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组织机构代码的地方/2017-00011 | 生成日期: | 2017-07-12 |
文 号: | 市政办发〔2017〕127号 | 关键字: | |
所属机构: | 发布机构: |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化工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 |||||||||||||||||||||||||||||||||||||||||||||||||||||||||||||||||||||||||||||||||||||||||||||||||||||||||||||||||||||||||||||||||||||||||||||||||||||||||||||||||||||||||||||||||||||||||||||||||||||||||||||||||||||||||||||||||||||||||||||||||||||||||||||||||||||||||||||||||||||||||||||||||||||||||||||||||||||||||||||||||||||||||||||||||||||||||||||||||||||||||||||||||||||||||||||||||||||||||||||||||||||||||||||||||||||||||||||||||||||||||||||||||||||||||||||||||||||||||||||||||||||||||||||||||||||||||||||||||||||||||||||||||||||||||||||||||
发布时间:2017-07-12 00:00
浏览次数:
|
|||||||||||||||||||||||||||||||||||||||||||||||||||||||||||||||||||||||||||||||||||||||||||||||||||||||||||||||||||||||||||||||||||||||||||||||||||||||||||||||||||||||||||||||||||||||||||||||||||||||||||||||||||||||||||||||||||||||||||||||||||||||||||||||||||||||||||||||||||||||||||||||||||||||||||||||||||||||||||||||||||||||||||||||||||||||||||||||||||||||||||||||||||||||||||||||||||||||||||||||||||||||||||||||||||||||||||||||||||||||||||||||||||||||||||||||||||||||||||||||||||||||||||||||||||||||||||||||||||||||||||||||||||||||||||||||||
|
|||||||||||||||||||||||||||||||||||||||||||||||||||||||||||||||||||||||||||||||||||||||||||||||||||||||||||||||||||||||||||||||||||||||||||||||||||||||||||||||||||||||||||||||||||||||||||||||||||||||||||||||||||||||||||||||||||||||||||||||||||||||||||||||||||||||||||||||||||||||||||||||||||||||||||||||||||||||||||||||||||||||||||||||||||||||||||||||||||||||||||||||||||||||||||||||||||||||||||||||||||||||||||||||||||||||||||||||||||||||||||||||||||||||||||||||||||||||||||||||||||||||||||||||||||||||||||||||||||||||||||||||||||||||||||||||||
各县、区人民政府,白银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中央、省在银有关企业: 现将《白银市化工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7月12日
白银市化工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促进我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化工产业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行业整体质量和效益,形成具有白银特色的化工产业,特编制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适应新常态,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为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等重大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能源发展战略和化工产业政策,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化、差异化、高附加值化产业发展道路,依靠创新驱动提高综合竞争力,统筹发展质量、发展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把白银建设成为西部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立足现有产业优势,主动适应化工产业发展大势和市场需求,统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科学规划产业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安排重点项目与规模,确保产业有序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优化产业、企业和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成组布局紧密相关的建设项目,形成特色鲜明、运转高效的产业板块。 2.坚持耦合循环,绿色发展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推进绿色、协调和共享理念,产业之间合理衔接,资源有效配置,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耦合循环产业链条,统筹资源集约利用、能源高效(梯级)利用和环境保护底线,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推进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3.坚持技术创新,精细延伸 立足现有技术和人才优势,厚植开放意识,加强技术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向高端精细化延伸,增强产业发展持续动力,通过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提升化工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4.坚持特色优势,差异发展 立足白银及周边化工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以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专业化生产,差异化发展。 5.坚持冶化互补,军民融合 利用白银军民结合产业基础,重点支持产业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军民融合项目。打造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白银布局军民结合化工产业项目夯实基础。 以国内外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省内及周边化工资源分布和特点为依据,以现有化工产业为基础,以结构调整及培育大型现代化工园区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清洁高效核心技术为依托,以特色化、差异化、高附加值的耦合产业链为手段,以流程短、产业链长和产品高端精细化、能量高效转化利用及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化工新材料和化工新能源为方向,以异氰酸酯和新型煤化工为重点,以煤化工与石油化工、氟化工、精细化工耦合循环为特征,以化工产业整体长期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判据,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等重大发展机遇,按照一体化、基地化、大型化、现代化和集约化原则,科学布局,着力提升化工产业综合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具有白银特色和优势的化工产业结构,即“1235” 总体架构。 “1”是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从顶层设计产业发展必须遵循和落实“产品项目规划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和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开发理念,努力实现化工产业资源集约、投资集中、专业集成和效益集聚的目的。 “2”是牢牢抓住传统化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两个重点任务。 “3”是努力建设好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光气化产品产业园、银东新型煤化工与铬锰钛无机盐产业园和刘川氟化工与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三个化工园区。 “5”是着力打造光气化产品产业链、新型煤化工产业链、氟化工产业链、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和铬锰钛无机盐产业链等五条主干产业链。 水土资源充裕。黄河干流流经白银258km,占流经甘肃总长的52%,流域面积14710km2。多年平均过境流量1048.25m3/s,径流量328亿m3。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1.57亿m3,白银境内年取水许可总量为12.25亿m3,市域内年可用水量10.25亿m3,年取水许可总量尚有2.3亿m3未得到有效利用。白银黄河沿岸土地宽阔平坦,可供开发用地123万公顷,中心区建设用地多为荒山荒坡,白银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320平方公里,刘白高速公路和黄河交汇于白银腹心地区,园区相互连接,空间环境开阔,区域组合条件良好,征地费用低廉,价格远远低于同类城市,非常适宜布局大型工业项目,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重大工业项目布局的最佳区域,也是承接兰州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良好平台。 能源保障优越。白银能源组合条件良好,既有煤电、水电等传统能源,又是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重点区域,风力资源、生物质能资源丰富,是西部复合能源基地。白银总装机容量420万千瓦,现有火电装机容量345万千瓦,水电45万千瓦,风电10万千瓦,光电20万千瓦,还有600多万千瓦的开发潜力。白银电网是甘肃省第二大电网,年发电量超过150亿千瓦时,即使在用电高峰期也能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用电,充足的电力资源为各类工业项目不间断生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矿产资源丰富。白银是西气东输、疆煤东运、陇煤西运的节点城市。境内已发现矿产45种,有23种矿产储量位居甘肃省前列。金属矿藏有铜、铅、锌、金、银、锑、钨、锡、钼等10多种,白银厂矿山位于多种金属和贵金属矿床异常密集区,存在着大量的铜、铅、锌、金等矿藏,找矿前景乐观。煤炭储量16亿吨。靖远煤业公司为全省三大主力煤矿之一;凹凸棒石粘土矿资源分布30多平方公里,储量50亿吨,居世界第一;陶土储量40亿吨;石膏矿储量2亿吨;石灰石储量10亿吨。 2.产业结构现状 白银是甘肃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银光集团军转民重点产品TDI年生产规模达到10万吨;DNT年生产规模达到18万吨。白银氟化工产能和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主要产品有高分子冰晶石、氟化铝、氟化钾、氢氟酸等,广泛用于冶金工业生产电解铝、航空航天工业生产推进剂、核能源工业提纯核燃料等领域;白银已形成包括特种化工、化学试剂、金属盐、化肥、橡胶塑料制品等多门类化工产业体系,被列为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化工产业在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1%。 3.化工产业现状 白银市现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27户,主要有:中国兵器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银光集团控股)、甘肃北方三泰化工有限公司(银光集团控股)、甘肃刘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白银阳明银光化工有限公司、白银扎布耶锂业有限公司、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白银昌元化工有限公司、甘肃大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现有化工企业主要产品产能为TDI 10万吨、DNT 18万吨、硫酸90万吨,烧碱10万吨,聚氯乙烯12万吨,磷肥20万吨,复合肥6万吨,硝酸15万吨,冰晶石1万吨,无水氟化铝8万吨,无水氢氟酸5万吨。碳酸锂、氢氧化锂5000吨,选矿药剂2万吨,电石30万吨等。 4.化工产业与有色冶金产业的相关性 化工产业与有色冶金产业同属过程工业,无论从技术还是原材料使用方面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以有色冶金产业与化工产业为支撑的白银市工业发展中,有色冶金产业与化工产业是相互耦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思想统筹两大支柱产业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白银市化工产业具有较好的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发挥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刘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白银中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和甘肃郝氏炭纤维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的作用,重点发展光气化产品、新型煤化工、氟化工和化工新材料产业。 三、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以建设国家重要的区域性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为目标,充分利用白银市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有效发挥现有产业基础作用,抢抓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和兰白试验区的发展机遇,切实加强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牢牢抓住传统化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两个重点任务,努力建设好白银高新技术开发区光气化产品产业园、银东新型煤化工与铬锰钛无机盐产业园和刘川氟化工与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三个化工园区,优化白银化工产业结构,提高光气化产品产业发展水平,扩大新型煤化工产品类型和生产规模,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石油化工与煤化工产业耦合发展,着力打造光气化产品产业链、新型煤化工产业链、氟化工产业链、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和铬锰钛无机盐产业链等五条主干产业链。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产业,同时,也是资源密集型的高耗能产业,废气、废水、废渣排放量大,利用率不高,不但浪费资源,而且污染环境。这些特点决定了化工行业不仅是最有条件、最具潜力,而且也是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之一。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复杂性决定了化工行业中间品和副产品多,废物产生量大,这也使得化工行业的循环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化工园区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使区内上、下游企业合理布局,上下游产品连接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网,资源实现综合利用。通过应用化工系统工程的方法,优化物流、能量流、信息流,使之高度集成,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产品、副产品的产业共生链网,以达到环境友好,资源、能源与原材料等的最优化利用。 可以肯定地说一个区域的化工产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走集约化的园区发展之路。综合分析各种园区发展模式,结合白银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建议白银市化工产业发展采用“一体化”的联合组团模式,独立园区内采用核心企业模式。两种园区发展模式的耦合可以使白银化工产业上、下游企业合理布局,上下游产品连接成链,关联产品复合成网,资源实现循环利用。确立银光公司、靖煤集团刘化公司、中天公司及郝氏碳纤维为发展白银市化工产业的核心企业,通过科学规划化工产业,引领核心企业、辐射中小企业发展。实现园区内 “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及管理服务一体化”。 “一体化”模式的理念:一是产品项目一体化,即利用化工产品上、下游的特点,形成化工循环产业链;二是公用工程一体化,根据园区内部主体项目对水、电、气等的需求总量,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供水、供电、供热、供气为一体的公用工程“岛”,实现区内公用工程的统一供给;三是物流传输一体化,通过与各个化工装置连成一体的专用输送管道及仓储、铁路和道路等,将区域内的原料、能源和中间体安全快速地运送到目的地,建设园区内一体化的物流运输体系;四是环境保护一体化,要求园区内企业使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运用先进的技术对各化工装置排放的三废集中处理,使化工园区达到生产与生态的平衡,发展与环境的和谐;五是管理服务一体化,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使各生产单位集中精力开展其核心业务,实现高效运作。 ![]()
立足白银市化工产业发展现状,按照优化存量、做强增量的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控制基础化工原料和传统精细化工产品产能扩张,优化产品结构,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降低消耗和成本,培育竞争新优势。 加快培育化工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进化工新材料与新能源、汽车、国防、建筑等领域的协同发展,做好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推进化工新材料规模化生产与应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价值链向高端转移。即,将传统化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光气化产品、氟化工、无机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发展作为“十三五”白银化工产业发展的两个重点任务。 优化白银市化工产业布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增强区域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发挥区域综合优势,根据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及化学工业布局现状,构建白银高新技术开发区光气化产品产业园、银东新型煤化工和铬锰钛无机盐产业园和刘川氟化工与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三大园区,形成具有白银特色的联合组团与核心企业耦合模式的化学工业空间布局,实现功能定位清晰、区域特色产业相互关联、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白银化学工业发展目标。 白银高新技术开发区光气化产品产业园:整合电石资源,构建电石、烧碱、光气化系列产品、PVC循环产业链,提升异氰酸酯等光气化产品竞争力。建立以银光公司为核心企业的特色精细化工产业群。 银东新型煤化工和无机盐产业园:利用刘化搬迁、靖煤煤炭资源建设适度规模的合成氨、化肥、硝酸产业,建设气体岛,给园区企业供应具有竞争力的工业合成气体和公用工程气体。靖煤集团刘化公司的化肥及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项目是白银市打造化工产业最关键项目。建立以靖煤集团刘化公司为核心企业的新型煤化工产业群和以昌元化工与东方钛业为核心企业的无机盐产业群。 刘川氟化工与化工新材料产业园:依托白银中天化工带动氟化盐、氟烷烃、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构建以氟化工循环产业链,依托郝氏碳纤维发展高强和高模碳纤维等高端产品,构建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建立以白银中天为核心企业的氟化工产业群及以郝氏碳纤维为核心企业的化工新材料产业群。 依托白银市优势化工核心企业,引导关联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化工产业集约聚集发展。推动企业间紧密合作,形成专业化分工,差异化发展,促进技术交流,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将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利用化工产品上、下游的特点,打造白银市“光气化产品产业链、新型煤化工产业链、氟化工产业链、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和铬锰钛无机盐产业链等五大化工产业核心循环经济产业链。 1.光气化产品产业链 光气化产品产业是白银市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完善配套的上下游产业,加快光气化产品技术开发与工艺研究,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以光气(COCl2)为核心,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重点的光气化产品群,实现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 新建年产15万吨TDI装置,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对现有装置实施技术改造,使TDI总规模达30万吨/年;加大工程化技术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光气资源开发HDI等附加值高的脂肪族异氰酸酯、单异氰酸酯工艺技术,开发氯甲酸酯类、酰氯类、二苯甲酮类等精细化工、医药化工、农药化工原料合成技术。打造技术先进、工艺安全、环境友好、具有白银特色的光气化产业集群,提高抗风险能力,实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 刘化化肥为银光聚银提供氢气,为银光含能公司提供硝酸,气体岛为园区企业提供N2、压空;协调兰州石化、独山子石化甲苯生产扩能;电石企业尾气(含70% CO)净化后的CO用管道送银光聚银合成光气,电石送银光聚银PVC装置;银光聚银HCl送PVC装置合成VCM,PVC装置电石渣送中天钛业用于废水中和;产业链所涉企业废水处理达到污水集中处理企业进水要求后排入污水集中处理公司,经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的净化水排入生态净化湿地,净化水在生态净化湿地经深度生化,回用企业循环水、荒山绿化;高、中压蒸汽由银光集团和靖煤两个热电中心统一供给。 在原有2×5万吨/年TDI装置基础上,新建15万吨/年TDI装置和14万吨/年TDA装置;实施刘化化肥搬迁,建设30万吨合成氨、50万吨尿素;建设42万吨/年电石装置;银光集团含能公司新建17万吨/年DNT装置;北方三泰新建16万吨/年氯碱装置;建设16万吨/年PVC装置;建设500吨/年正丁基异氰酸酯柔性生产装置。 ADI项目规划:新建2500吨/年HDA、3000吨/年HDI柔性生产装置;建设2500吨/年IPDA和3000吨/年IPDI中试试验装置,开发1.25万吨/年IPDA、1.5万吨/年IPDI工艺包;开发M-XDI技术,建设500吨/年生产装置。HDI原料HDA一期可以自建装置解决或外购,二期自建配套;M-XDI原料M-XDA一期外购,二期视情况决定自建配套。ADI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建议企业开发规模化工艺软件包。 其他光气化产品规划:取得农药、医药生产、经营许可,所需有机原料外购,先小范围小规模投入,取得成熟经验后再进一步扩大规模。建设500吨/年氯甲酸甲酯柔性生产装置; 500吨/年苯二甲酰氯生产装置;1.1万吨/年十八酰氯装置、2万吨/年AKD项目和500吨/年二苯甲酮类生产装置。 2.新型煤化工产品产业链 面向未来,白银煤化工产业发展立足于白银煤炭资源、现有产业基础以及国内外先进的煤化工生产技术,构建以煤化电热一体化的特色发展模式,建设以气体岛为龙头,打造合成氨-芳烃-乙二醇-聚酯有效融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气体岛项目:以煤气化装置和空分装置为核心,生产合成气(CO+H2)、CO2、CO、H2、O2和N2等六种主要气体产品,同时还生产液氧、液氮、液氩、硫磺等副产品。净化合成气用于甲醇制芳烃项目生产甲苯和二甲苯,净化尾气CO2用于靖煤集团刘化公司尿素装置生产尿素,CO用于乙二醇项目羰基化、银光公司生产光气、稀土公司生产草酸,H2用于银光公司生产TDA、刘化集团生产合成氨;空分生产的O2用于煤气化,N2用于刘化公司的合成氨生产和其它公司相关装置的N2保护。 煤制化肥产业链项目:主要包括合成氨、尿素、硝酸以及硝基复合肥等项目,配套搬迁永靖工业园30万吨尿素装置,近期规划30万吨/年规模合成氨,远期规划70万吨/年合成氨,配套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等化肥产品,打造完善的“煤气化—合成氨—硝酸—硝铵—硝基复合肥”产业链条,主要满足甘肃省及西部地区化肥需求发展。发展硫酸铵化肥,不仅生产市场潜力巨大,同时解决白银公司冶金副产过剩硫酸的处理问题。 煤制芳烃产业链项目:建设75万吨煤制芳烃生产装置,其中一套为15万吨/年甲苯装置,一套为60万吨/年混合芳烃装置,配套建设年产225万吨甲醇生产线或先期外购甲醇,打造“合成气—甲醇—芳烃”产业链。15万吨/年甲苯装置可以利用国内富余的甲醇和苯,利用苯-甲醇烷基化技术生产甲苯,供给银光公司,解决银光公司甲苯原料不足的问题;此外甲苯装置可以作为60万吨/年混合芳烃装置的调节装置,用于消化60万吨/年混合芳烃装置副产的苯;混合芳烃装置主要用于生产国内市场紧缺的对二甲苯(PX)、副产苯和甲苯。 煤制乙二醇产业链项目:主要包括羰基化、加氢、精制、亚硝酸甲酯再生等装置,主要利用气体岛供应的CO和H2,生产市场前景看好的乙二醇,规划规模为40万吨/年,后期可根据西部地区聚酯产品市场成长情况和招商引资情况,与60万吨/年芳烃装置配套生产聚酯产品,打造完善的“煤制乙二醇-芳烃-聚酯一体化”产业链。 紧扣白银市无机氟化工产业传统优势,通过完善相关配套的上下游产业,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以氟化氢为基础,以无水氢氟酸电解制氟气为核心技术,以氟精细化学品为重点的氟化工产品群,实现传统无机氟化工优势产业向精细有机氟化工和新能源材料发展的转型升级,使得白银市成为西部重要的氟化工产业基地和示范区。切实做优产业链、延长产业链和增强产业链的文章,形成以白银中天氟化工为核心企业、产业链其他企业集约集群发展的构架。做优传统无机氟化工产业;做深含氟精细化学品,特别是含氟农药中间体、含氟液晶中间体、含氟试剂中间体;做强氟锂电池产业,特别是六氟磷酸锂、新型电解质锂盐以及氟化石墨烯电极材料等锂电池配套产业。 无机氟化工产业:顺应电解铝产业西迁的趋势,保留现有氟化盐产能,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无机氟化工产品质量,发展电子级氢氟酸。规划以无机氢氟酸为基础,建设年产10000吨电子级氢氟酸项目,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氢氟酸-电子级氢氟酸”无机氟化工产业链。 氟锂电池产业:瞄准吉利汽车兰州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武威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兰州金川科技园新能源动力电池等周边能源产业锂电池需求,以白银扎布耶锂业电池级碳酸锂为依托,重点发展六氟磷酸锂、三氟甲基磺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氟化石墨等锂电池配套产业,形成“氢氟酸-氟锂电解液和石墨电极材料-锂电池”的完整产业链。规划建设年产2000吨六氟磷酸锂项目、年产100吨三氟甲基磺酰氟项目、年产100吨三氟甲基磺酸及锂盐项目、年产100吨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项目以及年产100吨氟化石墨项目。 含氟精细化学品产业:通过产业链纵向延伸,全面提升氟化工产业精细化水平。从氢氟酸出发,重点发展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和3,4-二氯三氟甲苯农药医药中间体、四氟苯系列液晶中间体、三聚氟氰等染料中间体;制备四氟乙烯并延伸发展六氟丙烯,下游实施六氟丁醇和2-碘七氟丙烷等表面活性剂中间体项目。做深“氢氟酸-氟精细化学品”产业链。规划建设年产1000吨2,3-二氯-5-三氟甲基吡啶项目、年产5000吨3,4-二氯三氟甲苯项目、年产2000吨三聚氟氰项目、年产1200吨四氟苯系列液晶中间体项目、年产1000吨六氟丁醇项目以及年产1000吨2-碘七氟丙烷项目。
4.化工新材料产品产业链 化工新材料产业是白银市的战略新兴产业和发展方向,依据现有传统优势产业的产品应用,通过有序的产业链延伸,打造具有白银特色优势的高端碳纤维系列产品、聚氨酯系列产品、聚酯材料、锂电池配套系列产品及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等产品集群,实现化工产业的高附加值与精细化延伸。 高性能纤维项目:重点发展高强和高模碳纤维等高端产品。重点突破国产T300级、T700级碳纤维的低成本、连续稳定、规模化生产技术,加快T800级、T1000级产业化突破,努力提升国产装备的设计制造和二次改造升级能力,实现装备的自主保障。加快发展芳纶、纤维级聚苯硫醚、生物法丙二醇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树脂等配套原料。加快高性能纤维为骨架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通过航空航天、能源、交通、建筑、体育等下游市场的应用牵引,形成一定数量、稳定发展的高性能生产-应用产业链,做大做强高性能纤维产业。 聚氨酯项目:依托银光公司多种异氰酸酯原料,引导和支持园区企业发展脂肪族异氰酸酯、高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环保功能性聚醚、聚氨酯树脂基复合材料、聚氨酯泡沫稳定剂新品种、硅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等产品,加大聚氨酯产品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 锂电池项目:建设六氟磷酸锂电解质生产线,开发二氟磷酸锂、二氟磺酰亚胺锂等新一代新型锂盐、锂电池电解液、锂离子电池用氟代系列添加剂;加快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纳米石墨烯磷酸铁锂、负极用石墨产品的开发生产。 聚酯及聚碳酸酯项目:利用煤制芳烃的对二甲苯以及煤制乙二醇,发展聚酯切片,推广聚酯产品在包装业、电子电器、医疗卫生、建筑、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发展特种PC产品及下游产品。 5.铬锰钛无机盐化工产业链 依托白银市及周边地区的铬矿、锰矿和钛矿等资源,按照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调整,矫正资源、环保、市场等要素的配置扭曲。集合铬矿、锰矿和钛矿等资源优势实现生态化、园区化、规模化、低成本、高附加值等竞争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打造以白银昌元化工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的重铬酸钠和高锰酸钾产业链,以及以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的钛白粉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 重铬酸钠及其配套产业:规划建设10万吨/年重铬酸钠及其配套产业链,形成铬矿-重铬酸钠-多品种衍生铬盐的产业链条。重点拓展重铬酸钠产品衍产业链及市场,开发医药级重铬酸钠、电镀级铬酸酐和涂料级氧化铬绿和铬黄产品,发展金属铬冶炼工艺。 锰资源深加工产业:发展以高锰酸钾为核心产品的锰资源深加工产业链,开发工业级与医药级高锰酸钾产品,发展工业级和食品级高锰酸钠产品,固体废渣用于建筑材料。 钛白粉产业:充分利用白银市冶炼酸、电石渣等废副产物和其它化工原辅材料,打造以甘肃东方钛业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形成企业间产品互为原料、内部废弃物外部循环利用的化工循环产业链,延伸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专用性强的钛白粉产品,实现白银市钛白粉产业园区化和规模化发展,降低低成本,提高竞争优势。重点建设20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提高光气化产品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扩大新型煤化工等生产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链,具体包括光气化产品产业链、新型煤化工产业链、氟化工产业链、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和铬锰钛无机盐产业链等。到2020年,力争化学工业新增销售额达到500亿元以上。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严格控制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应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探索建立落后产能法制化、市场化退出机制,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安全、环保、节能、价格等措施,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为先进产能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利用清洁生产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应用研发,开拓传统产品应用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量。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健全品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知名品牌。
1.优先引进污染小、效益好的工业项目,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生产装置应选择工艺路线先进可靠、能耗低、污染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从原料到产品的全过程污染控制。 2.认真贯彻执行“三同时”方针。环保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在引进主体生产装置时,应采用国内外先进的“三废”治理技术,将生产区的“三废”治理与园区的综合治理结合起来。 3.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法规。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首先考虑资源化利用,尽可能利用各种原材料和能量,并严格控制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的浓度和数量。既要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又要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 4.合理布局以减少污染。将污染危害较大的装置布设在园区常年主导风的下风向,成为一个独立的区域,避免相互影响和污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和强噪声的装置与居民区之间,应保持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 5.建立园区-社区环境影响联动机制。建立园区-社区应急联动机制,组织开展联合应急演练,推动园区及周边社区进行有效的风险信息沟通与合作。建议园区统一信息发布途径。 1.大气污染保护措施。化工园区内实行集中供热、供电、供气,废气污染物排放实行管理目标总量控制。(1)各化工园区实施集中供热,进驻企业生产所需的普通蒸汽应由园区集中供给。(2)进驻企业的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各园区控制性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布局要求。(3)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控制入园项目的引入条件。(4)入园企业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大力推行实施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优化工艺流程,推行清洁生产,对污染物排放进行全过程控制,提高企业自身和整个园区的环境管理水平。 2.特征污染物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化工园区根据行业特点,特征污染因子较多,主要有烃类、醛类、醇类、氟化物、氯等甚至更复杂的有机物,其中大多属于优先控制污染物,必须严格控制废气排放,主要措施有:(1)企业应采用先进的、密闭性好的生产设备、化工物料存贮容器和输送管线,限制无组织废气排放;采用先进的治理或回收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受控达标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2)控制单位工业用地面积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排放同类废气的企业应尽可能远离,不可过于集中,以免局部地区污染物浓度超标。(3)园区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消防和风险事故防范,定期维护和检查废气处理设施,制定各类风险事故应急方案。 1.企业内部废水管理。化工园区应鼓励企业内部工业水直接回用、中水回用,严格控制各企业的工业废水水质,建立和健全工业废水的接管标准;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入驻企业的污水预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特别是严格控制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废水排放。各行业废水处理可根据自身污水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理方案,预处理后排入园区集中污水处理厂。 2.园区废水管理。对各企业预处理后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集中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废水排入生态湿地深度处理。湿地储水回用于工业生产、绿化荒山等。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所负责分类处理处置,实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园区内的工业固废,首先要设法回收综合利用,无法回收利用的固废,必须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要求,送园区统一处理处置。 3.危险固废。危险固废必须对其妥善收集处理,进行回收综合利用。无法利用的危险废物送至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推进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密切协作、积极配合,形成支持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的合力,共同推动化工园区发展建设步伐。相关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积极为化工产业发展创造条件,进一步优化化工园区的审批审核流程。分产业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一个产业集群、一套实施方案、一个实施班子、一套考核机制”的组织领导和推进机制。 附件下载: 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化工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市政办发(2017)127号.pdf |
|||||||||||||||||||||||||||||||||||||||||||||||||||||||||||||||||||||||||||||||||||||||||||||||||||||||||||||||||||||||||||||||||||||||||||||||||||||||||||||||||||||||||||||||||||||||||||||||||||||||||||||||||||||||||||||||||||||||||||||||||||||||||||||||||||||||||||||||||||||||||||||||||||||||||||||||||||||||||||||||||||||||||||||||||||||||||||||||||||||||||||||||||||||||||||||||||||||||||||||||||||||||||||||||||||||||||||||||||||||||||||||||||||||||||||||||||||||||||||||||||||||||||||||||||||||||||||||||||||||||||||||||||||||||||||||||||
主办: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6204000006 陇ICP备06000732号-1 甘公网安备62040202000136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