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平川区围绕富民强村目标,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加快农业特色产业“接二连三”,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平川区水泉镇双岔村把发展菊芋种植作为拓宽村集体经济的主抓手,农闲时间,村民们便可到种植园务工增加收入。
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村民尚翠莲说:“我们村上群里每天晚上通知捡洋姜,我闲了就过来捡,一天能挣一百五六,感觉挺划算的,当天就以现金方式结清了,觉得也挺好的。”
2022年,水泉镇牙沟水村瞄准菊芋种植,按照“村党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着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玉米、菊芋种植,为周边农户提供灵活就业岗位30多个,带动30余户弱劳力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全村多元化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平川区水泉镇牙沟水村党支部书记黄克良说:“我村流转了234亩土地用于菊芋种植,从目前来看,每亩产量在两吨左右,按照合同收购价,菊芋种植将为我村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元。”
甘肃利尔康生物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菊粉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菊粉系列产品从这里走向全国和国际市场。
甘肃利尔康生物有限公司原料部负责人石富介说:“我们目前有平川区、景泰县、山丹县、天祝县、通渭县等种植基地。我们把这些基地的农户 、产业园及合作社连接在产业链条上,带动农户2000户,农业总产值可达7000万。”
区上大力实施产供销共建、种养植一体、深加工联营等产业化项目,按照“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全区建成了42个标准化种养产业园和4个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使更多的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
2021年,黄峤镇多方争取资金484.5万元,启动了黄峤镇农特产品微产业园项目建设,产业园以当地优质藜麦和荞麦资源为基础,侧重绿色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包装、销售。
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村民牛宝田说:“每天需要十几个工作人员,为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创收的机会。上班也方便,家里的活也不耽误,工资发放也挺及时。”
平川区黄峤镇神木头村村民王芳说:“这两年,别人家种藜麦收成挺好的,政策也好,我过来也填了20亩订单。”
平川区黄峤镇党委书记周玉茂说:“我们将着力在强加工、促销售和创品牌等方面下足功夫,推动黄峤藜麦产业走深走实。一是抓生产、促增收。通过订单农业,调动群众积极性,持续扩大种植面积,同时丰富藜麦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二是做电商、促销售。在做好线下商超推广的同时,依托互联网平台,发展线上销售,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三是创品牌、扩影响。通过参加各类推介会和展销会,强化宣传和推介,提高‘黄峤藜麦’知名度,真正让本地农产品走出平川,走向全国。”
平川区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建设文冠果示范区、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生态牧场3个国家级产业园,建成藜麦、菊芋、苹果、西甜瓜等10个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形成“一镇一产业、一村一品牌”建设格局,“博犇、丰嘉晟、成丰”等商标成功入选“甘味”企业商标品牌目录,“平川甜瓜”“平川山羊”“平川黑驴”“平川苹果”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平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勇说:“要始终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着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以养殖业牵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平川特点和市场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