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古渡吟往昔 索桥关隘话新语 ” 白银丝路文化学术交流会成功举办



滔滔黄河,万里奔腾,滋润九州膏腴,孕育了华夏文明;悠悠古渡,千年坚守,承载民族兴衰,见证了岁月沧桑。黄河流经白银258公里,遗留了众多历史遗迹,孕育了灿烂文化。为了充分挖掘白银地区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黄河之上·多彩白银”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白银文化和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9月6日(星期五)上午,由中共白银市委、白银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白银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承办,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协办的“黄河古渡吟往昔·索桥关隘话新语”白银丝路文化学术交流会在白银成功举办。



活动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王子今,甘肃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张克复,西北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并成,甘肃简牍博物馆创始馆长张德芳,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刘再聪,甘肃省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李永平六位主讲嘉宾。白银市政协副主席杨万军致辞,中共白银市委副秘书长李忠国主持开场环节,刘再聪和李永平主持了学术交流环节。市委和市政府相关部门、各企事业相关单位、公安和卫健系统、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代表、自媒体达人等450人现场聆听了讲座。



杨万军在致辞中讲道:“两千年前,张骞从长安出发,凿空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从此,丝绸之路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穿山越海、展翅九天,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今天我们举办‘黄河古渡吟往昔 索桥关隘话新语’白银丝路文化学术交流会,在推进黄河及丝路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守护好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的同时,更深入地挖掘白银地区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意义非凡。”



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王子今教授首先以《秦汉时期的“河上塞”:北边交通与丝路贸易》为主题开讲。他围绕“河上”“北边道”“乌氏倮”等概念展开阐释,强调了长城在古代历史中“隔”和“通”的作用;从穆天子“河宗”故事、“汉使穷河源”张骞出使西域寻找燕河的源头等方面引经据典提出了黄河与丝绸之路走向一致的观点。



张克复教授围绕《丝路通逵话白银》展开阐述,他讲到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北线是开拓最早、最便捷的一条道路,也是几千年来最重要的一条战略通道、战略大动脉,对国家统一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白银地区索桥古渡、乌兰津、鹯阴古渡、虎豹口是丝绸之路贸易、军事交通的枢纽,白银地区黄河文化是独有的,值得白银人民更深地挖掘和探讨。



李并成教授讲述的是《索桥——古丝绸路上重要的黄河渡口》。他讲到索桥是开拓时代最早、延续历史最久、保存遗迹最宏大最壮观的黄河渡口,也是全国唯一留有庞大实体建筑遗迹的黄河渡口。他阐述了索桥渡口从汉到明清的历史、功用,以及它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作用,它避开了崇山峻岭、千沟万壑、不毛之地,使丝绸之路更为通畅。他认为索桥渡口为丝绸之路主干道“第一国道”上的黄河渡口,实为中华大地上千年之瑰宝,值得我们倍加珍惜、爱护。他呼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索桥黄河渡口的历史文化及旅游价值,并积极申报、促成黄河索桥渡口遗址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张德芳教授讲座的主题是《汉简中的丝绸之路——以靖远、景泰为重点》。他讲到了汉简中丝绸之路的里程简,记载媪围(在景泰境内)到居延置九十里,居延置至䚢里九十里,䚢里至揟次九十里,揟次至小张掖六十里,小张掖至姑臧六十七里,姑臧到显美七十五里。媪围县在推动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融合,丰富当时的文化内涵作出了贡献。他以从长安结合白银地区的两汉遗迹、长城烽燧、黄河渡口以及传统文献对地理风物、民族人口的记载,阐述白银地区尤其靖远、景泰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对增加两汉历史的认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弘扬中华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刘再聪教授紧紧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视域下的白银》展开阐述。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开题,以古代帝王巡狩与现代学者考察为例大力挖掘白银主题重大的文物和文化资源,进一步阐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于白银之重要性,认为白银地理位置优越,是长城、长征、黄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区域,要充分利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机遇,要挖掘区域内文物与文化资源的内涵,探索其于中华文明重要标志的意义,整体性与系统性的原则下,将区域内的文物与文化资源整合,并与区域外整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旨在通过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协调推进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



李永平教授以“大河遗珍 丝路瑰宝”为主题,对出土于丝绸之路甘肃靖远段的西式神祇纹银盘(东罗马鎏金银盘---初世宾命名)进行了解读,并对比了周边出土的各类神祇纹银瓶、银碗等。他讲到,丝绸之路的发展是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一个过程,并介绍了丝绸之路东段北线“高平道”途经白银的情况以及近年来考古发现的相关文物,展示了丝绸之路文化多样性的特点。



讲座结束,大家意犹未尽,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新白银”客户端、“白银新闻”视频号、“新白银”抖音号线上同步直播,12138余人线上观看了直播。



讲座结束,李忠国总结道:“白银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关键阶段,需要全域旅游助力传统工业转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多元化发展,黄河风情文化旅游节已经连续举办了六届,作为主题活动之一的‘黄河古渡吟往昔 索桥关隘话新语’白银丝路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的成功举办,对白银文化与自然奇观及历史遗迹结合发展旅游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人们了解白银悠久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这场白银丝路学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是在国家“一带一路”经济文化建设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邀请的六位专家胸藏锦绣,腹隐珠玑,旁征博引,讲述了丝绸之路与白银的关联,再次印证了白银作为丝绸之路节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提供了学术依据,为白银的文旅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动力。

活动现场,张克复老师即兴赋诗一首礼赞白银张克复横贯大河腾巨龙,纵穿丝路起霓虹。穆王驰骏会阿母,博望浮槎凿路空。师会三军征腐恶,地供八宝建新中。物华人杰地兼利,喜看铜城更盛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