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供销联社多措并举助推高原夏菜销售

近年来,白银市按照农业农村部“高原夏菜西菜东调”基地规划的要求,利用我市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有机物含量高的优势,大力发展高原夏菜产业。目前,主要种植甘蓝、西兰花、胡萝卜、大白菜、西芹等多个品种,销往周边省市县及东部沿海地区,弥补了东南沿海地区季节性蔬菜供应缺口,不仅加快了我市高原夏菜产业提档升级,而且也成为全市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一、高原夏菜销售情况

(一)强化资源整合,推进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整合利用供销、邮政、快递等网络资源,提升改造基层经营门店、综合服务站点,建成100个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加快完善县区冷链物流体系,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纳入地方政府整体布局。目前,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冷链设施企业7家,1-7月,全系统鲜菜销售额2.71亿元,冷链物流业营业额4075万元。

(二)完善流通体系,不断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建设农产品分拣配送中心,完善产地批发市场服务功能,不断拓宽蔬菜的销售渠道。市供销集团公司与兰州志强果菜销售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分拣配送中心1个、副食品采购配送中心1个、蔬菜保鲜库2个,包装后向拼多多、美团、淘宝等客户配送,月销售蔬菜约120万斤,月销售额达180万元。推动社有企业荣萃农产品销售公司、惠民电商公司和益农冷链物流公司开发使用线上销售小程序,1-7月,全系统电商销售额10123万元,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9169万元。

(三)培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稳步发展。通过联合合作,做强做优做大农产品龙头企业,发挥其为农服务的载体作用,通过创新优化农产品和服务结构,引领带动全系统农产品业务发展。建立产销对接机制,组织社有企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积极参加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推荐地方名优农特产品参展推介,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集约化、组织化程度尚不高,现阶段高原夏菜多以分散经营为主,龙头企业培育不足,高原夏菜产品品牌竞争力尚不强,从事高原夏菜经营的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风险承受力不高,制约了高原夏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是企业蔬菜加工能力不足,尾菜利用率不高,存在资源浪费情况。由于销售市场、冷藏物流及收储加工技术等客观条件限制,高原夏菜加工产业链条短、加工品种数量少、加工率与加工层次低,在采收、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产生蔬菜垃圾较多,易腐烂变质,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三是上市品种和时间过于集中,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由于高原夏菜产业缺乏整体布局规划,农民种植存在盲目性,加之种植户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易导致上市品种和时间过于集中,市场风险大。

三、意见建议

(一)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立足品牌建设,从品种筛选、种苗繁育入手,逐步建设高原夏菜标准化种植园,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和生态有机产品,提升品牌内涵。线上线下结合,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

(二)壮大龙头企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通过财政资金引导,积极扶持市场带动力强、发展前景好、效益突出的龙头加工企业,积极发展蔬菜汁饮料、蔬菜粉、蔬菜罐头等加工制品,丰富加工种类,提高加工比例,提升高原夏菜产品附加值。

(三)加强科技支撑力度,提高尾菜利用率。加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研发的市场需求导向意识,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从尾菜饲料化、肥料化、基质化、原料化和能源化等方面入手,制定不同种类、分级及来源的尾菜循环利用方式,提高尾菜利用率。

(四)利用大数据服务平台,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利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保障产业链信息畅通。通过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积极推进连锁配送、市场直销、网上营销等多元化的销售模式,完善市场体系建设,打通产销信息瓶颈,保障高原夏菜有效供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