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战鼓是明、清时期古代军阵战鼓的遗存,其历史久远,根据当地刘氏、李氏、吴氏宗族家谱记载:“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吴姓操守官,率四十八门军户西迁,卜居哨马营”(今靖远县平堡乡)。鼓、号、旗,是一个军队不可缺少的装备,随军所至。当地刘氏、李氏为明代四十八门军户后裔,居此地已有五百余年历史,他们以”战鼓喳子的形式口口相授,代代相传,黄河战鼓一直沿用古代军阵战鼓的旋律与打法。
黄河战鼓作为古代战争的使用,明、清时代最盛。击鼓讲究“一鼓作气”,气势夺人。表演共分三章八节二十二环,整个内容上分为出兵、歼灭和凯旋三部分。其中《一道金牌》至《十面埋伏》为第一章,表现军队出兵时的威严、紧切、鼓声急而不乱,共三大节九小环。《二道金牌》到《四面出击》为第二章,表现军队进攻激战迅猛,一气呵成,鼓点势如破竹,共三大节九小环。《三道金牌》至《凯旋而归》为第三章,表现军队获胜时的喜悦和欢庆,节奏流畅,鼓点轻松欢快,共两大节四小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