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16204000139113137/2024-156103 生成日期: 2024-04-11
文       号: 关键字: 全市,增长,全年,上年,数据
所属机构: 市统计局 发布机构: 白银市人民政府
2023年白银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信息来源:白银融媒
发布时间:2024-04-11 16:51
浏览次数:

白银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白银调查队

2024年3月25日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三新一高”要求,积极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四强”行动,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发展思路不动摇,全力以赴抓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铆足干劲、聚力攻坚,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效速兼具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81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264.39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83.09亿元,增长5.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8.6%,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967元,比上年增长7.6%。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8.8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8.51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48%,比上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14万人,出生率为7.61‰;死亡人口1.41万人,死亡率为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9‰。

表1: 2023年白银市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常住人口

148.81

100.00

其中:城镇

88.51

59.48

乡村

60.30

40.52

其中:男性

75.92

51.02

女性

72.89

48.98

其中:0-15岁(含不满16周岁)

28.56

19.19

        16-59岁(含不满60周岁)

88.91

59.75

         60周岁及以上

31.34

21.06

           其中:65周岁及以上

22.75

15.29

全年全市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完成219.9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4%,比上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7355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3394人。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9.51万人,创劳务收入83.45亿元。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0.2%,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下跌0.3%。在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的八大类中: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0%,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5%,医疗保健类上涨0.8%,衣着类上涨0.1%,居住类、食品烟酒类与上年同期持平,交通通信类下跌1.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跌0.1%。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总面积584.25万亩,比上年增长0.75%。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00.71万亩,增长0.04%。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3.17万亩,增长0.33%;玉米种植面积183.74万亩,增长2.46%;马铃薯种植面积101.77万亩,下降2.8%。蔬菜种植面积36.06万亩,增长8.89%。油料种植面积35.06万亩,增长1.48%。果园面积17.13万亩,下降0.58%。中药材种植面积33.6万亩,下降1.06%。

粮食总产量98.84万吨,比上年增产0.54%。其中:夏粮19万吨,增产2.39%;秋粮79.84万吨,增产0.1%。蔬菜产量148.89万吨,增产8.06%。瓜类产量129.97万吨,增产7.47%。水果产量18.42万吨,增产5.62%。油料产量3.37万吨,减产1.23%。中药材产量9.85万吨,减产0.04%,其中枸杞产量3.48万吨,减产0.04%。

年末全市牛存栏17.34万头,增长4.58%,牛出栏9.84万头,增长5.52%;驴存栏5.33万头,下降14.53%,驴出栏1.72万头,下降0.91%;猪存栏83.05万头,下降2.11%,猪出栏121.3万头,增长5.52%;羊存栏251万只,增长6.6%,羊出栏300.54万只,增长14.09%;家禽存栏763.34万只,增长3.51%,家禽出栏472.42万只,增长3.6%。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15.74万吨,增长8.12%。牛奶产量4.65万吨,下降5.19%。鲜蛋产量2.14万吨,下降1.59%。水产品产量1603.9吨,增长11.9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14.1亿元,比上年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8.9%,股份制企业增长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5.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5.1%。分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增长0.3%,省属企业增长7.1%,县区属企业增长1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下降0.3%,重工业增长7.4%。从主导行业看,有色行业增长30.6%,化工行业增长25.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8%,煤炭行业下降7.5%。

表2:2023年白银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同比±%

   原    煤

万吨

1021.46

4.6

   硫酸(折100%)

万吨

143.59

0.6

   水    泥

万吨

384.55

-0.2

   十种有色金属

万吨

91.83

34.6

       铜

万吨

31.68

26.5

       铅

万吨

2.37

16.2

       锌

万吨

27.94

-1.3

   黄    金

千克

6678

-0.9

   白    银

千克

315763

90.9

   电力电缆

千米

19463

-5.8

   钢 绞 线

1492

-20.6

   发 电 量

亿度

232.33

-5.2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3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91.62元,比上年增长0.38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0.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53%。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5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28家,比上年末增加18家。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9.51亿元,比上年增长5.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3.92亿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85亿元,增长17.1%;金融业增加值42.94亿元,增长7.4%;房地产业增加值27.14亿元,增长2.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28.94亿元,增长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4.68亿元,增长11.58%。

全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运量350.27万人,客运周转量3.84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1045万吨,货运周转量189.15亿吨公里。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42.6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97%,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8.62万辆,增长3.93%。民用轿车保有量24.13万辆,增长6.07%,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22.5万辆,增长6.79%。

全年全市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4.54%。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0.17万件,包裹业务0.97万件,快递业务量970.69万件,快递业务收入2.19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5.77亿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1.22万户,其中,城市用户14.1万户,农话用户6.5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61.7万户,其中,3G移动用户0.5万户,4G移动用户95.12万户,5G移动用户66.06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7.6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45.49部/百人。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6.74亿元,比上年增长4.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83亿元,增长4%;乡村38.92亿元,增长7.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实现24.79亿元,增长9.9%;商品零售实现181.95亿元,增长4%。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6%,烟酒类增长10.2%,日用品类下降30.7%,中西药品类增长1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7.4%,汽车类增长11.1%。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36.4%。

全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11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出口6.89亿元,增长70.4%;进口106.02亿元,增长16.3%。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4%。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1.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9.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9.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从隶属关系看,中央完成投资下降42.9%;地方完成投资增长15%。基础设施投资下降7.68%。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2.4%。

全年全市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14.7%。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5.8%,制造业投资增长1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1.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13.1%。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9.3%,其中住宅投资增长11.1%。房屋施工面积686.86万平方米,增长10.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60.69万平方米,增长10.3%。在房屋施工面积中,房屋新开工面积81.17万平方米,下降29.9%,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61.36万平方米,下降18.4%。房屋竣工面积110.36万平方米,增长51.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7.09万平方米,增长54%。商品房销售面积68.09万平方米,增长14.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6.66万平方米,增长15.2%。

全年全市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1723户,开工率100%。争取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0.45亿元,完成投资0.58亿元。农房抗震改造试点360户。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52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税收收入25.33亿元,增长50.9%。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10.92亿元,增长145.4%;企业所得税1.83亿元,增长20.5%;个人所得税0.66亿元,增长12.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8.07亿元,增长2.0%。全市与民生相关的十一类支出完成175.95亿元,增长0.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0.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02.1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99.06亿元,增长13.1%;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53.91亿元,下降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70.44亿元,增长18.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341.02亿元,增长11.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629.42亿元,增长22.3%。

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25家,其中:财产保险公司14家,人身保险公司11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3.58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68亿元,增长10.8%;人身险保费收入23.9亿元,增长4.7%。全年赔付支出11.18亿元,增长40.7%,其中:财产险赔款6.31亿元,增长31.6%;寿险赔付4.87亿元,增长54.4%。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9455元,比上年增加2268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752元,比上年增加1019元,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87,比上年缩小0.05。

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924元,比上年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084元,增长6.4%。全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城镇为30.0%,农村为31.5%。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111.27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3.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4.7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6.1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8.5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99万人。共征缴基本养老保险费25.91亿元,其中征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1.72亿元。征缴失业保险费889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费23.61亿元。

全年全市共有13672户、31820名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保障金2.41亿元;27666户、76878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发放保障金2.71亿元。4031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年末全市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1530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78个,社区服务站483个,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117个(包括日间照料中心),社区互助型养老设施563个(包括农村幸福互助院),其他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89个。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共有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全年登记省市科技成果85项。全市专利授权1170件,比上年减少38件。发明专利授权118件,比上年增加27件。有效发明专利680件,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53件。

年末全市共有普通中学高中学校(含完全中学)27所,在校学生32607人,比上年增加544人,专任教师4415人;初中学校(含九年一贯制)102所,比上年减少7所,在校学生56748人,比上年增加2995人,专任教师6746人;小学464所(含教学点217个),比上年减少60所,在校学生120300人,比上年增加1840人,专任教师10552人;幼儿园288所,在园幼儿50413人,比上年减少6906人,专任教师3081人。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0所。其中:职业高中4所,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5所,成人中专1所。中职在校学生10261人,专任教师1013人。全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286人,专任教师90人。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96.86%,初中入学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6.42%。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录取(含三校生)13290人。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市现有广播电视台4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8.91%,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9.83%。年末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含私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6个,民间艺术表演团体89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9个,纪念馆5个,文化广场(含村级文化广场)784个,文化站78个,农家书屋736家。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包含文物保护点)1087个。

全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2417.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7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86亿元,增长449.66%。旅游业新增直接就业人数2395人。

年末全市共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78个。其中:医院23个,乡镇卫生院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76个,村卫生室73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妇幼保健院(所)6家,卫生监督所(中心)2个,采供血机构1家,健康教育机构1家。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9478张,卫生技术人员12356人。其中,执业医师3870人,执业助理医师621人。注册护士5487人。

全市共有体育场地5579个,体育场地面积383.1万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突破7000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达到39.2%。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86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0.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6%。其中,生活用水量0.58亿立方米,增长5.2%;工业用水量0.62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8.7亿立方米,增长0.8%;生态用水量0.3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0.16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683立方米,增长3.6%。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4个,保护区面积24692公顷。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为34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毫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313天,同比减少16天。城区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满足声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市内国控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综合评价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75%,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611.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8%。五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584万吨标准煤,增长0.1%。

全年全市平均气温为10.0℃,比上年降低0.3℃。年日照小时数2457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97.4毫米,比上年增加8.7毫米。

全市共有无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点)107个,全年发生4.0级以上的地震1次。

全年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4.3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6%;农作物成灾面积1.4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11.8%。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全年全市工矿商贸领域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比上年减少9起;死亡6人,比上年减少19人;直接经济损失195万元,比上年减少688.05万元。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6人。十二类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45起,比上年减少9起;死亡35人,比上年增加13人;受伤34人,比上年增加8人;直接经济损失4.09万元,比上年增加3.49万元。火灾事故735起,比上年减少14起;直接经济损失149.4万元,比上年减少41.3%。


注:

1.本公报中涉及统计部门数据为2023年快报数,正式数据以《白银市统计年鉴2024》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水资源数据为初步测算数,最终数据以省水利厅发布的水资源公报为准。

4.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其中不含土地管理业)。

5.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6.应急管理部门统计的道路运输事故是指公路客运、公交客运、出租客运、网络约车、旅游客运、租赁、教练、货运、危化品运输、工程救险、校车,包括企业通勤车在内的其他营运性车辆或其他生产经营性车辆等十二类道路运输车辆在从事相应运输活动中发生人员伤亡的事故。

7.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养老保险、失业率、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劳务输转等数据来自于白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等数据来自于白银市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社会服务数据来自于白银市民政局;财政收支数据来自于白银市财政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于白银市生态环境局;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于白银市林业和草原局;教育数据来自于白银市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于白银市科技局;专利数据来自白银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数据来自于白银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体育数据来自于白银市体育局;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白银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白银监管分局;文化、广电、旅游数据来自于白银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交通数据来自于白银市交通运输局;车辆保有量来自于白银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邮电数据来自于白银市邮政管理局、中国电信白银分公司、中国移动白银分公司、中国联通白银分公司;棚户区改造、农房抗震改造数据来自白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安全生产数据来自于白银市应急管理局;火灾数据来自白银市消防救援支队;水资源数据来自于白银市水务局;气象数据来自于白银市气象局;地震数据来自于白银市地震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