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名遇上了剪纸,这画面太美!

当地名遇上了剪纸,这画面太美!

剪裁赠相亲,

银钗缀凤真。

叶逐金刀出,

花随玉指新。

——《采胜》

剪纸,来自远离工业时代的过去,安静又纯粹的手艺道。

剪纸,又称刻纸,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民间剪纸往往通过谐音、象征、寓意等手法提炼、概括自然形态,构成美丽的图案。



靖远钟鼓楼  原名谯楼,始建于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重修。基座北门有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靖远知县李志学所书“天枢”,南门有靖远籍清末——民国初陇上书画家张云锦所书“瑞丰”。明代兵备副使邢玠咏靖远诗《谯楼》的名句“层楼高耸逼青空,独凭危栏四望雄”让人激动不已。



鱼龙山  位于北湾镇中堡村,雄踞黄河之畔,北线西征公园,东与虎豹口隔河相望。鱼龙山原名育龙山,民间传说因黄河绕宝山形成巨大漩涡,水高数丈,曾显出一条鱼形大浪奇观,大鱼腾空而起,扑向宝山而来,因此更名为鱼龙山。鱼龙山是一片英雄的土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会师后,为了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红一方面军主力转移到同心城地区休整;红二方面军转移到静宁地区休整,红四方面军以一个军进至靖远选择渡河点,秘密造船,选择在靖远的虎豹口强渡黄河,在鱼龙山下与国民党河防部队发生激烈战斗,并在其上和附近村庄驻扎修整,补充给养,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近年来在鱼龙山还相继出土了红军遗留的子弹、手榴弹等文物。



靖远古八景  中国历代方志中,有罗列记述地方八景的传统。明代以来的靖远地方志书中,被列为靖远八景的有乌兰山、哈思山、屈吴山、法泉寺、月河、祖厉河、乌金映、独石头八个地方,分别被历代文人墨客赞誉为“乌兰耸翠”“雪岭堆银”“屈吴春璋”“法泉地灵”“月河晚照”“大浪天险”“中流砥柱”“祖厉秋风”。



平堡吊桥  位于黄河入境口平堡镇的乌金峡口西端黄河之上,1968年开工,1970年3月建成,桥身全长192.4米,桥面净宽4米,两边是0.8米宽的人行道,这也是黄河上游修建的第一座吊桥,其类型为公路。它由平堡群众以“民办公助”的形式建成,因位于平堡镇,故名平堡吊桥。平堡吊桥的建成,结束了平堡人靠木船和羊皮筏子摆渡过河的历史,更创下了中国农民建桥的奇迹,被称为“天下农民第一桥”!



西征公园  位于刘川镇境内,刘白高速吴家川出入口东侧。公园园名由西路军老战士、原空军副司令员王定烈将军亲自题写。为纪念西路军的英雄事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军革命精神,靖远县委、县政府从恢复和保护革命遗迹的现实需要出发,在吴家川战斗旧址上修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并以此为主题建成西征公园。2011年6月27日竣工,沿用至今。西征公园以营造纪念氛围、缅怀英雄事迹、讲述红军故事为目标,将纪念碑、纪念馆等主体建筑错落摆布其中,具有鲜明的红色旅游特色。是铭记过去,传承历史,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缅怀先烈,弘扬精神的圣地。



虎豹口纪念雕塑  位于乌兰镇河靖村。虎豹口又称“和保口”或“河包口”,是明清以来靖远四大官渡之一,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史称“边防要路”。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就是在这儿渡过黄河,组成西路军,踏上了浴血河西的艰苦征程。为纪录这一历史事迹,传承红军革命精神,缅怀先烈丰功伟绩,靖远县委、县政府于2002年在虎豹口修建红军强渡黄河纪念雕塑。虎豹口纪念雕塑基座高2.18米,代表2.18万渡河的勇士,主体高4米,采用白水泥加彩色石子浇注,表面为仿红色花岗石效果。这里也已成为市县爱国主义和红色教育基地。虎豹口中渡天堑,忠魂依旧惊河涛。



红四方面军强渡黄河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靖远县城乌兰山上,坐西向东,立柱亭式,水泥砖混圆座方基,圆基直径6.12米,高0.818米;上接青石浮雕方碑座,高约0.97米,边长2.32米;水涮石碑柱前后镶以青石碑两块。碑柱高6.05米,宽1.6米;正面青石碑高3.84米,宽0.6米,题“红四方面军强渡黄河纪念碑”,1995年靖远县人民政府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强渡黄河之壮举,特立此碑。



靖远黄河铁桥  位于县城5千米处,为白宝铁路、包兰公路平列式两用桥。1974年4月铁路桥建成,同年12月公路桥竣工,1975年1月通车,是甘肃境内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全桥共7孔,一跨32米,3跨64米,为栓焊连续工字钢桁梁,另有3跨31.7米,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下部为钢筋混泥土结构,以铁路桥为轴心,两侧公路并列于钢桁梁托架上,单行道与人行道宽4.7米。净跨60米,净高9米,长350米。在当时连接兰州、白银、宁夏三地,牵动着陕、甘、宁三地经济发展,它既是甘肃昔日的一条重要交通线,也是西北五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是现代桥梁文化的代表建筑之一。



金滩黄河大桥  大桥位于靖远县城东侧,全长1.089公里,是靖远县“十三五”期间打造的“四纵五横”交通干线骨架重要交通工程,为甘肃省内已建成的最宽桥梁。金滩黄河大桥联结起靖远县人口稠密区、资源富集区、产业集中区、经济活跃区和重要旅游区,承担着畅通南北、辐射东西、融合城乡的重要功能。大桥将进一步加快靖远县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步伐,对促进沿黄经济带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体育馆  体育馆位于七馆一中心场地东侧,建筑面积9351.47㎡,总高度为20.10m。七馆一中心融运动展览,观光休闲,休闲娱乐,生态与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市级文娱展演示范区。是一个以靖远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承载靖远建设,黄河明珠,丝绸重镇的文旅城市重要组合部分。七馆一中心打造惊艳的属于靖远的门户记忆,为居民创建环境优美的文化活动场地,达到文体全面发展。


剪纸作者:王世义,生于1954年7月,甘肃靖远人,经济师,靖远农商银行退休干部。从事剪纸艺术50多年。中国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靖远县美术协会会员,白银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靖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带头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