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0013911479M/2024-167811 生成日期: 2023-08-30
文       号: 关键字: 农业,工作,项目,全市,建设
所属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白银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第126号提案答复
信息来源:白银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08-30 16:25
浏览次数:

民主促进会白银市委会:

你们提出的“关于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市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1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安排部署,聚焦硬任务、强化硬措施、靠实硬担当,扎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促进全市农业农村保持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

一、工作进展

一是保持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年初组织召开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全市农业农村局长会议,对2023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6月14日,召开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和重点工作推进会,围绕农业两项重点指标,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深入部署安排。上半年,全市一产增加值达到32.85亿元、增速5.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35元、增速8.1%。

二是全面完成春耕生产任务。先后制定印发了《2023年全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奋战120天夺取夏季粮油丰收行动方案》等文件,年初市政府与各县区签订了《2023年稳定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组织成立科技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蹲点指导,重点围绕小麦田间管理工作,大力开展专题培训、现场观摩、技术指导等活动,督促指导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建立健全到乡镇、到村组、到地块、到作物的粮食种植台账,严格实行周调度工作制度,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目前,全市完成农播面积579.76万亩,完成粮食种植面积404.74万亩,其中春小麦56.11万亩、占任务的102.9%,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6.95万亩、占任务的115.8%;落实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3377万元,落实农业保险中央省级补贴资金5729万元、市级资金180.09万元。今年全市共摸排核实撂荒地37.33万亩,已整治36.61万亩、整治率98.07%,已恢复耕种35.57万亩、复种率95.28%。

三是加速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积极谋划项目,加大力度争取项目,全力以赴推进项目,特别是请市领导带队专程赴农业农村厅和农业农村部汇报衔接工作、争取项目,收到了良好成效。年初以来已集中上报项目4批次154项,31项进入国家2023-2027年农业农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暨社会资本投融资项目库;争取项目资金8.7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1.4%;新增专项债券项目3项,已下达第一批债券支持2项、2600万元,纳入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支持计划5项;会宁县列入国家“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试点,景泰、平川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获批,我市被确定为全省设施农业建设奖补和信贷贴息项目支持市、农村社会化服务整省推进试点区,会宁县被纳入省上丘陵山区农机推广应用先导区。年初确定的十大类58项农业重点项目,已开复工50项,完成新增投资7.9亿元。6月9日,在靖远县组织召开了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推进会,对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进行了再分析、再研究、再安排、再部署,进一步靠实了责任、细化了举措。

四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回头看”,对县区“回头看”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2轮督查,查出的15个方面37条问题,已完成整改32条,正在整改5条(景泰县3条,平川区2条)。完成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落实调研督查,下发督查通报,督促县区举一反三查漏补缺、提升工作。牵头推动国家、省上考核评估反馈问题整改,目前整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8月底前取得阶段性进展。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313户2.15亿元、富农产业贷149户849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8026人1304万元,光伏帮扶收益资金设置公益岗位2304个,发放岗位工资591万元。3月份,全省光伏帮扶电站工作推进暨业务培训会议在景泰县召开。

五是强化东西协作帮扶质效。利用东西协作帮扶资源优势,全力推动3个受援县年内分别引进5家以上投资额1000万元落地的目标任务,目前已引导8家企业落地投资4126万元,其中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家。完成会宁县马铃薯种植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厂项目签约,签约金额7亿元,目前项目厂房“三通一平”和土地变性正在进行,完成种植基地土地流转15000亩。成功举办白银市东西部协作天津招商引资推介活动,签约合作项目18个,签约金额24.75亿元,目前正在积极跟踪回访有意向投资客商27人。“津陇共振兴”活动于7月4日至7月6日在会宁县举办,前期达成合作意向项目9个(会宁县2个、靖远县5个、景泰县2个),计划签约金额3.8亿元(会宁县2.1亿元、靖远县0.5亿元、景泰县1.2亿元)。落实天津财政援助资金1.5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4个;完成消费帮扶1.63亿元;帮助农村劳动力在岗就业4729人。落实中央单位定点帮扶资金0.83亿元,计划实施帮扶项目19个。

六是不断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围绕“两个牵引带动”(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为牵引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加快构建“四集群+四片带+N”(四集群即推动牛、羊、猪、瓜菜4大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四片带即推动文冠果、枸杞、马铃薯、小杂粮4大优势产业片带化发展,N即推动林果业、黑毛驴、盐水鱼虾、中药材等县域特色产业区域化发展)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持续推进现代寒旱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种植业面积达到294万亩,畜禽存栏量达到1052.4万头(只)。先后制定印发了牛、羊、瓜菜、枸杞、文冠果5个产业集群化发展实施方案,争取市级财政每年奖补支持4600万元,联合市财政局和市乡村振兴局印发了5个产业集群奖补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了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组织召开了全市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对下一阶段重点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实施省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完成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规划方案制定上报,新争取2个省级产业园建设专项资金支持500万元。

七是持续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深入开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引导12家企业开展规模以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创建,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个,目前全市龙头企业48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7272家,其中“五有”合作社(有种养基地、有农业机械服务、有良种供给、有订单销售、有加工储藏场地设施)4124家、占比56.71%,通过统一组织签订销售订单、统一购买农业生产投入品等方式,联结带动小农户10.25万户、占比41.47%,省上指标35%、超额完成6个点。全市新培育家庭农场983家,总数达到4940家,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新增520家家庭农场的目标任务。推荐甘肃品高食品等两家企业纳入省农业农村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12”(即到2025年,培育产值过100亿元龙头企业2家、50亿元龙头企业10家、10亿元龙头企业50家、1亿元龙头企业200家)提升行动,美娅泛农等10家“链主”企业获得省级奖补资金760万元。靖远、景泰、平川被确定为家庭农场示范县,今年争取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17万亩,资金1360万元。

八是稳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深化浙江“千万工程”白银实践,围绕全市“一带两区三线”(一带即黄河沿岸,两区即中心镇区、旅游景区,三线即国道247线、109线、省道217线)重点优势区域,接续实施“11333”(到2025年,建成1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会宁县,1个省级乡村建设示范县景泰县,3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县靖远县、白银区、平川区,30个省市县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300个省市县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目前全市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完成投资4.11亿元,景泰县等4个省市级示范县和17个新创建示范乡镇正在加快推进,计划新创建的100个示范村,34个村已完成80%以上建设任务,46个村完成50%以上建设任务;今年7435座农村户厕改建任务,目前已完成5882座、占任务的79.1%。从6月25日开始,集中1个月时间,开展了全市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目前已召开3次工作调度会议,印发通报3期,编发简报16期,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九是深入实施农业招商引资。坚持把龙头企业外引内培作为产业发展的主要手段,面向全国500强,瞄准京津冀、粤港澳、江浙沪等发达地区,梳理遴选重点目标企业1509家,谋划储备农业招商引资项目73项、概算投资318.89亿元,编制印发了《2023年白银市农业农村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库》和《白银市农业招商引资宣传册》。目前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走出去、请进来”招商41次,与山东水发集团、中车青岛四方所公司、宁夏玉山机械、天津薯味佳、山东沃奇等2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签约金额46.3亿元,会宁县马铃薯产业园种植基地和薯制品加工厂项目、平川区文冠果种植示范基地(一期)建设项目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并录入甘肃省招商引资综合管理系统,到位资金11.1亿元。4月28日,成功举办了“白银市现代寒旱特色农业产业链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活动,邀请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为全市农业农村招商引资工作理思路、出实招、谋发展,3个农业重点项目成功签约,为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树立了榜样、立起了标杆。

十是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高度重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强化政策指导和项目资金扶持,积极拓展发展途径和经营模式,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经营能力有所增强,经营性收入占比不断增大,发展质量稳中有进。二季度,全市行政村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7147.7万元,村均收入10.18万元;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79个,1-5万元的村280个,5-10万元的村134个,10-50万元的村190个,收入大于50万元的村19个;从村均收入看,景泰县、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村均收入分别达到20.1万元、19.84万元、10.7万元、7.94万元、5.22万元,分别较一季度增长66.53%、726.67%、125.74%、65.07%、68.39%。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们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高。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发展还不平衡,农业产业化龙头规模也相对小,竞争力弱、带动能力不强。二是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今年我市气候多变,高温干旱天气以及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很大影响,很可能会造成粮食减产,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三是乡村建设资金相对短缺。从省农业农村厅反馈情况来看,景泰县乡村建设缺口资金1747.22万元,白银区乡村建设计划投资3159.62万元,实际完成总投资3055.01万元,虽然项目均已完工,但资金筹措困难,项目款项还未支付。四是环境整治机制有待健全。近期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五是村集体经济收入还需加力。二季度,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村达到79个,1-5万元的村还有280个,收入大于50万元的村仅有19个;从县区来看,景泰县村均收入20.1万元,会宁县村均收入5.22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任务还很艰巨。

三、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以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严谨的作风,努力从以下7个方面狠抓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确保今年粮播面积稳定在396万亩、产量98万吨的底线任务,力争单产提高2%以上,总产达到100万吨以上。组织成立粮食生产专项督导组,对照任务台账,开展实地检查督导,督促各县区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认真落实好农业保险各项政策。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合理施肥、抗旱保墒等各类技术培训指导,提高农民田间管理科学水平。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协同配合,加大对农业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及早制定预案,及时发布信息,科学防范应对。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全面完成37.33万亩撂荒地整治任务。

二是做好有效衔接。持续强化防返贫监测帮扶,纵深推进“七个一”行动,确保不让一户一人返贫致贫。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紧盯“三保障”及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提升,保持动态监测不断档、工作力度不减弱。持续推动帮扶政策落实,加快衔接资金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进度,确保符合省上序时进度要求;加大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和富农产业贷工作力度,确保应贷尽贷、应收尽收;加强光伏帮扶电站运维管理,推动光伏帮扶产业助力村集体经济持续提档升级。加大东西协作招引力度,力争3个受援县超额完成年内分别引进5家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企业的任务。完成国家考核评估和省上专项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三是加大产业培育。以工业思维谋划农业,挖掘“土特产”潜力,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以养殖业为牵引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加工业为牵引带动特色产业价值链提升,不断优化“四集群+四片带+N”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突出抓好牛、羊、瓜菜、枸杞、文冠果5个产业方案落实,整合资金,专班推进,跟踪问效,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督促各县区全面落实。全面检视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实施,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食品工业,继续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四是开展乡村建设。抓紧制定我市“和美乡村”创建行动实施方案,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一把手”负总责、一个工作协调小组、每年一次现场会、定期表彰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初步考虑,按照“35610”的工作思路推动和美乡村创建,“3”就是分三大区域打造,即一带(黄河沿岸)、两区(中心镇区、旅游景区)、三线(国道247线、109线、省道217线);“5”就是分五种类别创建,即特色产业带动型、加工商贸流通型、乡村旅游观光型、城郊融合发展型、传统特色保护型;“6”就是突出六项创建内容,即村庄美、产业兴、治理好、乡风和、百姓富、集体强;“10”就是市级每年择优确定10个村进行认定授牌,对获得市级“和美乡村”称号的行政村,市上每年奖补100万元,同步开展县级层面创建行动。计划近期召开全市乡村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对全市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进行总结,对全市“和美乡村”创建再研究、再部署,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同时,确保高质量完成今年7435座卫生户厕新改建任务。

五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2019-2023年,我市共争取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143.05万亩,落实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6.58亿元,目前各项工作正在加快有序推进。2019年度项目已全部完成。2020年度项目,全市已完成30万亩建设任务,整体进入工程扫尾和项目验收阶段,其中:已完成竣工验收并上图入库面积15.4万亩,占总任务30万亩的51.34%。2021年度项目,全市建设任务35万亩,已完成建设面积31.01万亩,占总任务的88.6%。其中:会宁县和靖远县已完成建设任务,进入项目验收阶段。2022年度项目,全市建设任务32.3万亩,已完成建设面积27.486万亩,占总任务的85.1%。2023年度项目,全市建设任务19.45万亩,目前全部完成初步设计,已建成1.59万亩。总的来看,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存在项目资金落实不足、工作进度相对滞后、部分工程质量不高、个别地块存在“非粮化”和撂荒现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工作进度、狠抓工程质量、严格用途管控、加强跟踪督办、强化项目管理,确保高质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六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围绕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聚焦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块地”,盘活用好闲置资源,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严格落实《白银市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倍增计划推进措施》,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持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力争2023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均达到20万元以上,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保持在5万元以上,其中70%的村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90%的村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七是抓好招商引资。坚持一手抓外地龙头企业落地白银,一手培育本土龙头企业茁壮成长。进一步发挥招商工作专班作用,围绕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加工头部企业,明确招商目标和重点,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同时支持品高、牧原、菁茂、恒玉、祁连雪、美娅泛农等企业做大做强,每个县区招商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其中会宁县、靖远县和景泰县招商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各1个,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个,培育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个,切实增强现代农业市场主体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能力。督促指导各县区进一步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一方面积极高效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同时确保已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得到你们的关注和支持。

白银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8月30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