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卫视播出靖远县羊产业专题报道

2月19日18点10分,甘肃卫视、视听甘肃客户端同步播出了《春天的脚步—羊产业奏响乡村振兴新“牧歌”》,靖远县政府念“羊”经,群众发“羊”财,全力打造养羊专业村,羊产业奏响乡村振兴!小编带你一起看“羊经济”。


春天的脚步//羊产业链是这样炼成的


2020年3月,甘肃哈思特生态牧场落户永新乡哈斯山,企业的落地给当地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在甘肃哈斯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永新乡立足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紧紧围绕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这一主线,坚持“选准产业、育强主体、健全联结、优化服务”的思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肉羊产业发展,形成了区域示范、帮扶户代养、代帮扶户养殖、村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就业增收、带动群众科技养殖等模式,持续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从养殖、加工到销售的链条打通后,销售端时常反馈最新的消费者意见和需求,比如,肉质不稳、时肥时瘦是万遂兴最困扰的问题之一。能否通过标准化生产,稳定品质,让消费者每次尝到品质一致的羊肉,对于商家反馈的这类问题,靖远县早有规划。他们邀请中科院院士团队、海内外专家及相关科研院校、机构合作育种,这为万遂兴解了难。


春天的脚步//女支书当上新“羊倌”



万兴琴,土生土长的靖远县永新乡旱沟村人,2019年底报名参加甘肃省公开选聘行政村专职化党组织书记考试后,正式上任旱沟村党支部书记。旱沟村属整体移民搬迁村,养殖业是村里的支柱产业,村子里多是老人和留守妇女儿童,万兴琴的加入给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注入了一股青春的活力。2020年,看着直播电商大热,万兴琴萌生了直播卖羊的想法,说干就干,学习了简单的视频剪辑后,她开始在朋友圈发村里“靖远滩羊”的宣传视频,原生态、肉质细腻等好品质吸引了很多以前的同事购买。她渐渐发现,在朋友圈发视频只能引起周围人的关注,并不能让更多的销售商看到。万兴琴决定在电商平台直播带“羊”。





在没有团队、没有直播技术、没有专业设备的情况下,万兴琴凭着满腔热血化身“新羊倌”,利用电商平台大力推介当地特色产品靖远羊羔肉,展示真实的乡土靖远,让“靖远滩羊”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各地。


春天的脚步//搞活一地市场 致富一方农民


在规划哈思山畜牧产业发展的同时,靖远县按照“强龙头、建基地、延链条、聚集群”的思路,以“靖远羊羔肉”“靖远滩羊”为品牌,依托美娅泛农等大型龙头企业,在全县范围内布局建设肉羊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龙头带动、社会联动”的产业发展模式,助推靖远肉羊养殖走出了一条产业生态化、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之路。同时,靖远县规划了、屈吴山、若笠塬、黄家洼等3个天然生态牧场,结合肉羊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引进阿西娅、新疆润洋、哈斯特、若笠生态等肉羊养殖企业,指导有条件的乡镇发展肉羊养殖,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效利用衔接资金引进企业,“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致富。走进乌兰镇团结养殖合作社,羊叫声此起彼伏。干净整齐的圈舍内,膘肥体壮、毛色顺亮的羊只正悠闲地吃着草料。拌料、喂水⋯⋯每天鲜军都忙得不亦乐乎。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团结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搞活一地市场,致富一方农民”的思路,大力发展设施养羊产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红嘴村养羊业发展迅猛,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贡献。

2022年底,靖远全县肉羊养殖户达到10956户,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合作社226个,羊只饲养量达到122.41万只,羊肉产量5889吨,羊毛产量795.1吨。


春天的脚步//靖远羊羔肉香飘四方



当微露的晨光触动自然的生灵,唤醒每个行走的梦想,在诱人的味道中整个城市的生活便鲜亮活跃起来。此时,靖远羊羔肉的清香也随着朝阳的升起冲出厨房,飘向大街小巷,开始触发人们舌尖上的味蕾。

靖远县位于黄河上游,盛产羊肉历史悠久。当地有上千年的养羊历史,人们老早就有用羊换钱的意识。当地盛产麻黄、紫花苜蓿等十多种植物,是羊的最佳天然食物,因此羊肉品质也是绝佳,当地羊羔肉也赢得了“名扬西北三千里,香引五湖四海客”的赞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