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0000000000000000/2023-00005 | 生成日期: | 2023-11-27 |
文 号: | 关键字: | 审计,财政,资金,问题,项目 | |
所属机构: | 白银市人民政府 | 发布机构: | 白银市人民政府 |
【审计大讲堂】高霞:地方财政审计之我见 | |
信息来源:市审计局
发布时间:2023-11-27 10:44
浏览次数:
|
|
|
|
一、地方财政审计的内容与重点 地方财政审计涉及部门多、资金量大、内容广,重点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 (一)预决算编制情况。重点关注年初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完整,追加调整是否合法合理,年终决算是否真实完整等。常见的问题是预算编制不细化、不完整;预算约束力不强,未经批准追加调整预算、财政专项资金平衡一般公共预算等。 (二)财政收入情况。重点审查非税收入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土地出让收入等政府性基金收入是否真实合法完整,有无提前征收造成虚增收入,有无虚收空转、有无延期入库等问题。从审计情况看,提前征收、虚收空转的现象还是存在,如将土地出让金、公积金增值收益提前征缴入库,也有把医疗收入等不属于预算收入的其他资金调入国库的情况。 (三)财政支出情况。主要审查财政资金支出的真实合法效益性。财政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重点关注有无超预算无预算支出,以及三公经费、差旅费、培训费、会议费支出情况。项目支出是审计重中之重,这几年国家对农林水污染治理教育等方面下达的专项资金较多,反映出的问题也是较多较严重。在财政管理层面上常见问题有专项资金分配不及时、支付进度缓慢、为加快支出进度虚列支出将资金转入财政专户或将资金拨入预算单位实有账户等。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挤占挪用,决策不科学、重复建设等原因造成损失浪费问题,如有些农业项目决策不科学,与当地实际脱节,项目实施后管理不到位,几年后无人问津,不了了之;也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项目建设后未发挥效益的现象,如有些污水处理厂站建成后续管理跟不上,资产长期闲置;还有虚报项目资料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比如,将以前年度已实施的项目资料改头换面重新申报套取财政资金。 (四)政府债务管理情况。一是关注政府隐性债务,重点审查有无以政府名义违规借款或担保,造成政府债务的问题。从审计看,尽管中央三令五申,但一些地方政府还是想方设法地通过平台公司和地方国有企业变相融资,投资于无收益的基础建设项目,再以财政资金去偿还本息,导致债务风险加大。尤其对地方政府不顾实际财力盲目决策举债建设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楼堂馆所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重大问题要坚决查处。二是关注地方债券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常见的问题有未按规定将资金投入禁止类项目、长期挤占挪作他用、夸大投资收益等,争取专债资金后不能偿付本息造成政府增加支出责任,还有项目迟迟未开工造成资金闲置未发挥效益的问题。 (五)国有资产管理使用情况。新修订审计法第四条提出“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告对国有资源、国有资产的审计情况”,因此财政审计中要把国有资源资产作为一个重点,主要审查地方政府和所属部门单位在资产购置、管理、使用、投资、处置等各个环节是否符合规定,有无违规购置、超标准配置、违规处置以及投资决策不科学、管理不到位造成资产损失浪费、闲置效益不高等问题。 二、地方财政审计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一)审计覆盖范围还不全面。受财政体制改革等影响,近些年市级实施项目资金较少,大量项目和资金下沉县区实施,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每年投入不少的人力时间精力,但审计成果不明显,问题年年相近,市级财政审计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而县区审计机关由于审计人员少而任务繁重等原因,对财政资金的审计还不能全覆盖,审计监督还存在一些死角盲区,与“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一些重大风险隐患和重大违纪违规问题未能被及时揭示。 (二)审计宏观思维能力不足。财政审计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宏观性更强,需要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开展工作,提出体制性机制性的建议。由于审计人员对国家财政政策理解掌握深度不够,宏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造成审计报告反映的一般性微观问题较多,宏观问题较少,就事论事的整改性意见多,建议性意见相对少,影响了审计成果的利用。 (三)审计方式与思路有待于拓展。近几年地方财政审计工作在组织模式、审计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创新,如在预算执行审计中采取上下联动贯穿式的审计方式,“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但受同级审范围等因素影响,审计效果不是很好,而数字化审计也主要是利用财政指标、支付、单位电子账簿等财务数据进行,与各单位的业务数据衔接较少,审计广度和深度受到一定限制。 三、做好地方财政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综合业务水平。“工欲善其事”就“必先利其器”。审计人员要始终将学习摆在重要位置,时刻保持“本领恐慌’意识,强弱项补短板练内功。一是学政策法规。要熟悉掌握预算法及实施条例,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各级财政的制度文件等。二是学财政财务知识。虽然近年来审计的范围扩大了很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很多,但财政财务收支仍是审计的主责主业,看账仍是审计的老本行,要熟悉政府会计制度,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的会计核算规则,打好扎实的业务功底。三是学先进经验案例。上级审计机关的有些公告报告,站位较高,思路也比较好,要积极学习借鉴。审计新手可以借阅一下已归档的审计案卷,审计案卷记载了从项目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能较快地熟悉整个业务流程,是个快速入门的好方式。 (二)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思路方法。树牢研究型审计理念,不断探索财政审计的新思路新方法。在项目谋划上,针对资金和项目下沉基层的情况,可以每年选取某一行业或某一类专项资金,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实施审计项目,形成重点资金周期“轮审”格局。在组织方式上,仍然借助于大数据审计方式,加强财政财务数据与部门业务数据的衔接,构建新的审计模型,不断拓展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对财政资金审计的全覆盖。 (三)注重总结提炼,提升审计工作成果利用。揭示问题固然是审计的根本,但审计的目的不仅仅是揭示问题,更重要的是完善体制机制。财政审计政策性很强,要加强对审计成果的研究总结,对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及时编报信息、审计要情、专题报告等材料上报党委政府,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意见和举措,督促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措施,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使“两个报告”真正成为人大、政府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服务的重要途径。 “勤学善问,慎思笃信”是提升审计能力的必由之路,“严谨细致,求真务实”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保证。审计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推动财政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