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资源、兴产业 强村富民促振兴
——靖远县东湾镇大坝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践案例
东湾镇大坝村地处黄河之滨,靖远县城东部,交通便利,土地肥沃,AAAA旅游景区水岸三合、AAA旅游景区法泉寺与村庄相邻。村域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00亩,辖9个村民小组、1305户5800人。村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有党员130人。先后荣获“甘肃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陇原先锋号”“甘肃省美丽庭院示范村”“甘肃省‘和美乡村’”“白银市乡村振兴好组织”等荣誉称号。2024年前三季度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6.58万元。
背景概况
大坝村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但人均耕地较少,传统农作物种植效益不高,集体经济比较薄弱,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村“两委”一班人不等不靠,组织在村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人等认真探讨研究,踏上了科技兴农之路。通过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选派村里能人外出学习考察,邀请以色列和省内外的专家现场指导,培训种植技术,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不断增加农产品的多样性。经过多年努力,现已建成日光温室2000余座,种植反季节蔬菜5500余亩,年产值超6000万元。
主要做法
大坝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目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充分挖掘资源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建设日光温室、临街商铺、农业园区,多途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瞄准特色产业,厚积经济发展强基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坝村党委积极探索建立“支部找路子、党员带头干、合作社全力帮”的联动发展模式,村党委组织致富能人前往山东寿光、宁夏中卫等地考察设施农业,学习种植经验,将好的点子带回来,带领村民一起长知识、拓思路。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积极衔接小额金融贷款,解决发展资金难题,通过返租倒包的办法协调土地问题,党员带头建设二代节能日光温室,重点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产业。依托靖远绿禾农民种植合作社、甘肃陇食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资源优势和服务功能,帮助村民持续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其中,茄子、辣椒两个蔬菜品种获国家A级“绿标”认证,大坝蔬菜也不断得到市场认可。多年来,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大坝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终排在全县前列,村集体经济持续迈上新台阶,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火车头”和“驱动器”。
二、紧盯区位优势,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化
2016年大坝村紧盯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新机遇,以大坝街为主体,利用县级示范乡村建设资金,在新镇区建设商铺30余间,通过资产发包和租赁经营,建成集民俗体验、特色农产品展卖、农特产品加工、民宿农家乐等一体的大坝巷子靖远特色小吃街,引进甘肃丝路会州文旅有限公司运营会州小院农家乐,产业发展的多样性持续丰富。2020年村集体通过招租,村集体经济收入就已达20万元以上,大大提振了村“两委”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同时,通过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等程序,成立了大坝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奠定了以资源开发为主,辅以特色产业和投资分红的多元化产业发展基础。
三、用优各类资金,助推产业发展再升级
大坝村按照“巩固优势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农旅融合”的思路,优化使用各级帮扶资金,持续巩固蔬菜种植优势,采取“村党委+园区+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对大坝园区的17座日光温室进行提升改造,安装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系统,并利用衔接资金在大坝河滩新改建50座日光温室,引导种植户转变种植理念,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观光经济和采摘农业。同时,与甘肃陇食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利用“和美乡村”建设奖补资金新建蜂蜜深加工车间,推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集生产、加工、物流、电商、研发、试验示范、农业技术人才实训、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靖远县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已逐步成型。
经验启示
一是党建引领,凝聚强大发展合力。注重把思路清、能力强,懂经济、能干事、会干事的乡贤能人选拔到村“两委”班子,带动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不断凝聚强大的发展合力。
二是用好资金,发展多元集体产业。统筹使用各类政策帮扶资金,持续发展一产夯实基础,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二产三产同向发力,推动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
三是集聚人才,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将培育致富能人作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持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选“土专家”“田秀才”到产业发展一线,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