药领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中药研究中心,解决白银市中医药产业领域新产品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等瓶颈问题。强化产品创新,支持企业、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联合攻关,加快中药古代经典名方、医疗机构制剂研究。促进机制创新,支持和发展中医药新型科研创新实体,探索建立中医药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协作开发的新模式、新机制。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项目支持,深化基础理论、诊疗规律、作用机理研究,开展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慢性病等临床研究。

(四)推进中医药产业与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以中医药产业为龙头,通过全产业链开发,延伸培育壮大产业链,建设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中医药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发挥中医药产业在产业园区布局、创新平台建设、扶持政策制定、骨干企业培育、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的辐射作用,为制药企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投资环境和发展空间,促进中医药产业及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五)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建设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老年病床占医院总床位数的10%。完善健康养老服务方式,开通养老机构与中医医院的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开展上门服务、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鼓励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合作,鼓励中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中医诊疗、养生保健等服务。探索设立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卫生、经济、科技和生态文明中的独特作用,科学构筑医疗康复、健康养生的生态服务产业高地,全面快速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专栏9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1.支持白银区医养中心建设,建成1个中医特色医疗与养老相结合服务示范机构。

2.提升中医药康养服务能力,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全市22家养老机构,10家医养结合机构(分别是白银市中西结合医院、白银同馨医养院、白银向阳医养院、白银市福利院、白银区社会福利院、白银区银光护养院、会宁县社会福利院、靖远县中心敬老院、景泰县寺滩卫生院、景泰县一条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持续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上述机构的推广应用。

(六)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和省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平台,积极与境外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学术团体广泛开展合作,鼓励和扶持有能力的医疗和中医药机构到境外开办中医中心、连锁诊所等,开展中医药技术推广、文化交流和科研合作。依托省上在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的岐黄中医学院,广泛开展中医药对外交流人才培训。发展中医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积极参与办好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不断扩大白银地产陇药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

五、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凝聚全社会发展中医药的力量。一是按照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落实政府对中医药产业支持,重点支持中医药科研、人才培养、中医药突出贡献人才奖励。二是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调动药农和药企的积极性,凝聚各方发展中医药的力量。三是逐步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的多渠道中医药产业发展投入机制。加大对中药产业发展扶持力度,财政、科技、农业农村、林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完善中药材种植、栽培技术推广,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中药新品种研发扶持政策,建立并完善持续稳定的产业扶持政策。四是进一步加大与文旅、教育部门的合作力度,建立良好的工作机制,利用白银人民爱中医、信中医、用中医的优势,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等,大力加强白银中医药文化养生资源基础,为白银经济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

(二)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医药发展的补偿机制。制定促进白银市中医药发展的价格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加大中药饮片使用,在城镇医保和居民医保中,将更多有利于参保人员使用的中医药诊疗项目和中药品种(包括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纳入支付范围,提高中医药服务在门诊及住院使用的报销比例,积极引导群众享受中医药特色服务。

(三)进一步强化中医药市场的监管措施。健全中医药服务监督执法工作机制,推动建立中医药服务监督信息数据平台。加强中医药服务监督执法力量,开展中医药服务监督执法培训和交流,提升监督能力。配合市场监管局严格执行中医药相关管理标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假药劣药、虚假中医药广告等行为,维护药品市场秩序,推动中医药产业为高质量发展,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的社会风气。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办专门的节目栏目和版面,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弘扬大医精诚理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坚持科学精神,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对中医药作虚假、夸大宣传,不得以中医药名义谋取不正当利益。

市政办发〔2022〕125号.pdf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