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农业人口和最 广阔的农村地域,“三农”问题的建设,关乎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业农村 发展态势良好,但存在局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地区发展不 充分的问题。在此现实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 局,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 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 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其中,产业兴旺 被放在发展的首要地位,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常态下中国乡村发展的 重要举措。全国各地也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虽然很多村庄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也逐渐改善,但乡村产业 并未充分发展,农民收入也并未有明显的提高。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美丽乡村建设,其内容不仅仅包括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更重要的“美”是在产业发展。因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是乡村建设必 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村域经济增长、村民发家致富是美丽乡村建设的 根本任务,产业发展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产业兴旺才能带来乡 村振兴。乡村振兴作为国家战略,它是关系全局性、长远性、前瞻性的国 家总布局,它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乡村振兴正是关系到我 国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也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是否均衡,是否能实现城乡统筹、农业一体的 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白银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 年)》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业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加强以集镇 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 短板,提升村镇综合承载能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传承乡村文化, 留住乡愁记忆,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统筹谋 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 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相结合的城乡发展形态。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 控,依据村镇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组织开展村镇风貌特色专项 规划编制工作,因地制宜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着力解决“去农村 化”、照搬城镇模式等问题。”
《平川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提出,“统筹整合“三生空间”, 推进三生融合,推行“多规合一”,加快形成“一轴一带五片区”的 乡村振兴总体布局,一带即“沿黄高质量发展经济带”。充分发挥沿 黄流域水资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的突出优势,以“旅 游+高效农业”为重点,高标准打造水泉镇 35 公里绿色经济长廊和高 质量发展示范带,率先建成全区乡村振兴样板。”
●项目概况:黄湾景区绿化180亩、清理沉积的淤泥河沙1100立方,加高沿黄堤坝1.6公里、安装护栏1.6公里,沿黄河红砂石护坡872米,鹯阴渡口提升及趸船码头和维修等配套工程,新建民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和乡村记忆博物馆、文化广场与戏台,以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
●建设条件:(1)地理区位 黄沙湾村位于水泉镇北侧,毗邻黄河,经村道约 13 公里方可接 入 109 国道,距水泉镇约 16 公里,途经大黄湾村、双岔村。黄沙湾 村与大黄湾村之间相隔一条沙河,用于防洪。黄沙湾村在沿河位置有 较为集中的种植区域,且地势开阔,村旁是著名的北武当旅游胜地;(2)文化区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黄沙湾村古时曾是中原与西域的连接点,是张骞“凿空之旅”向西出发的首站,是霍去病西征横渡黄河前的驻留休整之地。丝绸之路开通以后,其位于古丝绸之路 持续时间最久的北线上,成为天下商旅来往的重要驿站。进入新时代,黄沙湾村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承担着新的中西方 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任;(3)水文地质 平川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北靠内蒙古自治区,东与宁夏回族自治 区接壤,东南依平凉地区,南邻定西地区,西与兰州市、威武地区交界。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4)交通现状 黄沙湾村紧邻交通干线,可达性强。京藏高速 G6 和国道 109 线 为黄沙湾村与外部连接的主要道路。其距离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约 150公里,2小时车程;距离兰州市中心约 140 公里,1 小时 40 分钟车程; 距离白银市约 70 公里,1 小时车程;计划 2022 年开通的中兰客专在 其附近设有站点。
●投资估算:本项目投资估算总金额 0.1亿元。
●经济社会效益预测:直接效益 (1)推动区域社会发展 传统乡村发展主要依靠政府宏观调控,以及部分个人力量和少数 个体工商户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责任仍然依赖于政府部门,缺乏民 间力量自主发展活力,本项目实施可以提供大量劳动力就业岗位,能 够刺激项目相关的餐饮、商贸、旅游等行业相互影响、互相带动,共 同推动区域社会发展。(2)推动项目区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本项目正式运营后能够创造一定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增加项目 区居民家庭收入,重新激发区域内农户对从事农业生产致富的信心, 项目落地实施到后期运营会引入个体农户、合作社、社会资本等社会 团体参与,随着项目不断成熟和完善会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高收益 项目、高标准管理模式加入,项目良好的发展前景会得到政府配套资 金重点投入,加上社会、民间资本逐步跟进将引燃新的一轮经济爆发。(3)优化产业结构 项目发展以现代生产发展为基础,配套观光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 设,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拓展和提升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项目的建设将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更好的保证农业生产和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观光旅游、农业研究、文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村镇。(4)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本项目实施后能够有效改善项目区人民居住条件,创造便利的交 通条件和优美的生活环境,丰富乡村文化底蕴,完善区域基础设施配 套,增强群众社会幸福感,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2、间接效益 (1)夯实区域产业基础,巩固乡村扶贫成果。 项目实施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乡村振兴工作中将一、二、三产业 融合的要求,实现乡村建设的“生存、生产、生活”的“三生”建设 宗旨,将农业生产、果树、蔬菜的种植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以田 园景观和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为核心,以综合开 发为手段,以村容绿、村业兴、村民富为目标,以观光休闲功能为主 题的乡村发展平台,通过完善农业生产交易、田园休闲体验、乡村生 态居住等功能,实现地区在扶贫工作的加强和巩固。在保障乡村与自 然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同时 融合乡村的产业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以此夯实扶 贫工作成果,续写乡村发展新篇章。(2)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本项目的实施能够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引导乡村可持续发 展步伐,完善乡镇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项目区 及周边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通过对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 理利用,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并重,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区域内农村长远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条件。(3)创造和谐乡村社会氛围 本项目实施后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 心化”、“三留守”等普遍的农村社会现状,通过项目实施后可逐渐 吸引外出务工群体回归乡村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设 施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化农业生产,外出人员的回归势必能够为乡 村振兴建设增添动力,同时也会提高家庭幸福指数,创造和谐的社会 环境,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4)树立区域发展示范 项目的实施能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项目成功运营后 还将带动其他乡镇借鉴发展模式,实现区域内农业升级,农民增收。引领省内其他黄灌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 提升,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农业资源利用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5)注入乡村发展活力 项目实施后可逐步改变传统乡村经济发展模式,随着中国社会经 济发展,乡村经济衰退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农村青壮年劳 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导致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农业产业 开始衰退,乡村经济停滞不前。项目实施在保障乡村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加工业、服务业的有机结合,充分融合乡村的 产业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项目实施能够有效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增强乡村吸引力,构建新时代乡村可持续发展机制。(6)破除城乡融合壁垒项目实施能够改善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目前城乡二元制结构尚未完全破除,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依然严峻,农产品供需、农业供给质量、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环境、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改善强化。项目实施后将让城市与乡村各自 都能发挥其独特禀赋,实现和谐发展。项目实施运营是以田园生产、 田园生活、田园景观为核心组织要素,以多产业、多功能有机结合为 核心价值,实现满足人回归乡土的需求,让城市人流、信息流、物质 流真正做到反哺乡村,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打破城市和乡村相互分 隔的壁垒,逐步实现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协调发展,逐步 缩小城乡差距,使城市和乡村融为一体,而田园综合体正是形成城乡 经济社会一体化、乡村振兴新格局的重要载体。
●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审批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合作方式:合资、合作
●联系方式
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兴川社区 0943672140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