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前行著华章——白银市平川区深入开展“攻坚提质年”行动纪实

今年以来,平川区立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健康美丽新平川,举全区之力,深入开展“攻坚提质年”行动,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乡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唤醒河道生命力 构筑蓝绿动脉系

秋意渐浓的沁川湖,平静的湖面上廊桥横跨、栈道点缀、鸟声啼啭;蜿蜒的小道旁草木郁郁葱葱,鲜花迎风绽放。市民或在湖边悠闲地散步,或在健身步道跑步,徐徐微风下,尽享惬意、休闲时光。很难想象,这里曾只是一条平平无奇的行洪沙河,沙河治理、植被栽种、铺路造景……如今黄水沟沙河治理成效明显,呈现出自然生态的美丽景观,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响泉沙河、大水头沙河、黄水沟沙河是平川穿城而过的三条沙河,三条沙河线犹如大自然镌刻的三笔,共同构成了汉字——“川”。围绕这个特色,平川区以三条沙河作为城市生态建设的屏障,串联起城市的绿道网络。

在响泉沙河,综合治理项目建设也是如火如荼,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牵头单位和工程建设方发扬扎根一线、干在一线的工作作风,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紧密配合、积极推动项目建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各阶段的建设任务。“目前,我们已完成种植土覆土4.7万立方米,绿化面积约7万平方米,完成总量的70%。”响泉沙河治理工程项目经理丁斌介绍说。

响泉沙河在综合治理中,不仅对河道进行了清淤、堤岸加固,进一步提升河道行洪能力,同时更加注重水生态修复、河岸两侧绿化美化。在春季完成植树复绿后,项目施工方加强后期管护,确保绿化一片、成活一片、美化一片。

“我们将抢抓当前黄金施工期,加快步道、园路、标识牌、座椅、路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早日完成施工任务,实现河的治理、水的涵养、绿的底色的生态目标。”丁斌告诉记者。

一条条沙河的治理,为平川创造了生态优越的沙河蓝脉,活力四射的滨水廊道,彰显了平川特色与文化的城市文脉,让城市更有魅力、文化更有活力、发展更有动力。

擂响项目建设“攻坚鼓” 高质量发展动力足

今年以来,平川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理念,深入开展“攻坚提质年”行动,聚焦项目以硬核举措精准发力,围绕堵点、难点攻坚破冰,全力推进省市、区列重点项目建设,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白银市中心医院易地迁建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大型机械设备往来不息,工人们铆足干劲紧张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随着门急诊楼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到位,由甘肃建投土木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白银市中心医院易地迁建门急诊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白银市中心医院易地迁建项目作为省列重点项目,也是平川区自建区以来最大的政府投资项目。项目概算总投资16亿元,分三期进行建设。目前,白银市中心医院易地迁建项目一期建设门急诊楼、医技楼进入二次结构阶段;二期保健中心共4层已完成主体结构3层,传染病楼共5层,已完成主体结构3层,全科医生综合培训楼共4层,完成主体结构1层。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平川区突出“项目为王”工作导向,实行县级领导包抓、有关部门牵头实施、相关单位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合力攻坚,有力保障了全区3项省列重点项目、24项市列重点项目、154项区列重点项目按时序、目标高质量推进。



建好“四好农村路” 织就乡村“幸福网”

初秋时节,行驶在平川大地,从城镇到乡村、从干线公路到偏远村道,一条条“畅、洁、美、安”的“四好农村路”纵横交错,编织出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网,极大地改善了乡村群众的出行条件。

新建1万公里以上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是2022年省政府为民兴办实事之一,其中平川区负责实施的村组道路建设任务为20.6公里,分别位于水泉镇下堡村、双岔村、牙沟水村和种田乡百丰村。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平川区委区政府多方筹措资金,深入实施村组道路硬化民生工程。

百丰村是种田乡一个较为偏远的村庄,多年来由于路网结构不完善,村民只能沿沙河出行,出行难一直是困扰村民的一件烦心事。“原来我们在沙河里走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路被硬化了,我们出行既安全又方便,老百姓非常满意。”村民孙林民告诉记者。

随着一条条“四好农村路”的建成,广袤的农村大地上阡陌纵横,四通八达。一条条农村公路将村庄、田园、景点串联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四好农村路”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使农民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