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白银市“十五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
信息来源:市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5-08-12 10:19
浏览次数:

一、起草背景

(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白银市发展铁路提供了机遇。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国家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将获得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2021年10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要求保护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我市位于黄河上游地区,黄河穿境而过,流经白银区、靖远县、平川区、景泰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务繁重。铁路作为一种低碳环保的交通方式,符合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有助于推动绿色交通体系建设。

(二)新环境下要求白银市尽快部署新的铁路网格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铁路集团关于疆煤外运铁路通道布局建设实施方案,我市位于兰新铁路、包兰铁路和规划建设的环县至褚家湾至长征铁路的交会区,具有承接疆煤与陇东煤炭落地的区位优势,需尽快启动新一轮铁路网规划,加快推进相关铁路建设,畅通疆煤和陇东煤炭至兰白经济区的运输通道,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新政策下打通“公转铁”堵点卡点,提升铁路运输市场份额,科学布局铁路专用线。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关于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有关要求,铁路专用线原则上应纳入铁路相关规划,并按程序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其中,承担一定路网功能或者线路长度超过100公里的项目应纳入国家级相关规划或重点项目清单;线路长度超过30公里的项目,应纳入省级相关规划并深入论证建设方案、功能定位,未按要求纳入规划和信息系统的项目不得组织实施。我市工业基础雄厚,厂矿物流潜力巨大,铁路专用线需求旺盛,在新政策下,为打通“公转铁”“最后一公里”,提升铁路运输市场份额,需要科学合理布局铁路专用线,做好规划设计引领,促进铁路专用线与产业协同发展。

二、起草依据

根据《“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关于进一步做好铁路规划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甘肃省“十四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甘肃省铁路专用线发展规划(2025—2030年)》《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白银市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为科学合理规划我市“十五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建设,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三、主要内容

(一)规划思路及目标

规划思路:落实“一带一路”、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宏观战略,以境内既有国铁干线为依托,以经济社会发展对铁路的运输需求为出发点,落实兰白都市圈核心城市建设需求,重点加强资源富集区和产业集聚区连接通道的建设,做好陇煤西运的承接,适时对既有通道进行扩能改造,适应居民出行和旅游业发展需要,注重路网空白区铁路建设,配合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着重对专支线铁路加密,达到铁路覆盖区内绝大部分县区及重要工业集中区,完善和优化路网布局,增强铁路网的机动灵活性,形成不同等级、不同功能、四通八达的路网结构。

规划目标:“十五五”规划项目建成后,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80公里,路网密度237.6公里/万平方公里,电化率和复线率为100%和67.3%。中长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全市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10公里,路网密度352.3公里/万平方公里,电化率和复线率为100%和59.5%。实现工业产业中心、人口集聚区、重点旅游区等运输需求旺盛点铁路全覆盖,对内、对外客运和货运通道得到补强,我市由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铁路专用线组成的综合铁路网络和“沟通南北、连接东西、客货兼备”的“三横两纵”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二)布局方案

根据我市城镇化空间格局、产业布局以及铁路运输需求,依托既有铁路,规划“东联南通西捷北扩”铁路项目,构建“三横两纵”路网骨架,与相邻路网形成“田”字形路网格局。东联:新建褚家湾至长征铁路,东向联通宝鸡至中卫铁路和褚家湾至马福川铁路,构建我市与陇东地区铁路运输直通通道,降低运输成本。南通:新建定西至平凉铁路、白银(靖远)至会宁铁路,填补我市南部路网空白,扩大路网覆盖面。西捷:新建兰州站至中兰客运专线联络线,构建我市与兰州市主城区的快捷通道,促进兰白一体化发展。北扩:实施包兰铁路干塘至兰州段扩能改造,提高铁路运输能力,满足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需求。三横:一横是包兰铁路迎水桥至长城段,二横是褚家湾至长征铁路与红会支线,三横是陇海铁路兰州至定西段与定西至平凉铁路。两纵:一纵是包兰铁路长城至兰州段,二纵是中兰客运专线与白银(靖远)至会宁铁路。

(三)实施方案

根据“三横两纵”铁路网骨架,我市“十五五”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按照分期分段有序实施。

1.“十五五”规划项目:①褚家湾至长征铁路,新建铁路138.3公里,工程投资122亿元。②兰州站至中兰客专联络线,新建铁路65.2公里,工程投资97.76亿元。③红会支线扩能改造扩能改造工程,线路长度103.9公里,工程投资约49.9亿元。④包兰铁路干塘至兰州段扩能改造工程,新建铁路217.7公里,工程投资153.2亿元。⑤定西至平凉铁路,新建铁路长度197公里,工程投资277亿元。⑥白银西站提升改造工程,工程投资1亿元。

2.中长期规划项目:①白银(靖远)至会宁铁路,新建铁路长度130.8公里,工程投资51.4亿元。②武威至景泰至中卫铁路,新建铁路长度182.6公里,工程投资290.7亿元。

3.“十五五”规划拟建铁路专用线9项:①白银热电有限公司二期铁路专用线;②白银景泰白岩子矿区铁路专用线一期、二期工程;③白银市平川区煤炭储运交易铁路专用线;④靖远煤电清洁高效气化气综合利用(搬迁改造)项目配套铁路接发站;⑤刘川工业集中区配套铁路专用线;⑥平川区既有铁路城镇段外迁工程;⑦白银区诚信路与银光公司铁路专用线立交疏解工程;⑧白银市站扩能改造工程; ⑨白银高新区银东公铁联运综合物流项目。储备专用线3项:①平川经济开发区配套铁路专用线;②白银公司站与红会支线东联络线;③东方钛业二期配套铁路专用线。

(四)保障措施

1.强化协作保障。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保障,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市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重点工作督办和难点问题协调,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各县区政府要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积极落实资金、土地等要素,认真做好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营造优良的建设环境。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积极配合开展各项工作,确保项目按照时间节点完成。

2.完善工作机制。市发展改革委统筹协调市域内铁路项目规划及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清单管理制度,制定重大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清单,各责任单位负责具体落实。项目法人负责组织项目审批所需文件及专题报告编制工作,铁路沿线县区政府积极为咨询及勘察设计单位提供环境敏感区、矿产资源分布、城市规划等资料和现场保障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按时限完成涉及的行业审查和审批要件,做好向上级对口部门的汇报和跟踪落实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优化工作方式,平行交叉作业,实行并联审批,缩短办理时限。

3.分层分类推进。针对不同属性的铁路建设项目实行分类投资建设。干线铁路要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铁路沿线县区政府和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建设;支线铁路以沿线县区政府为主导,由铁路投资平台公司及相关企业参与投资,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由国铁集团所属公司提供支持和保障;铁路专用线根据资源开发和企业发展需要可市场化运作,吸引社会投资方以股权合作方式参与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开发,也可通过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等重点企业共建共享,降低建设成本,多措并举保障建设资金。

4.加强规划衔接。切实加强《规划》与国土空间、重大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的衔接,充分考虑铁路建设发展要求,做好用地和通道预留。将《规划》与公路、民航等其他交通规划进行统筹研究,做好铁路建设与公交车、出租车等各类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方便群众换乘和货物转运。

(五)环境保护措施

1.统筹规划选址。选线选址从“保护优先、避让为主”的环保原则出发,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充分体现工程“环保选线”理念,尽量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及人口密集居民区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和环境敏感区。铁路建设尽量共用交通廊道,适当提高桥隧比例,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国土资源集约利用和能源节约。选线选址完成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铁路建设安全红线,避免重复选线造成生态破坏和资源浪费。

2.落实保护措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合理选择取土场、弃土(渣)场、大临设施的位置,减少水土流失和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针对临时施工场地制定复垦措施,固体废物及时整理和清运,保护区内禁止设置施工场地、施工营地、取土场、弃土(渣)场等临时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对沿线学校、密集居民区等敏感区域尽量予以绕避,如无法绕避要采取设置声屏障、加装隔声窗等噪声治理措施。减少废水排放,振动影响相对突出时采取增加防振垫、包覆和隔声罩等有效措施减轻影响。充分考虑野生动物密集分布和繁殖地的位置与范围,尽量避免对其生存环境的干扰。对跨越黄河的线路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应急预案及应急保障措施。

3.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未通过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有关部门要定期对铁路建设项目施工期各项环保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穿越生态环境敏感区、水源保护区等特殊地段的项目。

原文:白银市“十五五”及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doc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